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的密使(第3/5页)

杨秀清这样的人是无法理解黄玉崑的“羞怒”的。杨秀清在广西时也受过辱,但他认为那是自己实力不济,被羞辱也怨不得别人。实力至上的人,怎么能理解常人被羞辱后的心理呢?

“两年过去了,那么聪明的东王,对这问题却一直没有意识到……”谭七道。

对茶叶进行挑选和分级,称为“选茶”。工作虽然单调,但是不能分心。据说能一边思考问题一边选茶的人,才算是老手。眼睛熟悉茶叶的形状,手条件反射似的把茶叶向左右两边拨开,只需眼、手动作,头脑自然没有加进来的必要。每当想休息下头脑,或想归纳下思想,得出某种结论时,连维材总是在自己面前放上一堆茶叶,然后开始选茶。

“在上海的时间越来越多啦!”连维材自言自语。

金顺记总店在福建厦门,但买卖的中心似乎已转移到了上海。他想尽可能让年轻人去挑重担子,自己退居二线。他今年六十八岁,快近古稀之年。在金顺记是否要改组的问题上,他感到犹豫。他虽尽力从一线上退下,但他仍是金顺记的核心,这个核心太强大了,尽管各地分店众多,只要他在,就可以统率这些分店,顺利运转。

“可我要是不在了呢……”他考虑起这个问题。

金顺记是按现行组织继续下去,还是让各个分店独立经营,他下不了决心。儿子们当中若有特别杰出、有领导力的人,维持现状未尝不可。可是,四个儿子性格各异,没有一个出类拔萃。若由长子继承,统文也许有统率能力,却粗枝大叶,连维材不放心。

“只有改组!”连维材停下选茶的手,自言自语。

可供参考的是外国的组织。中国不论多么大的商业组织,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所谓的家。拿广州十三行贸易家来说,最大的怡和行就属于伍姓家族,脱离伍家,就没有怡和行。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就与特别家族没有关系。东印度公司曾是英国入侵东方的尖兵。现在在上海的英商,不论维多商会,还是查顿—马地臣、颠地或巴塔菲尔等更大的商行,虽都冠以个人名字,但并不像中国商行那样与家有着紧密联系。连维材长期与英国人做交易,知道他们商业组织中有一个重要因素——share(股份)。连维材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中国还没有公认的译语。连维材会英语,他用原文来考虑“股份”的问题。每次谈判困难,英商便要提出:“一定要跟shareholder(股东)们商量……”

连维材找人请教过这个问题,自认为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这种组织很有意思!”他平常一直这么认为。金顺记不论是原封不动,还是分开,这种组织都应当研究,然后吸取其中积极的因素。在做决定前,必须要认真研究。

“就要到孙子的一代啦!”他的手指又开始动了起来,干透了的茶叶被揉成粉末,从他指缝落下。最大的孙子已经十五岁,是长子统文的儿子。

“比我小时候爱学习,成绩也很不错……”连维材想起统文来信中的这两句话。在念这封信时,连维材的妻子阿婉笑道:“要是不如统文成绩好可就糟了。很少有像他那样不爱学习的孩子。”

“让统文的孩子到英国去学习怎么样?”

“好主意!”连维材想到这里,站了起来。他这人一旦打定什么主意,马上就要付诸实行。他马上就给统文写信。至于留学地点,可以跟哈利·维多商量。

“对,如星也去……”

如星是西玲的女儿,和统文的儿子同年。也许如星也呼吸点外国空气为好,但关于如星的事,必须要说服西玲。西玲从北京回到上海后,去了趟香港,又回到上海。如星一直住在上海。

连维材走进西玲的房间。

“要不要让如星到外国去学习学习呀?我打算把统文的孩子送到英国去。”他单刀直入。

“是突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吧?”事情太突然,连西玲也皱了眉。

“是的。”

“考虑到孩子的幸福吗?”

“那还用说吗!”

“那孩子的幸福凭灵机一动就能决定吗?”

“也有所谓的灵感嘛!”连维材应答沉着,看来不像临时想到而马上说出来的。

“明白了。您说的话不会有错。不过,我不愿她去英国!”

连维材默默地点头。

“如星去的地方,我也要去。”

“我早就想到你会这么说。”连维材苦笑。

“那么,可以吗?”

“当然可以。”

“不过,不会马上就走吧?”

“那当然,决定了留学的地方,还要进行各种联系。”

“那么,我在这期间要去干一件事。”

“一件事?在什么地方?”

“天京。”

“非去不可吗?”

“嗯,一定要去。天王密使已来到此处。”

“天王密使?”连维材一时说不出话来。

不论什么事,只要关系到西玲,都会叫人大为吃惊。而且,她一旦打定主意,想叫她打消,几乎是不可能的。连维材毫无办法,只好笨拙地干笑几声。在杨秀清上面,只有一个深居天王府,不知在干什么的洪秀全,下面是北王韦昌辉。他必须要爬上去,同时踢开下面的人。杨秀清对洪秀全毫无警惕,他根本不承认洪秀全有什么实力。杨秀清自认对洪秀全很了解。能读会写,有基督教知识——杨秀清只在这两点上承认洪秀全比自己强。

“天王在编书,非常忙。”对于希望拜见天王的人,天王府女官们都以这样的借口拒绝。

天王确实每天都在执笔写东西。人们说他热衷于宗教著述,他本人也确实很认真。他真心相信,这样的著述问世,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灵魂。

“我喜欢天王的著作,希望能早日读到它。”杨秀清表面这么说,内心却非常瞧不起,他根本不认为宗教著作会有什么力量。杨秀清是文盲,他只喜欢叫别人念书给他听。历史书有时有点意思,其他书他没有兴趣。听枯燥无味的大文章,简直是种痛苦,写这种文章不是更加难受吗?聪明人绝不干这种傻事。

值得警惕的是他下面的人。除了韦昌辉,还有石达开和秦日纲。若他们当中有人聚集起巨大的势力来犯上,那将是很可怕的。杨秀清极力阻挠这些人积蓄力量。杨秀清最不信任的是韦昌辉。他跟韦昌辉从金田村时期以来就一直打交道,他深知这人跟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占领南京后,杨秀清掌握人事大权,任命韦昌辉担任首都军队司令官。把这危险人物派出去,说不定会在什么地方搞割据,或带军队打回来,要把他放在自己眼睛看得到的地方。石达开和秦日纲常率西征军在外,杨秀清已采取措施,不让他们的力量过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