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慕容鲜卑的衰落(第2/5页)

刘裕胸有成竹。

南燕国宫廷为此进行了一番激烈辩论,几乎所有将领一致要求固守大岘山。慕容超的亲信大臣公孙五楼献了上中下三策,他说:“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应该据守大岘,让敌军无法进入,拖延时间,沮其锐气。然后挑选二千精锐骑兵,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再令兖州守将段晖率兵沿山地东下,腹背击之,这是上策。各地官员据险固守,留足粮食物品,剩下的烧毁,再把田野庄稼割光,让敌军无法补充给养。敌军既无粮草,求战又找不到对手,一个月之内,靠也把他们靠死,这是中策。把敌兵放入大岘山,我们出城野战,为下策。”

慕容超偏偏选了下策,但非常自信:“敌军远来疲敝,势不能久。我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怎么能割掉庄稼迁移百姓,向人示弱呢?依我看,不如放他们进入大岘山,等敌人到达平原,我们用骑兵攻击,何愁不胜!”

众将苦劝,慕容超不听。太尉桂林王慕容镇劝道:“陛下如果认为我们骑兵平地作战有优势,就应该冲出岘山去迎战敌人,即使不能取胜,还可以退守。不应该放纵敌兵进入岘山,放弃险要地势。”

慕容超听不进去。慕容镇私下对人说:“皇上不守大岘,不愿意坚壁清野,非要坐在那儿等着敌人来打,和三国刘璋太像,今年大燕完了。我是慕容鲜卑的勇士,必死,你们等着被江南人文身吧!”

慕容超听后,大怒,把慕容镇下到大狱,撤回莒城、梁父两地的守军,加固都城防御工事,遴选将士和战马,等待与晋兵决一雌雄。

两军战略战术布置停当,只剩最后决战,到底鹿死谁手呢?

贰 兵围广固

晋军兵过大岘山,不见燕军一兵一卒。刘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将领们问道:“刘公连敌兵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高兴什么呀?”刘裕望着遍地庄稼,笑道:“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敌虏全落在我的手掌心里啦!”

南燕公孙五楼等将领率五万步骑防守临朐。慕容超得知晋军到达消息后,率步骑四万自广固增援,派公孙五楼抢占距临朐城南四十里的巨蔑水。

鲜卑骑兵与晋军先锋孟龙符展开激战。孟龙符,京口楚子,骁勇有胆气,干力绝人,少好游侠,早年便与刘裕相识。京口建义时成为刘裕的参军,历经江乘、罗落、覆舟山三战,军功卓著。

巨蔑水之战,孟龙符单骑突入燕军骑兵阵中,左冲左杀,指挥晋军大败公孙五楼。燕军退走,孟龙符穷追不舍,他的马快,后面的骑兵没有赶上,被数千鲜卑骑兵包围。孟龙符奋槊迎战,杀伤无数,终因众寡不敌,死于乱骑之下。

孟龙符虽然战死,但晋军控制住水源。刘裕以战车四千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列成方阵,缓缓向前推进,抵达临朐城南。

慕容超全军出动,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直杀到日落西山,胜负未决。胡藩向刘裕献计说:“燕兵倾巢出战,临朐城中必定空虚,我们可以出一支奇兵从小道偷袭临朐,此韩信破赵之计。”刘裕当即下令胡藩、檀韶和向弥三将率军绕至燕军背后攻打临朐。晋军乘虚攻城,虎将向弥擐甲先登,当天即打下城池。

临朐失守,慕容超又听到刘裕散布的谣言,说晋军水师已从海路扑向广固,大吃一惊,单骑逃走。

刘裕纵兵追击,斩燕国十余员大将,大败燕军,慕容超逃还广固。晋军乘胜追击北上,第二天进至广固,攻下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长围,墙高三丈,挖了三道地沟,摆出架子,不打下广固城决不罢休。

燕军没有焚烧积蓄和庄稼,为晋国省了钱。刘裕下令停止江淮漕运,就地取粮。慕容超被困广固内城,先后派出张钢、韩范,向后秦求援。

几乎所有史学家和兵学家一致认为,南燕之败,败在慕容超固执己见,不听众将正确意见,不守大岘山。

毛泽东同志对此役的点评为“守大岘亦无用”。此项点评似乎让人疑惑,如果慕容超接受公孙五楼的上策,用重兵把守大岘险要,派轻骑从其他两条路切断晋军粮道,南北夹击,刘裕怎能不败?

可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当时东晋和南燕的具体情况,再从军事角度重新审视这场战役,就会发现毛泽东同志见解深刻,确确实实即使南燕死守大岘山也难逃一败。

慕容超采取的战术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此项战术源自他对南燕国鲜卑骑兵战斗力的自信,既然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又何必防守大岘或坚壁清野。无论采取哪一种战术,问题关键在于,南燕国到底有没有能力打赢战争。

我们看一下南燕国的军事力量,军事和政治、经济相辅相成。

慕容德时代,南燕号称“步兵三十七万,战车一万七千乘,铁骑五万三千”。

南燕只有山东一省之地,它凭什么有这么多军队?这缘自一项“校检荫户”的国策,它是由后燕皇帝慕容宝最先发动,慕容德继续执行国策,雷厉风行进行搜检,并派军队巡守边境线,防备百姓逃窜,一度检出荫户五万八千户。

这种与鲜卑贵族和汉人豪强争人力的政策曾使后燕国失掉中原,包括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内的历任皇帝均不敢轻易执行。

慕容德资历老,威望高,足以镇住贵族豪强。慕容超不行,半路冒出个金刀太子,谁知你是不是真正的慕容鲜卑子孙?皇族慕容法曾质疑过,说慕容超是个骗子。以至于慕容超和鲜卑贵族的关系高度紧张,变得多疑猜忌,宠信公孙五楼与慕容皇族对抗。结果发生北地王慕容钟、兖州刺史慕容法、徐州刺史段宏、西中郎将封融等南燕重臣的军事叛乱。虽然把他们击败,但南燕元气大伤,军民离心离德。

反观东晋,刘裕击败桓玄执政,虽然南方存在隐忧,高门士族对北伐并不感冒,但以孟昶为首的新兴庶族地主坚定支持。因为国内已有人口大多控制在高门士族手中,想获得土地和从事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新的劳动力必须打仗。东晋新组建的军队希望通过战争获得境外财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公孙五楼献计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吴兵轻果。这是北方人对东晋军队的普遍看法。桓温北伐时,慕容宙也曾说过,吴兵轻剽。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东晋军队打仗顺利的时候,以一当十勇猛顽强,一旦陷入生死搏斗会产生恐惧。习惯打顺风球,不会打逆风球。

为什么晋军没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世兵,打不来前途,不想卖命。刘裕改变了这种情况,一批勇猛、有才干的下级军官和士兵飞快得到提升。从孟龙符战死可以看出,晋军充满建功的渴望,不再是以前那支轻果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