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血盆里抓饭吃(第4/5页)

拿话来说,就是要钱要人的意思。王缵绪明知王陵基编不出军队,但又要看他笑话,就爽快地以省主席名义批了一笔出川军费——钱给了,至于人,对不起,我实在爱莫能助,只好您老自己想办法了。

王缵绪是绝不相信王陵基能搞出什么名堂的,私下里甚至扬言:“王老方如能编成一军,我就不姓王!”

可是众人都小看了王陵基。王陵基虽然因自高自大吃过无数的亏,却并不表明他没智商,更不是一个政治白痴,在眼前似乎已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突然爆发,把军事指挥上的能量全都移植到了政治场上。

即便在王陵基带头一呼,率领励进会闹事的时候,能够真正掌控励进会的也不是他,或者说不是任何一个军人——刘湘在布局时几乎每一着棋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绝不会容许军权在手的人跟他争夺励进会。

刘湘在的时候,励进会唯其一人左右,他不在了,起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刘湘的影子,也即刘湘的那些心腹谋臣,具体来说就是“甫系三老”再加一个傅常。

傅常在四川军人眼里,已成“叛徒”,就像垃圾被放进了垃圾桶,没人再搭理他了。剩下的便是“甫系三老”,潘文华能当励进会会长,可以说皆赖钟体乾护佑之功。

因潘文华被蒋介石调去阆中修大巴山工事,已入幕于潘文华的钟体乾和乔毅夫也不得不随同伴驾,离开成都,这样,睡诸葛张斯可就在励进会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发言权。

王陵基单刀直入,决定去找张斯可。

在与钟体乾、乔毅夫分道扬镳后,张斯可也急需通过实际行动,以借重于蒋系阵营,因此两人谈得很是投机。

之后,张斯可便在励进会内多方斡旋劝说,终于说动众人,率先将四川保安团还原为正规军。

保安团还嫌不够,张斯可又通过密商,把原属绥靖公署指挥的独立旅调了出来,一共是四个独立旅和八个保安团,终于凑足了一个集团军的编制。

第三十集团军能够成功编组,张斯可居功至伟,王陵基对此感激不尽,专门任命张斯可为军长,但张斯可只是政治场上的诸葛,既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因此并没有随王陵基出川,由副军长代理其进行指挥。

因为是靠张斯可一张嘴编织起来的,第三十集团军的人心并不是很齐,约束力也不强。王陵基任命的四个师长,只有两人随其出征,另外两人都以患病为由请假留川,此外绥靖公署所属的两个独立旅又远在西昌,集中缓慢,所以王陵基很晚才得以率部到达前线。

此时正是前线急需兵力的时候,陈诚来一个是一个,赶紧把王陵基派上阵。

一打,出洋相了。

第三十集团军的兵力主要来自于保安团,其中大部分是川军缩编时退下来的官兵,既被缩编,当然应归入“老弱”之列,在未重新进行整训的前提下,骤然之间根本无法胜任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战役。

各部纷纷败下阵来,仅在万家岭西南的麒麟峰阵地坚守了一段时间。麒麟峰山势险峻,不过山上仅能部署一个营,王陵基便将主力集结于此,采取轮换制,每天一个营,逐营替换,因伤亡过大,最后还是坚持不住退了下来。

刚出川就打了败仗,王陵基感觉很是受不住,毕竟他和杨森一样,从前打仗都胜多败少。

王陵基一通大吵大骂,可又不知道该朝谁发泄才好,幕僚劝慰他说,算了,吵架也没用,赶紧把现有防线固守住,先确保再不后退,然后寻机积极反攻才是正经。

王陵基觉得有理,遂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整理和训练,准备扳回局面。

整训需要时间,可他已经没有时间了,随后的问题不是出在“小泥鳅”们身上,说来说去,还是“大块头”惹的祸。

第三支川军集团来了。

从徐州撤出后,孙震第二十三集团军人马不整,但前方作战又急需兵力。李宗仁便让孙震将尚能作战的部队,编成第124、第125两师,前去参加大别山以北的信罗战役(信阳至罗山)。

第125师到达罗山县城西十里时,因不知城内虚实,师长王学姜命令部队就地扎营,他带上一名团长,两人打马先去察看地形。

中午走的,到傍晚还不见人回来,只是听到城门方向枪声密集。经过侦察,发现是日军正在进行迂回。

顾不得找师长,部队首先往前建立阵地,以阻击日军西进。前进过程中,电话兵沿途看到电话线便试线、呼叫,呼来呼去,猛不丁跳出一个声音,说话的人竟然就是“失踪”了的师长王学姜。

原来白天王学姜看完地形待要回身时,日军已经迂回上来,王师长避闪不及,只得退入罗山县城,进去之后才知道是座空城,于是拿起电话就打,凑巧便跟部队联系上了。

午夜过后,趁日军注意力转移,王学姜骑马出城,绕道回到了师部。

沿这一方向进攻的日军虽曾占领罗山,但一时无力分兵驻守,这才造成了一座空城,也让王学姜多了一段大难不死、绝处逢生的佳话。

因孙震有事回川,两师系由军长陈鼎勋指挥。陈鼎勋在得到王学姜的报告后,当晚便调整部署,将第124师推进至罗山附近的任岗,与第125师进行衔接。

日军增加兵力后,即从他们认为有空隙的地方发起进攻,但这个空隙正好被第124师补上,也因此第124师这一侧的战斗最为激烈。

由于一开始双方兵力都不是很足,尝试小部队进袭成为双方最为青睐的招数。第124师派小部队袭击日军营地,日军第二天便“投桃报李”,派先遣队迂回到川军右后背,攻下了小罗山高地。

小罗山高地下面就是第124师师部,在日军机枪的封锁下,师长曾苏元被关在屋子里出不去。情急之下,他打烂墙壁,才得以脱离危险。

脱险之后,曾苏元便请求“中央军”的战车防御营予以支援,用十二门战车防御炮对日军盘踞的山顶大庙进行轰击。

战车防御炮(简称战防炮)曾在台儿庄战役中建立殊勋,它专用于打坦克,打大庙当然更无问题。在炮火攻击下,日军被迫从大庙逃出,川军预备队乘势用轻重机枪猛烈扫射,从而一举收复了小罗山。

曾苏元其实打得很好,可是被迂回偷袭这件事,让他开始心有余悸:日军这一次派先遣队迂回,下一次会不会改用主力?万一真是如此,突前于任岗的那些部队可不就要被“包饺子”了?

曾苏元于是决定放弃任岗和罗山城,对军长陈鼎勋一讲,陈鼎勋当然不同意,随即派员督战,不许弃城后退。

川军里面的人事关系非常复杂,曾苏元原归孙震部下,如果是孙震在这里下命令,他不敢不听,就像滕县保卫战时,孙震给王铭章下达死命令,王铭章也没有任何价好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