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整顿(第3/6页)

七月二十九日,李乾德与袁韬、武大定合谋(呼九思不久前病死),以袁韬生日为名,摆了一出“鸿门宴”,将前来赴宴的杨展擒杀,随即率军突袭嘉定。

贪恋钱财的李乾德谋害了实力雄厚的杨展,令四川各路军阀十分寒心。李占春引兵来援,但打不过袁韬,只能悻悻而去。空有总督头衔的樊一蘅也看不下去了,写信斥责李乾德:“背施忘好,而取人杯酒之间,天下其谓我何?”

李乾德不仅置之不理,还将这种卑劣的行径自诩为“救时大计”,率袁韬、武大定继续猛攻嘉定,以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嘉定失守,杨展长子杨璟新率残部逃往保宁,并于次年正月十六日向清军投降。

四川痛失最强大的一股抗清势力,“自是蜀事大坏矣”。

入川清障

四川乱成这副鸟样,永历政权作为名义上的中央,既鞭长莫及,又自顾不暇,只有随他们瞎折腾。

永历朝廷全当没看见,可孙可望看不下去了:你们精力这么旺盛,不去抗清也就算了,别挡道啊!

攘外必先安内,抗清必先“清障”,孙可望决定先易后难、杀鸡给猴看。

早在永历三年(1649年)八月,孙可望就派部将白文选率部前往贵州安顺,探查皮熊的虚实。永历四年(1650年)四月,李定国、刘文秀率大军占领贵阳,以武力逼迫贵州军阀皮熊、贵州巡抚范鑛“结盟”。皮熊不敢硬顶,只好退守平越(今贵州福泉)伺机而动。

八月,孙可望决定亲自赶赴贵阳。平越的皮熊和遵义的王祥都心虚,赶紧给孙可望“表忠心”:咱们都挺听话的,您老人家就不用亲自跑一趟了。

孙可望哪这么容易忽悠,根本就不搭理这俩老油条,执意前往贵阳,并派部将冯双礼、王自奇进攻平越,活捉皮熊。九月,刘文秀、白文选率军进抵川南的遵义、永宁,逼迫王祥、侯天锡归附。年底,孙可望的军队占领铜仁,整个贵州和川南地区已经纳入孙可望的控制范围。

孙可望的大动作,有效地震慑了只会“窝里斗”的四川各路军阀。在进军川南、扫荡贵州的同时,孙可望又与永历政权在四川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川陕总督樊一蘅取得联系。樊一蘅早就想结束乱局,只是苦于无权无兵。

形势所迫,只谈合作。樊一蘅没有瞿式耜那么多“讲究”(其实就是阶级成见),管你是大西军还是大顺军,谁能摁住四川这群刺头,就跟谁合作!

在樊一蘅的号召下,大部分四川军阀“深明大义”,争先恐后地表示听从指挥、结束内战、一致对外,其实主要是怕被收拾。

在这个世界上,有贪生怕死的,也有豁得出去的。尽管四川的大多数军阀都归附了孙可望,但也不乏伸长脖子硬顶的。

李乾德就是一个脖子硬的。自从导演了“川南大火并”,李乾德带着袁韬、武大定攫取杨展在嘉定、峨眉地区积累的财富,发了一笔横财,也有了跟孙可望对着干的资本。

樊一蘅在四川本来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李乾德就是最大的刺头。暗杀杨展之后,樊总督亲自写信斥责身为川东北巡抚的李乾德,李巡抚曾对樊总督极其鄙视,公然叫嚣“救时大计,讵竖儒可知”。樊总督号召各路军阀“军令政令统一”,也就是听孙可望指挥,李乾德最先跳出来反对。不久后,樊一蘅病死,李乾德跳得更高,公然以四川最高长官自居。这倒是给一直想染指四川的孙可望帮了大忙:正愁找不到借口,这回妥了,咱给杨展报仇去!

李乾德级别最高、反对最坚决,所以也最先挨揍。永历五年(1651年),孙可望作出了分两路进军四川的作战部署,刘文秀率主力渡金沙江,取道建昌(今四川西昌)入川,王自奇部则取道毕节、永宁,夺取川南。

面对孙可望大军压境,李乾德决定死扛到底,派武大定率主力前往雅州(今四川雅安)迎战,另派出一部兵力驻防叙州。

八月,刘文秀在荥经全歼了武大定的精锐部队张林秀部,武大定连滚带爬逃回嘉定,与在嘉定坐镇的李乾德、袁韬抱头痛哭一番之后共同抱头鼠窜。刘文秀穷追不舍,李乾德、袁韬携带的财物太多,走得很慢,终于在仁寿被刘文秀的追兵活捉,武大定落荒而逃。

刘文秀接到的是“斩草除根”的死命令,一个都不能放跑。如今武大定跑了,但他的儿子武国治跟袁韬在一起,落到了刘文秀的手里。刘文秀通过武国治向武大定传达了“首犯必办,胁从不问”的宽大政策,已经走投无路又有儿子捏在别人手里的武大定决定试试运气,回来“自首”。

事实证明,刘文秀说话是算数的。袁韬、武大定都得到了宽大处理,只有李乾德和弟弟李九德被羁押,送往贵阳治罪。李乾德深知孙可望不会放过自己,与其死得难看,不如自己了断。押解至犍为境内时,李乾德、李九德趁看守疏忽,投水自尽,好歹留个全尸。

另一路入川的部队——王自奇部进展也比较顺利,占领永宁后继续向遵义推进。九月,王自奇将“结盟”以后不怎么老实的王祥消灭,川南全面平定。

刘文秀做完川西的“善后”,随即率军顺江东下,联络川东武装,贺珍、王光兴、张尧翠等部纷纷与孙可望结盟,宣布“服从领导”。

除了李乾德以外,四川还有一路军阀拒绝与孙可望合作——盘踞涪州、长寿地区的李占春、于大海部。

李乾德不合作是因为狂妄自大、贪恋权财,李占春、于大海则另有隐情。孙可望率大西军余部从西充南下时,在重庆干掉了南明军的守将曾英。李占春、于大海正是曾英的“义子”,他们拒绝与“杀父仇人”合作。

在孙可望看来,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抗拒改编,都是欠收拾。刘文秀在收拾李乾德、袁韬的同时,也派出部将卢明臣率军清剿川东南。李占春、于大海当初想替杨展报仇,结果被李乾德一顿痛扁。连李乾德、袁韬都揍不过,更别提刘文秀了。

果然,李占春、于大海比李乾德、袁韬死得还要快,七月份就被卢明臣打得四处乱窜。眼看四川已经待不下去了,李占春、于大海向东撤退,准备前往湖北投降清军。

军阀想在四川立足很难,但想出川投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占春、于大海的三万残军走到半道上,便遭遇夔东武装的一路截杀。夔东地区形势复杂,山头众多,但各路“山大王”如今只有一个目标:痛打落水狗!

李占春、于大海成了过街老鼠、众矢之的,一路损兵折将,跌跌撞撞向湖北靠近,终于在十一月十一日抵达清军的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