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6/7页)

3.阵痛:19世纪上半叶工业的扩张;

4.设计、社会和标准;

第三部分:艺术、手工艺和机器—工业化:希望和恐惧(1866—1914)

5.工作的欢愉;

6.艺术的均等;

7.机械化和工业;

第四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艺术、工业和乌托邦(1918—1944)

8.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巴黎和“现代艺术”(Art Moderne: Art Deco);

9.“现代主义”:设计、乌托邦和技术;

10.美国的设计、工业和广告;

第五部分:人文主义和奢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现代主义运动和大众文化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2.设计和大众面貌:消费文化;

第六部分:进步、抗议和多元化(1961—2010)

13.新材料、新产品;

14.大众文化的范围;

15.政治、多元化、后现代主义;

16.设计文脉:平衡工作。

从划分的方式来看,作者用一种比较文学、哲学思辨的手法来处理设计史发展的材料,最大的特点在于基本打破了传统的年鉴形式的方式,有比较个人化的史料处理方法。这种体例在西方史论中非常普遍,在学术上是一种非年鉴式的方法,写史和理论分析融合,从整个架构来看已经可以知道作者的理论立场和观点了。

约纳森·伍德汉姆(Jonathan M.Woodham)在1997年出版了《20世纪的设计》(Twentieth-Century Design ),试图对20世纪的设计做一个总结,框架结 构颇有特点。而夏洛特·菲尔(Charlotte Fiell)、彼得·菲尔(Peter Fiell)合作撰写的《20世纪的设计》(Design of the 20th Century )则试图用大量的通过编辑的图片来组织20世纪工业设计的脉络,这本书是由德国大型出版公司塔申(Taschen)出版的,该出版社以出版大型图册类书见长。

事实上,以上所介绍的这些著作都有自己的撰写特点,学术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西方关于现代设计、建筑流派、人物、地区性的出版物的数量是巨大的,这是资料性、参考性的基本出版物类型,这些出版物不同于上面提到的设计史著作,那些著作是以文字为中心,重论述和介绍,而其他的出版物则是以图为主轴,文字为辅助。特别是这些年来,有几家出版社大量出版图册,如塔申、费顿(Phaidon)这些大出版公司,出版种类之多,出版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到国外的艺术设计书店看看,图册真是铺天盖地。这些公司现在的出版量都很庞大:一是选题广泛;二是有一套成熟的版权购买机制;三是重视图的质量;四是讲究大而全,设计大全(Design A to Z)类型的作品出了一套又一套,著名设计师的作品集也出了无数,但是这些出版物大部分不是严谨的研究型的,不算真正的现代设计史。也就是说,虽然出版物多,但是权威的设计史还是比较少。

《世界现代设计史》自出第一版以来,在国内关于世界设计史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是一本被普遍采用的重要参考书。承蒙读者们的支持,已经印刷过多次。一本设计史类的出版物,能够有这么广泛的读者,是一件幸事。这说明我们的设计事业发展迅速,更多的人希望比较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重要作品、重要设计家,也希望了解100多年来经历过的设计运动、风格。

这本书是修订版,修订的基本要求是修改错误、补充不足、增加新内容。对此,我自己定的标准是: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包括内容、理论阐述,以及文字的错误或不准确)必须订正;过于绝对的说法和结论则一律修改。

在修订版中,我对人名的中译尽量做到统一,并且在书后列出人名翻译对照一览表。为了便于读者查对原始资料,在本书第一次出现的人物、产品、设计运动和艺术运动都在其中文名称后面附加了原文名称,比如:“新艺术”运动,用“Art Nouveau”标明;“装饰艺术运动”,用“Art Deco”标明;意大利的“激进设计”集团“孟菲斯”,用“Memphis”标明;日文中的汉字中国读音和日本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深泽直人,读音是Fukasawa Naoto,因此全部用罗马拼音注出。中文索引是最费时费力的部分,人物的姓名排列中西是颠倒的:东亚人姓在前,名在后;西方人刚刚相反,名在前,姓在后。本书划一把姓放在前面,名放在后面,做统一的索引。在西方的出版物中,根据西方人的习惯,把远东人物的姓名排列按照他们的习惯——姓在后、名在前排列,在本书索引中,给予统一处理,无论西方人还是亚洲人,姓在前,名在后,便于查找。

以往很多著作习惯称20世纪的每十年一段为“年代”,例如“80年代”“90年代”等。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继续沿用这种称谓,很快就会将20世纪与21世纪的年代混淆。比方说,若写成“20 年代”,究竟是20世纪的20年代呢?还是21世纪的20年代呢?因此,本书中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称为“1980年代”,或“2010年代”等。

由于这本书最初的撰写目的,是给大众看的,给喜欢设计的人看的,给青年学生看的,主要是为学习设计的学生而写的,因而,在修改过程中,仍然保持了原书的通俗写法,注重可读性。至于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等各方面的专家们有更高深的学术研究和阅读要求,需要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可以看其他的专著,我在这一版每一章的后面都列出参考书目,就是希望在这方面也能提供一些帮助。

2015年9月16日

参考书目

[1] Penny Sparke: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Cul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 Allen and Unwin, ISBN0-04-701014-2.

[2] Nikolaus Pevsner: Pioneer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 , Faber & Faber; 1st edition, 1936, ASIN: B00085CT56.

[3] Sigried Giedion: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The Growth of a New Tradition , 5th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10: 0674030478; ISBN-13: 978-0674030473.

[4] Peter Reyner Banham: 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 Machine Age , Architectural Press, 1980.

[5] William J. R. Curtis: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00 , Phaidon Press; 3rd edition, 1996, ISBN-10: 0714833568; ISBN-13: 978-0714833569.

[6] Kenneth Frampton: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 Thames & Hudson, 1992, 3r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