4、废后(第2/2页)

从开元十二年七月废去王皇后一直到开元十四年为止,李隆基虽然对武惠妃的宠爱一如既往,但他始终没有册立武惠妃为皇后,即使是武惠妃的一切待遇完全已经达到了皇后的级别,他依然没有突破最后的底线,这不能不与上述的他内心感受有关。

武惠妃在王皇后被废最初的那段日子,她对于得到皇后之位并不着急,因为她坚信自己终将成为那个主宰后宫的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发现自己虽然距离后位很近,但却永远迈不到那一步,所以到了开元十四年,她开始用各种方式暗示李隆基立自己为后。

面对武惠妃所释放出的信号,李隆基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面向所有朝臣提出这个想法,命群臣廷议。

很快,这个想法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例如侍御史潘好礼就认为武惠妃出身武氏一族,而当年武三思、武崇训等人可是祸害大唐帝国的罪魁祸首,何况太子李瑛并非武惠妃亲生,如果立她为后,很可能再起宫闱波澜。

其实谁都明白,潘好礼的话暗指李隆基不要忘了武则天拦腰斩断李唐的痛楚,只不过因为武则天是李隆基的祖母,所以不能明说。

面对大臣的反对,李隆基暂时搁置了立后的问题。

很多史书记载说正是因为大臣的一致反对,才成功阻止了李隆基立武惠妃为后的想法,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并不靠谱。两年前他想废掉王皇后时首先找的是内臣姜皎进行商议,甚至最后的决定都没有和朝臣进行商议,以李隆基的这种行事作风,现在皇后之位已经空缺了两年,完全可以不和朝臣商议,一纸诏书搞定。

在我看来,开元十四年武惠妃没有得到后位,完全是因为李隆基暂时还不想立她为皇后,武惠妃是什么出身所有人都十分清楚,而武氏一族为李唐带来怎样的伤害,很多人更是有着切身的感受,而那些大臣都是李唐王朝的忠实者,找他们商议那不是存心吃闭门羹吗?

事实上,李隆基命朝臣廷议立后这件事,本身就是想借大臣的嘴来暂时断绝武惠妃的对后位的渴望,因为在他的脑海里始终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想法是倾向武惠妃的。

那就是,利用时间去扭转武惠妃在所有人心中的形象。

废后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不可否认王皇后是整个事件的挑起者,但人们的本能大多是同情最终的失败者,而对让王皇后最终落下悲惨结局的武惠妃历来没有什么好感。

除此之外,武惠妃的出身是不能改变的,唯有时间可以去淡化。

所以,暂时不立她为后,在李隆基看来是有利于她的。

我们不知道以武惠妃的智商,当时是否能理解李隆基的良苦用心,但从后来的事实发展来看,她可能读懂了李隆基的心思。

因为在此之后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武惠妃的记载,换句话说,她按照李隆基的设想将自己隐藏了起来。

皇后的桂冠非我莫属,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历经时间的考验,当那个时刻来到的时候,我将如凤凰展翅一般,用自己的光芒照亮这了无生机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