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2/6页)

董升堂见人家玩的都是真家伙,便大吼一声:“张参谋,给我拿刀来!”

李致远也喊道:“别忘了我的柳叶刀。”

一个中尉军官拎着两口刀走进大厅喊道:“董旅长,李旅长,接刀!”随着喊声,两口刀飞进场子,董升堂和李致远伸手接住,各自舞起刀来。

吴佩孚拍桌大声喝彩:“好!”29军的军官们也滚雷似的齐声叫好,中日双方的军官则彼此怒目相视,形势一触即发。

张幼林随副官走进怀仁堂时,正赶上日方司仪宣布:“我们的军官们说,为了表示中日亲善,他们决定共同出一个节目,军官们,我们开始吧!”

日本军官们突然冲进席间,合力将宋哲元和秦德纯举过头顶,他们发出“嗷嗷”的怪叫声。

董升堂脸色铁青:“嗬,玩上举人啦?弟兄们,咱们也招呼啊!”

一些年轻的29军校级军官一拥而上,如法炮制地将日本河边少将和松室孝良合力举过头顶,并且一次次地将他们扔向半空……

董升堂的副官凑近董升堂小声道:“旅座,咱们汽车上还有几只20响,已经压满了子弹,他们敢翻脸就先下手干掉他们,要不要我把枪拿进来?”

董升堂思索片刻,摇摇头:“不行,咱们不能先动手,我看今天还不至于干起来。”

双方的青年军官较劲,倒霉的还是被一次次抛向半空的高级军官,宋哲元、秦德纯和河边、松室孝良被折腾得头都晕了,这种场合又不宜翻脸,只好任双方的军官肆意摆弄。

吴佩孚看得大笑起来,在他眼里,这些被扔向半空中的高级军官都是些小字辈,让年轻人耍几把也没什么丢身份的。副官指了指张幼林对吴佩孚耳语:“荣宝斋的东家张幼林先生亲自给您送来了文房用品。”

吴佩孚站起身冲张幼林点头致意:“荣宝斋的东家?来得好,我早就想会会了,我可是你们铺子的老顾客了,文房四宝我只用荣宝斋的。副官,替我留住张先生,晚上我请他共进晚餐。”

张幼林还礼。

说着话,宋哲元、河边等人的双脚终于落了地,双方的警卫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心说总算没闹出什么大事,不然今天该如何收场?

日方司仪宣布:“本次联欢会的最后一个节目,请联欢会的特邀佳宾、中国军界的元老吴大帅表演书法。”

中国军官们热烈鼓掌,张幼林站在吴佩孚身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会场重新布置,中心摆上了一张桌子,士兵正在铺宣纸、研墨,吴佩孚含笑起身上前,拿起毛笔,拔去笔尖的碎毛,似是漫不经心地说道:“运笔岂是为字而弃笔呢?”说罢笔锋已落在雪白的宣纸上,只见他泼墨挥毫,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四个苍劲、俊秀的大字跃然纸上:“还我河山。”

写毕,吴佩孚毛笔一扔,转身扬长而去。

宋哲元不禁大声喝彩:“玉帅的醉笔可谓一绝啊!”

中方司仪向与会者展示吴佩孚的条幅“还我河山”。

会场的中国军人群情激奋,全体起立,振臂高呼:“还我河山!还我河山……”

张幼林的热血冲上脑门,浑身的血液仿佛燃烧起来,这个吴大帅还真是条汉子,尽管此人为世人诟病的行为不少,但在大是大非方面,吴佩孚绝对是个具有民族尊严的男子汉。

在场的日本军人们冷冷地望着,不发一言,宴会草草收场。

张幼林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匆匆洗漱完毕上了床,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又爬起来,靠在床头上凝神沉思,不停地抽烟。

“睡吧,有什么事儿明天再想。”何佳碧催促着。

张幼林眉头紧锁:“佳碧,刚才吴大帅在饭桌上说,去年9月,日本驻屯军进驻了丰台的中国兵营,丰台是平汉、平津铁路的交叉点,失去丰台,北平就陷入了日本人北、东、南三面的包围之中,眼下只剩西南方向卢沟桥一个出口,北平就像人家桌子上的一盘菜,日本人想什么时候动手,随时能把你吃掉,唉,要是日本人真占了北平,荣宝斋怎么办?”

张幼林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这些年,以荣宝斋北平总店为中心,继南京分店之后,又相继开办了上海分店、洛阳分店、武汉分店和南京第二分店,生意一派兴隆,如果战事一起,恐怕这几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了。

“先别想那么远了,日本人真要来,谁也拦不住,又不是咱一家儿开铺子,走到哪儿算哪儿吧。”何佳碧说。

张幼林摇摇头:“没这么简单,你以为亡国奴就这么好当?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他们的眼睛里没有国际公法,没有人类道义,他们是丛林里的野兽,只信奉丛林法则,对他们而言,广袤的东亚大陆只意味着资源和生存空间,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去占有它……”

“幼林,一旦战争爆发,我们会亡国吗?”

张幼林沉思片刻答道:“不可能,我们有四万万人,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任何侵略者都不可能征服我们!”

窗外一道闪光掠过,天边传来隐隐的雷声,张幼林起身推开窗户,他久久地凝视着黑暗的夜空,思潮起伏,直到东方微微泛白,才回到床上休息。

数月之后,1937年7月8日凌晨5点30分左右,张幼林被一声猛烈的爆炸声惊醒,他翻身坐起,片刻,炮弹的爆炸声夹杂着枪声已然响成了一片。

何佳碧惊恐万分:“幼林……”

“别怕。”张幼林把何佳碧揽在怀里,安慰了一会儿,两人起身下床,来到院子里。

只见西南方向的天空火光闪烁、浓烟滚滚,枪炮声更加密集,张幼林、何佳碧站在台阶上眺望,张小璐穿着睡衣从后院跑过来:“爸爸,是什么地方打起来了?”

“卢沟桥方向,还真让吴大帅说中了,日本人动手了!”张幼林语调沉重。三人站了一会儿,张幼林吩咐小璐:“你去换衣服,咱们到铺子去看看。”

王仁山已先于张幼林赶到了荣宝斋,他从后门进来,伙计们都起来了,正在收拾铺板、被褥,徐海吓坏了,他把枕头塞进柜子里,两次都滑出来掉到地上,王仁山过去帮他放好,徐海哆哆嗦嗦地问:“经……经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王仁山摇摇头:“我也不清楚。”他看了看伙计们,大家都显得心神不定。

“那咱们还开门儿吗?”李山东问。

王仁山还没来得及回答,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李山东把门打开,几个学生站在门口,王仁山认识其中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叫于培楠,曾经是王仁山的邻居。

于培楠彬彬有礼地说道:“对不起,打搅了,我们是北平学联的,想买些文房用品,写传单慰问29军的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