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逼

松赞干布决心用自己的实力,挑战一下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在他看来,李世民拒绝和亲,其实是在藐视自己。

他认为李世民对吐蕃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而这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至少目前松赞干布是这样认为的。

不久之后,他将彻底否定自己先前的想法。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七月二十九日,松赞干布率兵进犯唐朝西部重镇松州,于此同时,继续派出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和亲。

松赞干布的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进攻松州,为唐朝制造压力,他坚信这一次,李世民一定会重新慎重考虑和亲之事的。

当时驻守松州的是都督韩威,韩威能够得到李世民的信任,长年驻守西部边境,充分证明了这个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是能征善战,但人都有无法克服的弱点,这一点韩威也不例外,他的弱点是自大。

能改正的叫缺点,不能改正的叫弱点!

韩威自大的弱点注定要让他遭受惨败。

当松赞干布率领大军到达距离松州二十里的地方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毕竟从前和唐朝并无多少往来,唐朝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同样不了解唐朝,松州城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松赞干布心中也是没底。

如果趁着这个机会,韩威能够充分重视眼前这个对手,加固城防,或者率领足够的兵力突袭远道而来的吐蕃大军,胜算还是很大的,但我们自大的韩威先生居然只带领1万名轻骑兵出城迎敌,他的印象中,吐蕃的军队不过是散兵游勇。

事实证明:轻敌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吐蕃大军刀枪棍棒的招呼下,韩威惨败而归,或许是这次惨败给他造成了极大的恐惧,退回松州后韩威龟缩不出,同时向长安飞驰求援。

当李世民看完求援的文书后,顿时火冒三丈,自平定吐谷浑之后,四周还没有哪个国家胆敢进犯唐境,这次松赞干布胆敢前来,在李世民看来,这是有意和唐朝争夺霸主的地位。

犯我者,虽远必诛!

李世民当机决定,用武力来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吐蕃人,这一次被李世民选中出征的人是候君集。

秦琼已经去世了,李靖已经老了,李世勣和程知节在自己的封地独挡一面,目前朝廷唯一能立即统领三军出战的人只有候君集。

八月二十七日,李世民任命时任吏部尚书的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五万唐军,驰援松州。

这次的军事行动,除了候君集是第一次独领三军之外,随之出征的也都是后起之秀,具体有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大将军刘简、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除了执失思力资历稍老之外,基本上都是新人担纲。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侯君集逐渐爬上了他人生的至高点。

李世民如此信任自己,让侯君集心中很是激动,他发誓自己一定要打个漂亮的胜仗回来,不辜负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事实证明:侯君集胜的很是轻松。

为了尽快解除吐蕃对松州的包围,侯君集在带领大军离开长安之后,就命令左武卫将军牛进达率领2万名轻骑兵为先锋部队,急速赶往松州解围。

九月四日,牛进达到达了松州城东部20里的地方,而此刻,松州城已经被围将近半个月了,韩威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上盼下盼,左盼又盼总算是盼来了援军。

不过尽在咫尺的牛进达并没有立即解送州之围,因为他明白,在松赞干布的背后还有20万人马,而自己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所以牛进达在思考,该如何用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来解松州之围。

想来想去,牛进达还是决定用很多人都用过的,看起来没有什么新意,但绝对实用的方法——夜间突袭!

在经过了一天的精心策划后,九月六日夜,牛进达率领5000精兵趁着夜色的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冲松赞干布的中军大营。

吐蕃人到底缺乏大战经验,在唐军冲进阵营的一霎那,全都四散逃走,带头逃跑的人是松赞干布,不过他也很无奈,在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如果贸然仓促应战,风险实在太高,而且松赞干布实在不知道这次唐军到底来了多少人。

吐蕃人的撤退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20万人顷刻间全都退回吐蕃境内,而牛进达在偷袭得手之后,并没有继续追击,因为松州之围已解,任务已经完成。

当消息传到侯君集那里时,这位雄心壮志的主将内心感受颇为复杂,一方面他为自己能够如此顺利解除松州之围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次出征实在很不过瘾。

仗还没真正开打,吐蕃人怎么就跑了呢?侯君集成就军事伟业的梦想看来还要继续等待下去。

没关系,候君集,这次就当是小试牛刀,在不远的将来,大唐铁骑在你的统领下,将会纵横整个西域。

唐吐首战,以吐蕃人的败退而结束,此时,松赞干布明白了,目前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大唐帝国对抗,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和唐朝保持友好关系,脑袋开窍的松赞干布为此专门派出特使,到长安向李世民道歉。当然,这位仁兄依然没有忘记向唐朝求婚。

抢着当人家女婿,是因为丈人家实在很富有!

对于这次求婚,李世民最终同意了,当然并不是松赞干布执着的精神打动了他,事实上,在李世民的心中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盘算,而这个盘算不经意间却最终让候君集爬上人生的制高点。

在说出李世民心中的秘密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这次求婚的后续事件,谁也想不到松赞干布的求婚最终成就了一段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佳话。

搭起这座友谊桥梁的是一个叫文成公主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