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在革命最低潮中成立同盟会!(第2/3页)

孙文加入洪门,在美国再次被捕

1903年9月,在日本仍然看不到什么希望的孙文借到了路费,再次前往檀香山寻找机会。然而,檀香山的情况比日本更糟,三洲田起义之前,梁启超已经在这里挖走了兴中会大批的会员。孙文宣布了与梁启超绝交,在报纸上澄清了革命与保皇的区别,放弃兴中会的名号,重新打出“中华革命党”或者“中华革命军”的新名号,宣传那十六字宗旨,发行“建国”债券。但愿意出钱购买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大家仍然觉得保皇更有前景。 孙文不得不注意到洪门在檀香山的堂口——致公堂。很多华侨都是其中的会员,孙文决定加入致公堂,也把兴中会并入致公堂,借洪门来发展兴中会,甚至将来有可能的话,要把整个洪门按照十六字宗旨进行改组,变成真正的武装反清机构。如此一来,洪门就会变成事实上的“兴中会”,变成革命的组织! 也就是说,孙文加入洪门,并不只为保留革命这么简单,而是要“借船出海”,即使是在兴中会危如累卵的时候,孙文的格局仍然很大! 在檀香山致公堂,孙文带着所剩无几的几个兴中会会员加入其中。孙文被授予了“洪棍”之职,这是一个主管纪律的高级职务,大概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护法”,至此之后,孙文就是洪门中的“大哥”了。 虽然孙文是革命者,但按照洪门规矩,那也是要喝鸡血、过火刀、对天盟誓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孙文应该要做这一套规矩的,而作为一个基督徒,他也只能对上帝发誓,应该拒绝对“天”发誓,但孙文自然地完成了这一切。这大概是后来梁启超评价孙文“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一个原因。其实,梁启超哪里知道,对于孙文来说,革命才是他最大的信仰! 在孙文的努力下,檀香山致公堂接受了“革命化”的改组,接受十六字纲领作为新的宗旨,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个接受革命宗旨的帮会组织,在革命派与帮会关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孙文并不满足于此,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整个美洲洪门,这就需要首先把分散在美洲各地的各个堂口进行再注册,接受革命化改组。于是孙文决定前往美国本土,第一站是旧金山。出发之前,檀香山致公堂通知了旧金山致公堂的首领黄三德去码头迎接孙文,一切看上去都不过是孙文漫长旅途中正常的一站。 为了让孙文更方便地进入美国本土,檀香山致公堂还给孙文弄来了一张本地出生证明。就这样,孙文成了“美国夏威夷州人”,自然就可以自由出入美国本土了,一切看上去也都没有什么异常。 然而,孙文不知道的是,旧金山海关早已接到了匿名人士的举报。孙文一抵达码头,就被海关扣留住,关进一间小木屋里接受调查。 孙文立即出示了他的出生证明,并写下书面材料,表示他出生于檀香山,三四岁时才被父母带回大清,因此他是美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国本土。 海关展开了调查,他们发现,那张出生证明在纸张、格式和签发上都是真的。根据美国法律,除非海关能够找到确凿的相反证据,否则孙文就自动成为了美国公民,无须自证清白了。但是海关又发现,早在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文就有从檀香山入境美国本土的记录——当时持有的是大清上海核发的旅行护照(就是请盛宣怀帮忙弄的那张)。既然持有过大清的护照,那么这张出生证明即使是真的,也说明孙文在那时已经自动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加入”了大清国籍,因此,出生证明无效,美国应该拒绝孙文入境,甚至应该将他以清国公民的身份遣送回大清。 危险骤然降临:一旦被遣送回国,朝廷又将对孙文千刀万剐! 得到消息的黄三德立即展开了营救行动,致公堂方面花大价钱请到最好的律师,和美国政府打官司,不把孙文救出来绝不罢休。 美国人其实也清楚孙文是大清“革命者”的身份,他们也并不想把这样一个人遣送回大清,这将遭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并不利于美国的“国际形象”。最后,美国商务暨劳工部执行部长发出长达三页的决议:在孙文“出生于夏威夷州”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根据法律,孙文具有美国国籍,是美国公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国本土并居住;至于孙文曾利用大清国核发的护照入境美国,那是由于他暂居清国,在当时是入境美国的唯一办法,并不能说明孙文自动放弃了美国国籍,取得了大清国籍,因此,孙文仍然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国境并居住。 在被禁闭17天后,孙文又重获自由了,这17天禁闭换来的是,孙文从此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美国公民”,以后不仅可以自由出入美国国境,还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声明他是“美国公民”而受到保护,躲避朝廷密探的追捕。直到1909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亲自撤销了这个裁定,认为孙文不能取得美国公民资格,孙文的“美国国籍”才被废除。 一场风波过后,孙文总算有惊无险,那么,那位举报的匿名人士是谁呢?根据种种资料来看,他应该是致公堂中的保皇会会员,是故意来置孙文于死地的。事实上康有为已经对孙文十分憎恨了,在一年之后,康有为还亲自下达了暗杀孙文的密令:“此人险毒已甚,今复来此(指纽约),必专为谋我……穷我财力,必除之,如不在纽(约),则跟踪追剿,务以必除为主,皇上与我乃得安。” 孙文一脱险,就投入到改组洪门的工作中,遍访北美洪门堂口。然而,这里不比檀香山,无论孙文如何努力,没有一个堂口愿意接受改组。孙文的计划失败了。 在加拿大的一家华侨餐厅里,有人问孙文:“孙文,听说你要推翻大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孙文微笑地回答:“我们的军队多着呢!朝廷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朝廷在给我们养军队呢!” 众人大笑,“大炮”的名号传得更广了。 孙文也笑笑,不再理睬他们,一个人落寞地吃饭。1904年12月,孙文再次前往欧洲,改组洪门失败,他访问了马克思主义组织——第二国际,并向对方申请加入第二国际,同时,申请兴中会成为第二国际的会员单位。这是孙文为兴中会想到的另一条出路,但是申请并没有下文。 然而,一个意外收获也很快到来了。 在欧洲,孙文碰到了一群年轻面孔——留学生。留学生们告诉孙文,其实革命在留学生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日俄为争夺满洲领土,又在满洲的土地上大战,朝廷却束手无策,年轻气盛的学子们早已经不满,很多人都有了反朝廷思想,革命在他们中恰恰是最好发动起来的。其实除了留学生,国内的新军也有很多人具有新思想,可以策动他们造反! 孙文之前虽然也发动过留学生,但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一群人身上。在孙文看来,学生们年轻,往往爱说空话大话,经不起现实的磨难,他们是真正的“大炮”,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且学生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是筹款和发展会员的理想对象。至于新军,其实广州起义时就计划过策反,但最终失败了。现在,留学生报告的这个新情况却让孙文重视起来——年轻人已经接受甚至向往革命这是大好事,事实上相对于中年人的犹疑算计、患得患失,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革命的鼓动,也更容易作出舍生取义的决定! 1905年7月,孙文从欧洲重回日本。此时的他即将年满40岁,第二次绕了地球整整一圈,而革命仍然处于低潮中,兴中会名存实散。但是,在大清留学生最多的日本,革命似乎又要迎来新一轮的转机。 情况正是如此,当初毕永年失踪之后,孙文曾派人四处寻访无果,孙文对此十分惋惜。毕永年是兴中会与长江流域帮会联络的桥梁,失去了毕永年,兴中会就很难再向长江流域发展。而孙文并没有想到,有一个湖南籍的留日学生即将来到他的身边,他成立了一个以两湖留日学生为主体的反清组织,他的到来,不仅将重建兴中会与以两湖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反清势力的联系,还将成为孙文接下来甚至一生中最得力的帮手和伙伴! 黄克强已经横空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