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盛世牡丹离世

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唐太宗是幸运的,幸运地拥有一位真正能做到“母仪天下”的皇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生于开皇二十年,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并与其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喜欢读书,研究历史的长孙皇后,是唐太宗夺取政权路上的见证者,从起兵到建唐,乃至于夺储君位,至坐上皇位,她知道他获取皇位有多不易,更知道他治理国家将要面临的困难有多少。

因而,对唐太宗的所有政治改革,她都积极配合。

廉明节俭是唐太宗改革的一部分,长孙皇后便用她的贤淑无私,以身作则,默默地感化着宫里的人,并身体力行,为后宫做表率。她要求自己的衣服什物简单质朴,所用物件不铺张浪费。同时,对几个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教他们克制物欲,几个儿女不管添置什么物件,都必须报请她,征得她的同意。

一次,太子李承乾的乳娘遂安夫人求见,称东宫是太子的住所,里面的家什物件太陈旧,丝毫看不出是太子所用,完全和其他王爷的住处一样。还说李承乾是太子,是储君,所用家什物件应该和其他王爷区别开来,所以请求长孙皇后,允许东宫添置些家什物件。

遂安夫人说的时候,很是理直气壮,在她看来,她的要求是正当的。没想到却遭到了长孙皇后的一顿怒斥:东宫的家什物件和其他王爷住所的一样有什么不好?你也知道太子是储君?储君不是要比其他王爷会享受,而是给其他王爷做好的表率。

遂安夫人当时就傻了,怔怔地站在那里,低着头。

长孙皇后又说,太子李承乾如今又有何德何能,所用家什物件要与其他王爷不一样?还说,太子李承乾又有什么资格要比其他王爷的住所豪华高档?

遂安夫人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遭此训斥,红着脸站在那里,说不出一句话。长孙皇后最后还让她带话给太子李承乾,将她今天所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说给他听。

“如今陛下都在处处节俭,身为皇子,又怎么能不节俭呢?想想看,如果宫里每个皇子、王爷,甚至妃嫔,都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等,所用家什物件都要比别人的高贵华丽,那么,又要陛下如何要求众臣?”

自此,不管是东宫太子还是其他府的王爷公主,没有一个人敢再提额外要求。

当然,长孙皇后对李唐的最大贡献并不在此,而在于打理唐太宗的后宫。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定不能让后院着火。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可见后院着火的破坏力。对于一个朝廷来说,想要稳定江山,必须先要稳定后院,不让后院着火也是历朝历代的天子的期望,唐太宗尤其是。

长孙皇后用她的娴雅淑惠,端庄秀丽和雍容大度,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唐太宗的后宫之和谐,是历朝历代、历任天子都无法比拟的。

和谐的后宫不是用淫威,更不是用心计,而是用长孙皇后的言行举止,感染着后宫的每一位妃嫔。皇帝的后宫,向来是个是非之地,争宠之地,但长孙皇后却不争风吃醋,虽然她和唐太宗的感情很好,却从不恃宠而娇,更不会让唐太宗把全部情感都放在她一个人身上,甚至还时常提醒唐太宗,让他对后宫妃嫔们不要厚此薄彼,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妃嫔。也就是说,后宫的妃嫔,与她而言,不是敌人,而是同盟军。

长孙皇后的做法,让那些即便有着野心,觊觎着皇后宝座的妃嫔,最终也都放弃了觊觎。她用她的柔韧,抚平了妃嫔们的浮躁之心,用“柔”和“情”调节着妃嫔间的矛盾。

当然,长孙皇后化解的不仅是皇宫妃嫔们,还有唐太宗与朝臣之间的矛盾。魏征无数次的化险为夷,无不是由智慧来化解的。对贤臣,长孙皇后极力保护,但对她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她却毫不顾及“亲情”,不仅严格要求,而且极力阻止他拥有更大的权力。

长孙皇后曾多次请求唐太宗降兄长之职,可唐太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他重用长孙无忌,并不是任人唯亲,是在任人唯贤,所以不仅执意让长孙无忌做宰相,而且还让其任左仆射,拥有纠弹百官的权力。

长孙无忌越来越大的权力,让长孙皇后更加不安。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长孙皇后听朝廷有人议论,说长孙无忌以权谋私,嚣张跋扈。还说有人看不过眼,禀报给皇上,皇上不仅没有说长孙无忌一句,而且还当着大臣以及禀报皇上的人的面说,在朝廷,他最信任的就是长孙无忌,就像信任自己的儿子一样。

长孙皇后听了这些议论,很是着急。她了解自己的哥哥,知道唐太宗的这些话,一定会助长哥哥长孙无忌的嚣张气焰,也会让朝臣即便再看到哥哥的胡作非为,也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这样,显然对朝廷非常不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唐太宗撤哥哥的职后,长孙皇后找来哥哥长孙无忌,再次向他提出:主动退相。

为了让哥哥知道外戚入相的危害,她还举了很多历史中的例子。可长孙无忌不为所动,甚至对长孙皇后产生了怨恨,觉得妹妹虽然贵为大唐皇后,却不仅不为自己谋利,还屡屡劝他退相,是不顾兄妹之情。

“本官的职位是靠自身能力得来的,和皇后娘娘没有关系!”长孙无忌冷冷道。

没有办法,只能用绝招了,为了逼哥哥退相,长孙皇后慢慢跪在了长孙无忌面前。

一个大唐皇后,竟然跪在一个宰相面前。长孙无忌即便胆子再大,也慌了,怕被别人看到传了出去,只得同意。

然而,就在长孙无忌以身体不适为由,被长孙皇后“逼”得退出朝廷相位后不久,长孙皇后却生病了……

第一百零五节 弥留之际的遗言

(1)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立政殿里异常安静,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一脸忧愁。他们在为他们的主子担心。

半个月前,长孙皇后受了风寒,咳嗽不止,刚开始还以为只是小病,吃几副药就好了,结果几副药吃下去,病不仅没有见好,反而引发了旧疾,病情日渐加重,甚至一病不起。立政殿从上到下,惊慌不已。就连那些小宫女,见了面也互相打听。

“皇后娘娘的病,不知为什么老不见好!”一个高个子宫女说。

“是啊,听说太子刚刚来过,又红着眼圈走了!”另一个小个子宫女说。

“还听说太子殿下请求大赦囚犯,度人入道为皇后娘娘祈福去疾,结果皇后娘娘不同意!”高个子宫女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