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5/7页)

在修改这一版《世界现代设计史》的时候,除了上述的理论著作外,我还参看了几本属于设计导论、设计理论的普及设计著作,包括:唐纳德·A.诺尔曼(Donald A. Norman)的《每日产品设计》(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这本书通俗易懂,在年轻读者中颇受欢迎;普拉萨德·波拉卡(Prasad Boradkar)的《物品设计——文化对象的批评导论》(Designing Thing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Culture of Objects )则是一本注重设计批评的理论著作;伯纳德·博德克(Bernhard E. Burdek)的《产品设计的历史、理论和实践》(Design: The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Design )也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在这些设计史论著作中,有一部分也涉及21世纪的设计状况,其中丹·萨菲尔(Dan Saffer)的《互动设计》(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 Creat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and Devices )是比较新的一本,2009年出版的是第二版。

除了著作之外,收集的众多历史上重要设计文献、文选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在产品设计史论方面,用得比较多的文选是卡玛·戈曼编辑的《工业设计文选》,这本著作是百年来重要工业设计文献的集合,其中有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uss)、维克多·帕帕纳克等人的重要文章,是目前工业产品设计文献比较集中的一本著作,被设计界视为工业设计史中最好的精华读本,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作《工业设计史的新词典》(New Anthology on Industrial Design History )。

世界各国对于设计理论的重视,大约开始于1973年,当时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发表关于能 源危机的讲话,因为能源危机的解决需要设计的直接参与,从那时起,设计史论就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研究,而且是并乎社会的重要议题,设计界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戈曼这本文选的出版就是在这样一个大氛围里出现的。这本书从过去150年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重要文章中选择了重要的段落,集册出版,成为设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文集,也是西方研究生必读的文选。当然,最完整的文选还是现代建筑类的,具体著作我在后面会介绍。

后现代主义是从建筑开始的一个设计运动,也影响到产品设计,正是因为要研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我才关注到设计理论家约翰·萨卡拉(John Thackara)后来居上,在后现代设计、在可持续设计理论方面出版的一系列著作,他在1988年出版的《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Design After Modernism: Beyond the Object.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8)影响很大,特别是他没有沿用当时非常流行的“后现代”(post modern),而采用了“现代主义之后”(after modernism)这个说法,一下子从对某个流行风格的局限中跳出来了,记得美国的大学里一度把这本书指定为设计专业研究生的读物。

在撰写这样一本比较全面的现代设计史著作的时候,除了需要对上述这些完整的现代设计史著作有全面的了解之外,也要对设计思维方法的类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批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类著作在学习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并且读者也超出设计师的范围。在众多的著作中,以下这些作品在我修改书稿时用得比较多:

唐纳德·A.诺尔曼的《每日产品设计》(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约翰·玛埃达(John Maeda)的《简单的规律》(The Laws of Simplicity, Simplicity: Design, Technology, Business, Life ),尼尔·格什菲尔德(Neil Gershenfeld)的《个人界面工作室》(Feb: 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from Personal Computer to Personal Fabrication ),肯尼亚·哈拉(Kenya Hara)的《设计设计》(Designing Design ),威廉·李德维尔等人(William Lidwell, Kritina Holden, Jill Butler)的《设计普遍规律》(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威廉·麦多诺等人(William McDonough, Michael Braungart)的《从摇篮到摇篮:重新改变我们创造事物的方式》(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 ),保罗·阿登(Paul Arden)的《不是你有多好,而是你想多么好》(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凯文·罗伯茨(Kevin Roberts)的《喜欢效应:在消费革命中获胜》(The Lovemarks Effects :Winning in the Consumer Revolution ),西斯·戈定(Seth Godin)的《小即新大》(Small is the New Big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设计》(Design ),比尔·莫格里吉斯(Bill Moggridge)的《互动设计》(Designing Interactions ),爱德华·德·波诺(Edward De Bono)的《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 :Creativity Step by Step ),马克·H.麦科玛克(Mark H. McCormack)的《哈佛大学商学院不教你的》(What they don't teach you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汤姆·凯利(Tom Kelley)的《创造的艺术》(The Art of Innovation: Lessons in Creativity from IDEO, America's Leading Design Firm )。

在这几年修改本书的过程中,继续有设计史出版,前面提及的戴维·莱兹曼的《现代设计史》就是撰写得很不错的一本。这本书最早在2003年出版,后来在2010年又出过新版(Prentice Hallp; 2010, ISBN-10:0205728502, ISBN-13: 978-0205728503,第二版),在设计史著作中,这本书比较新。作者是美国费城德莱赛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史系(The Department of Visual Studies in the Westphal College of Media Arts & Design at Drexel University in Philadelphia)教授,从事设计史教育多年。这本书的编撰打破了线性年鉴派的方式,从市场的供需关系着手演绎,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探索方向。戴维·莱兹曼的这本《现代设计史》是迄今为止有关产品设计最详细的一本,从18世纪开始,按照编年史的基本脉络讨论200年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涉及建筑、平面设计,涉及企业情况、经济、技术、社会的演变和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这是我参阅得比较多的一本。

莱兹曼这本著作除了“前言”外,共分六大部分,每部分又分成几个章节,整本著作的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需求、供应和设计(1700—1800)

1.皇家需求和生产控制;

2.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企业的努力;

第二部分:扩张和品位(1801—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