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

什么样的君主能明辨是非,什么样的君主昏庸糊涂?唐太宗曾问魏征。

魏征答说,广泛听取意见的君主能明辨是非,偏心某个人的君主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清晰地向民众了解情况,因此,有苗作恶之事才能及时掌握;舜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共、鲧、驩兜也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其,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君主要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也就能反映上来了。

唐太宗问政魏征的这段对话,除了说明唐太宗时刻不忘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外,还说明他擅听取谏言。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唯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唐太宗做到了这一点,也确实如魏征所言:广泛听取意见。

若论唐太宗最能听取哪位的谏言,不用说就是魏征了。

魏征的学识、才华和敢于真言,是唐太宗重用他的主要原因。当然,忠言必逆耳,一心想成为明君的唐太宗,从治国上来说,身边需要这样一位“逆才”。

很多时候,君主选择重用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想当什么样的君主。

隋末时期,天下大乱,魏征的才华和政治抱负均得不到施展,隋炀帝的昏庸,让魏征也成了起义者中的一员,他先是投奔李密,做了瓦岗军,后又投唐,进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的东宫。

在东宫做洗马时,魏征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谁料又被迫卷入东宫太子和秦王之间的储位之争,真正的才华依然难以施展。最终,比李建成更擅长玩阴谋的李世民,制造的那场玄武门政变,在改变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魏征的命运。

李建成被杀,魏征则被李世民重用。

自此,魏征进入他人生的巅峰时期,他满腔的抱负得以施展。通常很多人说起皇帝和皇帝身边的臣子关系时,无一例外都会说:伴君如伴虎。不过,贞观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君臣关系却非如此,除了晚年外,唐太宗可谓从谏如流,大臣们也是积极进谏。

不过,虽然积极进谏,却也并非知无不言。通常,大臣们的进谏,也都以国家大事为主。可如果能上到国家大事,小到君王的一举一动,甚至连家事和私生活都要谏言的,唐太宗时期,想必除了魏征,没有第二个人了。

那么,魏征何以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人的命运走向,性格特点,无不和一个人的出身有关。魏征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但家里却很贫穷,因而他曾出家做道士。而正是这段做道士的日子,让他云游四方,看到了民间的疾苦。再加上他喜好读书,更喜欢研究历史,因而对政事就有了独特的见解。

贞观时期,得到唐太宗重用的魏征,提出了薄赋轻徭,兴修水利,鼓励百姓开荒生产等等,为百姓切切实实地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当然,贞观初期除了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在尚书省任职期间,面对刑部积案,他也能处理得妥妥当当,因而才造就了贞观四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美好景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唐太宗当着重臣的面说出的:贞观天下之治,皆魏征之力!

由此可以说,唐太宗身边最重要的三位臣子里,如果说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他坐上皇位立了头功的话,那么,魏征便是他成为一代明君的贡献者。这从他推翻突厥帝国后,对重臣说的那句话就可见一斑:颉利被擒,他的部落头领带着武器来宫中宿卫,他的民众穿上唐人的衣服,这都是魏征的功劳。朕没有用错人!

推翻突厥明明是出将入相的李靖率唐军所为,但唐太宗却依然不忘称赞当时还只是谏议大夫的魏征,可见魏征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贞观三年,魏征终于被唐太宗没有顾虑地升任秘书监,三年之后,魏征又双进位宰相,名正言顺(以前他也曾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参与宰相议政)地与房玄龄、李靖、王珪等一起参加政事堂议会(贞观四年前,参加政事堂议会的有杜如晦,贞观四年时,杜如晦去世)。

不管是做谏议大夫时,抑或是成为宰相,每遇朝政之事,提出治国建议最多的便是魏征。

贞观六年,魏征升任门下省长官侍中,掌管机要,参议国政,并负责审察诏令,签署奏章……一时之间,门下省的权力因他的存在而增强,唐太宗甚至给了魏征副署皇帝诏令的权力,成了大唐帝国的把关者……

然而,虽然唐太宗对魏征如此重用,魏征这个“逆才”,依然经常犯颜唐太宗,让唐太宗威仪扫地……

第一百零三节 长乐公主的嫁妆

(1)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将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长乐公主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长乐公主李丽质不管是从长相上还是性格上,像极了长孙皇后,很得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怜爱。

皇帝嫁爱女,且要嫁给的人家是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无忌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的发小……可以想象,这样的联姻不引起重视都不可能。

唐太宗也决定一改节俭,大为操办。为此,他对众臣说:“长乐公主是皇后所生,朕和皇后都很钟爱。近日将要出嫁,在礼数上一定要有所增加才是。”

原本皇帝嫁女都是普天同庆的事,如今皇上还亲自在众臣面前提出,自己这个女儿的出嫁一定不能像以前一样简单朴素,众臣当然极力附和,都说“陛下所爱,欲少加之。”更有爱拍马屁者还提出,长乐公主的嫁妆,一定要双倍于永嘉公主(李世民的妹妹)才是。

这种说法,按理说也无可厚非,如今正值大唐盛世,又是皇上的掌上明珠出嫁,如此大喜事,自然要比以往任何一场婚礼都要隆重才对。

唐太宗听众臣这么说,满意地点点头,正要宣布退朝,魏征突然上前一步说:“陛下,臣以为,长乐公主的嫁妆,一定不能比永嘉公主的多。皇上在这件事上,不能有所偏向,一定要一视同仁。陛下只有给长乐公主的嫁妆和永嘉公主的一样多,才能彰显公平。”

唐太宗那刚刚还微笑的脸,瞬间就垮下来了,可又不好当场发作,只得说:“众爱卿是不是也和魏大人的想法一样啊?”

“陛下!魏大人的话,臣绝不赞成。”萧瑀早就看魏征不顺眼了,如今见连皇家私事都要掺和,他实在忍不住了,大声说。

“萧爱卿,你又有什么不同看法?”唐太宗虽然面无表情,但心里还是高兴的。

如果是其他事情,唐太宗一定会阻止萧瑀说下去,因他知这二位是死对头,都不是善茬,争起来一定会没完没了。可今天,他决定让他们争,他要从这二人的争论里,看看其他大臣的反应,看看还有多少大臣认同魏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