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西征龟兹

前边我们说过,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回来后,就又将目光锁定在了西部,因为西部是李世民的福地,天可汗的威名也是源于西部的一系列征讨。

从贞观九年开始,李世民就想彻底的控制西域,因为成功灭掉高昌极大的刺激了李世民经营西域的雄心,数年间李世民就经常对西域的焉耆、龟兹等国家用兵,虽然大战没有,但也是小战不断。

李世民用兵西域让那些小国叫苦不迭,对于它们来讲,面对大唐帝国的打压,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大国,而当时在西部最大的国家就是西突厥,唐朝经营西域让西突厥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阻止唐朝伸手西域,西突厥首先极力拉拢焉耆,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唐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面对西突厥的拉拢,焉耆毫不犹豫的跟了过去,宣布不再向唐朝进贡,并且切断唐朝通往西域的要道,对唐在西域的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贞观十八年(644年)八月,李世民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进击焉耆。恰在此时,焉耆内部发生了变故,焉耆王龙骑突支的弟弟颉鼻、栗婆准等三人乘机归降唐朝,郭孝恪趁机以栗婆准为向导纵兵奋击,斩杀七千多人,生擒龙突骑支,扶持栗婆准管理焉耆国事。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郭孝恪仅仅退兵三天后,西突厥发兵攻打焉耆,俘虏了栗婆准,并且扶持了一个亲西突厥的焉耆傀儡政府。事实上,唐朝这次西征焉耆并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而且依然要面对西突厥在西部的威胁。

就在郭孝恪征讨焉耆的同时,焉耆东部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不失时机的派兵增援焉耆,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龟兹当时和焉耆的想法是一样的,都依附于西突厥对抗唐朝。

本来在贞观初期,龟兹王苏伐叠经常遣使来长安进贡,两国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可是自从增援焉耆后,龟兹也不再向唐朝进贡。不久,龟兹王苏伐叠去世,他的弟弟诃黎布失毕即位。

诃黎布失毕即位后,依然延续着以前的政策,对唐朝的态度很是冷淡,不过他比自己的哥哥更猛,为了讨好西突厥,居然攻打唐朝在附近的属国,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愤怒,而从辽东回来后,李世民一直想有个借口继续用兵西域,现在诃黎布失毕给了自己的借口,如果不出兵的话简直天理不容。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李世民诏令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仑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为副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人率领十余万大军征讨龟兹,并且连合铁勒、突厥、吐蕃、吐谷浑等部分军队一同随行。

阿史那社尔是突厥将领,贞观二年他因为抵抗薛延不利,受到满颉利可汗的打压,率众西走,转而依附于可汗浮图,贞观四年趁西突厥内部大乱之际,阿史那社尔率兵攻打西突厥,占领了一半的国土,自称都布可汗。

势力强大后,阿史那社尔没有忘记当年薛延陀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冒然远征薛延陀,结果被打得惨败,不得已败走高昌。

可是心有余悸的阿史那社尔又怕在自己走背字儿时,高昌国落井下石的帮助西突厥吃掉自己,无奈下于贞观九年率众东行,归顺大唐。

贞观十四年,阿史那社尔跟随侯君集攻打高昌,立下战功,被封为毕国公。

李世民这次之所以选中阿史那社尔总领全军,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西域作战经验,而且身为突厥人,对于西域的民风、语言、文化等甚为了解,虽然龟兹国不大,但是地处偏远,李世民明白这一战事关唐朝在西域的利益,所以此战不容有失。

曾经远征薛延陀的教训,让阿史那社尔这一次长了经验,在出征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十二月下的征讨令,阿史那社尔一直准备到转年的四月份方才出兵,作为一名突厥将领,阿史那社尔明白此战对于大唐的重要性,虽然自己曾经跟随李世民、侯君集等人不断的南征北战,但那个时候他都不是主要角色,而这一次李世民将这次征讨龟兹万万全全的交给了自己,对于阿史那社尔而言,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也许这一次还是一名汉人将领总领全军,或许没有阿史那社尔的这种感受,但是作为突厥人阿史那社尔的心中对李世民有着说不出的感激之情。

他忘不了当年在自己处境不利时,李世民毫不犹豫的收留了自己。

他更加忘不了这么多年来,李世民对于这些外来的归降者始终没有戒备之心。

如今皇上将这份重任交给了我,所以我只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上你放心吧,这一次我会为你在西域扬威的“武功”中,再次书写浓重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征讨龟兹是李世民一生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更是贞观时代大唐最后一次扬威于国外的征讨。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九月,阿史那社尔带领十万唐军,经过五个月的艰难跋涉后,终于到达了西域,为了确保能够一心一意的进攻龟兹,阿史那社尔决定首先剪除来自侧后方的威胁。

于是,他率兵攻打了西突厥的处月、处密二部。

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