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帝国疑云(第4/6页)

刺杀行动进入倒计时,埋伏的武士各就各位。拓跋珪突然召见穆崇的儿子穆遂留,穆遂留正手握钢刀和死士们藏在一处,闻诏大惊失色,以为刺杀行动暴露,跳墙而出,一五一十向拓跋珪坦白。

拓跋珪压根不知道刺杀计划,召见他另有委派,听他亲口诉说惊天阴谋,大吃一惊。拓跋珪是大风大浪里出来的,丝毫没动声色。穆崇于他有恩,拓跋仪是他的兄弟。两人军权在握,党羽众多,立即查办,势必一场腥风血雨,刚刚打压下汉族豪强的嚣张气焰,再去收拾鲜卑贵族,他这个皇帝能不能坐得稳?拓跋珪心中忧虑不已,可是对这次未遂政变却只字不提。

鲜卑贵族不择手段的反抗,激起拓跋珪血腥斗志。他自小经历无数狡诈、虚伪、肮脏的政治斗争,无数的刀林箭雨,不会束手待毙,他要反击!

朝廷中上演一出戏,博士公孙表呈上《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与西方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一样,教育君主以法术驾驭臣民。

拓跋珪亲手接过《韩非子》,向群臣宣示,要效仿秦始皇“以法治国”。从此,拓跋珪放弃儒家与玄学,专以刑杀,成为凶残、狠毒的皇帝。

大将李栗成为他刀下的第一个牺牲品。李栗祖父三代效力拓跋鲜卑,有才干,兼有将略,护卫拓跋珪于颠沛流离之中,是北魏开国元从二十一人之一。代国初建,拓跋珪多用亲戚本部人员,唯独李栗非拓跋亲贵而委以重任。南下中原,李栗率五万骑兵为先锋,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降,一直打到信都。

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亲信将领,仅仅因为一声咳嗽,就被拓跋珪下令处死。

拓跋鲜卑不同汉人礼仪之邦,他们是蛮族,朝会之上,随意咳嗽、吐痰那是常事。“坐坐齐,手放好”,对鲜卑贵族来说,从来没那个规矩。哪里是李栗的过失,分明是杀鸡儆猴。诛杀李栗,满朝震动。谦卑礼仪自李栗开始,北魏朝堂再也没人敢清嗓子或者做其他什么小动作。

肆 柴壁之战

正当拓跋珪大力加强君权的时候,西线战事爆发。这就是拓跋珪冷处理拓跋仪谋反事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北魏边境仍不稳固,需要鲜卑贵族们继续打仗。

后秦帝国为什么突然进攻魏国呢?后秦皇帝姚兴打败氐族前秦皇帝苻登,夺取关中之后,趁着后燕与北魏开仗以及东晋内部的纷争,出兵抢占东晋的许昌、洛阳地区,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起先,为与西邻强国后秦交好,拓跋珪曾经派遣北部大人贺狄干向后秦进献一千匹马,为自己求亲。未曾料到,以拓跋仪为首的鲜卑贵族逼自己立慕容氏为后。姚兴听说拓跋珪已经册立慕容氏为皇后,大怒,心想你这不是耍我吗?难道我堂堂大秦公主给你做妾不成,下令把贺狄干扣留,拒绝通婚请求,两国交恶。

北魏的将领们以朔方为基地,开始不断攻掠今陕北、宁夏等地上的后秦国的附属部落。

魏军兵锋扫荡整个宁夏地区,长安大震,关中诸城大白天紧闭城门。拓跋珪意识到姚兴不可能善罢甘休,命令邻秦的并州诸郡在平阳乾壁(今山西临汾南汾河东岸)积聚粮食,防备秦国进犯。

果不其然,姚兴大阅兵马,以姚平、狄伯支等将领率步骑四万为先锋伐魏,自领大军后继,御驾亲征。后秦灭掉前秦,此时国势正盛。东征魏国同时,六万后秦军队在姚硕德率领下西伐凉州。

两线作战,鲜有不败的,姚兴开局不算美妙。秦军东征前锋军团经过两个月激战,攻克乾壁。与此同时,北魏大军出动,柴壁之战正式打响。

北魏军队俘获后秦派出的侦察骑兵,姚平探不到虚实,引军退守柴壁。拓跋珪立刻率领大军包围柴壁。姚兴率四万七千秦军前往救援,准备攻占柴壁对岸的天渡,运送粮食接济姚平军队。

拓跋珪分兵架设浮桥,渡过汾河,筑垒阻击秦军。姚兴败了一仗,不敢强攻,屯兵汾西,耍起小聪明,凭借山谷建起营寨壁垒,将成捆的柏树从汾河上游漂下,企图冲垮浮桥。

这计策太失败,魏军制成铁钩从河中捞起树木当做取暖煮饭的劈柴,省了再伐木头。

姚平所部粮竭箭尽,乘夜率兵从西南突围。姚兴陈兵汾西,举火鼓噪为应,不敢向魏军进击。姚平孤军突围被击败,只得率部众跳进汾水逃命。拓跋珪命水性好的士兵钩捕秦军将士,俘虏狄伯支等四十余名将领,士卒三万余人。

眼睁睁看着战友们像一条条大鱼被敌军捕捞,后秦将士全军恸哭,声震山谷。姚兴急了眼,不停派使者求和,拓跋珪冷冷拒绝。魏军大获全胜,向蒲坂挺进,直接威胁关中。

正当秦军万分窘迫之时,从塞上传来好消息,柔然人准备入侵魏国,拓跋珪匆匆回军,柴壁之战以后秦国完败告终。

柔然人得知拓跋珪回军的消息马上逃走。魏国四境安宁下来,可朝廷内部再次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

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拓跋珪举步艰难,对拓跋贵族的妥协难以获得认可之后,拓跋珪果断地站在先进社会一边。既然来到中原,绝不再去茹毛饮血,去沙漠喝西北风。下定决心催促鲜卑社会加速封建化,在急剧变化中,拓跋珪与拓跋贵族的关系更加紧张。

按照鲜卑贵族的想法,我们是征服者,汉人都该是奴隶。拓跋珪深谋远虑,想依靠汉人豪强的力量维护拓跋鲜卑人的统治。

拓跋珪现在认识到,最可能威胁到皇位的,不是汉人,而是鲜卑贵族。拓跋珪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务组织“候官”,和明朝“锦衣卫”相仿,主要任务是刺探臣下的活动。

拓跋珪通过特务机构着手剪除对帝位有威胁的拓跋亲贵和部落首领,大杀功臣,让人领略到他的铁石心肠。

大凡成功的领导人都有两副面孔,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政治斗争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环境的改变,使以前的朋友变成敌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候官朝伏夜出,刺探着每一个人的隐私。拓跋珪要下手了,潜在的威胁要一个个除掉。

削掉曾在柏肆之役图谋自立的毗陵王拓跋顺的职务;以醉酒乱性对太原公主失礼为由,将战功赫赫的常山王拓跋遵赐死;以奢豪喜名的罪名处死平原太守、素和部首领和跋,并诛其全家;中垒将军邓渊从弟尚书邓晖与和跋关系很好,拓跋珪又将邓渊赐死。

候官报告说,庾部首领、名冠诸将的司空庾岳和中山太守、莫那娄部首领莫题“服饰鲜丽,行止风采,模仿人君”。拓跋珪毫不手软,将庾岳杀死。然后,派人手持当年与拓跋窟咄争位时,莫题献给窟咄的那支箭,问话说:“三岁牛犊,能胜重载否?”莫题父子相对哭泣,深藏心中多少年的噩梦终于来到,一家被嘲弄后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