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8页)

现在邢倞又碰到这样一个病人,他对之也同样束手无策。邢倞曾经战胜过赵隆的愤慨和坏脾气,却无法战胜他的严肃性。比较起他的愤慨,他的严肃性更加可怕,更加令人难以抗拒。因此当赵隆出现了这种深思的表情时,邢倞不得不叹口气,跟随大家悄悄地退出病房,彼此相戒轻声谈话,小心走路,免得打扰了他。

他们猜到一半,他的确是在严肃地考虑战场上的胜负得失的因素。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朝廷的决策,已经无可挽回,那么他只能在这个既成事实面前为它考虑取胜之道,其他的选择是没有的。

可是他们没有猜到另外的一半——他正在经历和完成一个精神上的重大的转变。他从战争的激烈反对者一变而成为战争的热烈关心者、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不是一个朝三暮四、毫无原则的人,之所以使他发生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的逻辑是这样的:他不可能希望一场胜利的战争是他所反对的战争。这也是他唯一可能的选择。

2

大军出发前三天,赵隆又开始沉默了。这一次他表现出比过去任何一次更甚的深度。他丝毫不掩盖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掩盖暂时不希望别人进他房里去打扰他,暂时不希望继续他们的“床边谈话”的愿望。他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彻夜不眠的,深夜中还不住地用手捏着手指的骨节,使它发出清脆的“咯咯”声。这一切都表明他在思索,并且思索得很苦。

直到大军出发的前夕,在刘锜夫妇饯别了马扩以后,他把马扩留在自己房里,翁婿之间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谈话。

马扩以为他可能又要谈战略、战术的问题,其实关于这方面的话,他们已经谈过多次了,并且从各个角度上考虑过、设想过,再要谈也无非是炒炒冷饭罢了。老年人常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他特别注重的话题。可是今夜,他要谈的不是这个。

“贤婿明天就要出征去了,”他甩一句温和的话开始,“信叔的公事又忙得紧,把俺这名老兵孤零零地撇在一边,好不丧气!”

“泰山安心养病,”马扩安慰他道,“等到身体痊愈了,种帅自然要派人来接。两军相交,兵革方殷,种帅左右怎少得你老人家?”

“但得如此,倒也罢了。只是贤婿看看俺这把老骨头,这个病还好得了?邢老头多少日子不让起床。”说着,他卷起衣袖,露出一臂膊的崚嶒瘦骨和纠结怒张的暗蓝色的血管。他忽然愤慨起来,用力捶着床,气恼地骂道:“童贯那厮,害得俺好苦呀!”

“童贯这等作恶,官家心里也自明白,那天信叔哥哥不是说了,泰山何必为他气恼?”

“近来俺也想得透了,童贯害了俺,拼着这条老命结交与他,也只是小事一段。只是想到令这等人到前线去主持军事,怎不叫俺忧心忡忡。官家既不相信他,何不就撤了他的职?”

“待他恶贯满盈之日,自有人收拾他,现在想了也自无用。只是想他童贯在前线纵有掣肘之处,这冲锋陷阵、调兵遣将之事,毕竟还要由种帅主张。童贯那厮岂不愿打了胜仗,他坐享其成?”

“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赵隆摇摇头说道,“今日童贯以宣抚使名义节制此军,非昔日监军之比。你看他自己带了一军北上,就是要以此压倒种帅,而我军内部,嫌隙迭生,正好给他以可乘之机。贤婿离军中已久,未知其详,俺近来的烦恼也正是为此呢!”

于是他沉吟一会儿,先把种师道与姚古、姚平仲之间的不睦告诉马扩。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马扩早就知道这两家由来已久的明争暗斗。但是赵隆以他平日观察所得,更多地谈到种师道心地狭窄的一面。他说:师克在和。两万熙河军久历戎行,卓著战功,是我军的一大主力。如果种帅存了偏见,把它撤在一边,岂非自损一肢?因此他再三嘱咐马扩到了军中,见到种师道时要转达他的意见。姚平仲少年逞性,但是个血性汉子,是军中的可用之才。熙河一军,也强劲善战。种帅千万要和衷共济,休为一时意气,误了大事。他又说,如果种帅一时憋不过来,要去找端孺出来相机转圜。

“俺不得到军中去,这调停弥缝之事,全仗端孺从中斡旋了。”他叹口气,然后给了种师中一个很高的评价道,“忠以许国,和以协众,西军中的将帅,要是人人都像端孺一样,以大局为重,以一身为轻,事情就好办了。俺这个火暴性子,哪里比得上他?”

从他高度评价种师中的几句话中,听得出他对他的上司、密友种师道,心中也是不无微词的。至于姚古,赵隆久在他的部下,熟悉他的脾性。姚古既然是竞争统帅中失败的一方面,而且这次又不到前线去,对他的要求自不能与身为统帅的种师道相提并论。

又经过一阵的沉默,赵隆才郑重其事地谈出了第二个秘密:“近年来童贯在刘延庆身上做了多少手脚?只看胜捷军久驻京西,备受优遇,就可知道他的用心险恶。种帅只看到刘延庆一向对他唯唯诺诺,不敢违抗,还以为庸才易使,却不知道他早被童贯拉过去,心已外向了。”然后他断然地下结论道:“异日偾西军之事者,必系刘延庆无疑,只怕种帅还蒙在鼓里呢!”

这是他最不放心的事。过去在军中,怕伤了大家的和气,更怕为种师道多树一敌,隐忍未发。如今战机迫在眉睫,对此他不能再守缄默。他要马扩转告种师道留意此事,作战时千万不要把刘延庆一军放在重要的决胜的位置上,但也不能采取过激的排斥行为,免得“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刘延庆和他的亲信更快地驱向童贯一边,削减了自己的力量。然后他补充道:“刘延庆不足惜,环庆一军也是我的手足,岂可任人宰割?”

这个消息对于马扩也是十分震动的。他虽然怀有西军中对刘延庆共有的轻蔑感,却没有料到事态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赵隆是个直性子,平时对他无所不谈,只是涉及军中的大事时,却是深沉和谨慎的,不肯随便发表议论。现在他听赵隆说,一军之内,有人心怀两端,确是取败之道。这个论断,引起他的高度警惕。

“话虽如此说,贤婿也不必过于深虑。”现在轮到赵隆来安慰马扩,为他打气了,他说,“今日之事,不利于我者数端,有利于我者也有数端,盈绌之数,必须通盘筹计,才得取胜。”接着他就屈指历数了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这些就是他在许多个漫漫长夜中深思冥想得出来的结论。有的马扩和刘锜已经听到、见到,有的却具有他们所不能够达到的战略价值。他要马扩把这些都带到统帅部,供今后作战时采用。他道:“总之,事在人为。如能全军用命,万众一心,指挥上又不出什么纰漏,以我西军之兵精将勇、人强马壮,未必不可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