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乖不乖,各人猜(第2/8页)

川军是靠双腿从成都走到宝鸡的,中间耗去了三十天,再转乘火车到西安,又是好几天,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前方战情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晋东娘子关一线异常吃紧,急需兵力增援。

蒋介石下令,临时改变北上川军的指挥系统。晚来的李家钰赴河南,归程潜第一战区节制,在中条山区域作战。早到的邓锡侯、孙震划入阎锡山第二战区序列,直接驰援娘子关。

补充来不及了,邓锡侯、孙震率川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沿途老百姓见这些四川兵皆单衣短裤,赤足草鞋,莫不为之骇然。纷纷以家存鞋袜相赠,还告诉他们:“我们山西高寒,不比你们四川。像这样的寒冬,如果冬天不穿棉鞋,我们的脚也会烂掉,不穿棉裤,就会变成‘老寒腿’,你们千万保重才是啊。”

除了衣,当然还有枪。邓锡侯心急如焚,给南京军令部长白崇禧通电话,答复是:“在太原由战区负责配发。”

1937年10月30日深夜,邓锡侯、孙震抵达太原。第二天一早,两人就赶去谒见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问补充装备的事。

阎锡山推得一干二净,说太原所有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都已运过黄河,储存于黄河附近,实在没办法给你们补充了,“还要找南京解决”。

皮球从南京踢到太原,再从太原踢回南京,原先允诺的补充宣告彻底泡汤。因川军先头部队已经陆续投入了娘子关战场,阎锡山才抠抠搜搜地拿出了二十挺晋造机枪,作为礼物送给川军。

邓、孙还不甘心,又在太原住了两三天,想找阎锡山多少再要些补充,或调换少数武器,但始终没有下文。

川军以前打仗,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军部到师部全都缺乏通信器材,邓、孙也没法跟前线取得联系。

不知道部队在哪里,至少得弄清楚娘子关一带的地形吧,问阎锡山要地图,阎锡山支支吾吾,连这个都舍不得给。还是孙震手下的高级参谋,凭借与阎锡山的参谋处长是陆大同学,才以私人关系弄到了两张晋东地图。

翻着地图,听着战报,邓、孙都坐不住了。

开赴晋东前线的川军,现在全归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不是自己的娃不心疼,这黄绍竑不会把我们的“政治资本”一股脑儿全都给输光吧?

太原待下去也不可能再弄到一支枪,邓、孙起身向阎锡山告辞,急急赶往晋东,以便切实掌握各自的部队。

1937年11月1日,邓锡侯、孙震率一众幕僚乘火车到达前线,见到了黄绍竑。

一问,黄绍竑竟然说,他也不知道川军都在哪里。

由于日军迂回部队已威胁后方,黄绍竑被迫采用了填坑式战法。川军一下车,不管一团还是一营,都先调去抵挡一番,因为是逐次零星使用,加上川军师旅团严重缺乏通讯器材,黄绍竑早就失去了对川军的掌握,他自己还盼着邓、孙能早一点把“失踪”的部队给找出来呢。

这算怎么一回事,邓、孙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当下便驱车继续前行。

终于看到士兵了,全都是从娘子关败退下来的兵,已成“兵流”,情形非常狼狈,川军也在里面。邓、孙这才得以与部队取得了联系,也大略知道了战场的一些情况。

短短几天时间,川军各部都打了败仗。

一个没几支枪能打响的部队,要想取胜,那真是一件艰巨无比的任务。上阵后,能让川军发挥出一点战斗力的,还是背上的一把大砍刀,有的士兵既无砍刀又无刺刀,短兵相接时,竟然只能抡起枪托与敌肉搏。

填坑式战法,把川军填进去不少,其余部队已无招架之功,不得不逐一撤离。

日军野战部队之所以强悍,除官兵训练有素外,其标准化的作战配置也不容忽视。从娘子关方向进击的日军,为原驻朝鲜汉城龙山的第20师团,这是一个老师团,兵种从步兵、骑兵、工兵、炮兵无所不有,后勤分工也非常细致,除辎重队外,尚有通讯队、卫生队、野战医院,甚至连军马都有专门配备的兽医服务。

可怜川军一无所有,更谈不上什么医药救护。负轻伤的,血淋淋地自己往后方走,重伤的大多遗弃在阵地,无人过问。重伤员们痛呼:“弟兄们,我们都是四川人呀,出来都是打鬼子的呀,打鬼子负了重伤就没有人管了吗?天啊,打国战就是这样打的吗?”

一些伤员为免受辱被杀,便先行自尽,其状甚惨。即便是仓皇撤退中的官兵,也大多丧魂落魄,有人边走边哭,有人愤慨绝望,军心士气一落千丈。

这可都是邓、孙的基本部队,看到这种样子,二人不免既失落又心痛。好在彼此取得了联系,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只得赶快予以收容和掌握。

1937年11月3日,在晋东和晋北相继失守的情况下,阎锡山决定集中兵力固守太原,川军被列为总预备队,要求限时集结于太原以南的北营。

邓、孙奉命率川军昼夜兼程,争分夺秒地赶往北营。在四川时,像他们这样的高级指挥官及其幕僚,出行一般不是骑马就是乘坐滑竿,但因为要抢时间,等不及载运乘马的列车到来,众人就与普通士兵一起徒步向南行军。

1937年11月6日,川军总部及少数先头部队到达太原南郊,但距离北营尚有一段距离。这时马也送过来了,邓锡侯便想抢先一步赶到一座叫南盘村的村庄,以便侦察一下北营的地形。

走着走着,士兵在路边捡到了一只纸盒子,上面画了一个箭头指向前方,旁边还用铅笔标注着外国文字。邓锡侯及其幕僚没一人懂外国字,邓锡侯看了下也没看懂,就把盒子扔了继续前行。

行至距南盘村不远时有士兵报告:“前面发现敌人。”

邓锡侯不相信,太原城里还有晋绥军守着,南郊怎么可能出现日军呢,当下便笑着说:“军人不能连常识都没有,太原还在那边,敌人从哪来的?一定是汉奸扰乱,不要怕。”

一直走到南盘村村口,才发现村内已用苞谷杆堆成工事,隐约还有人影晃动。邓锡侯到这时仍以为村里驻扎的是友军,还叫卫士不要轻易射击。

幕僚眼尖,一眼看到了一个将脑袋从土屋里探出来的日本兵,赶紧指着说:“看,日本兵!”

邓锡侯方才猛然清醒过来,大喊一声:“集合!”

话音刚落,村里便枪炮声大作。幕僚翻身下马,朝邓锡侯所骑战马的屁股上猛抽一鞭,助其先驰向小道。

由于事出突然,人忙马慌,在越过一座壕沟时,突然马失前蹄,邓锡侯被掀翻跌入泥沼。沼深过腹,他的一条大腿也摔伤了,一时之间难以自拔,而后面的追兵却越来越近,情形真是万分危急,眼看着就要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