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3/6页)

王仁山走过去:“请进来吧,到底怎么回事儿啊?”

于培楠边往里走边擦着头上的汗:“我们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回龙庙和平汉铁路的桥头阵地,现在29军的219团正组织敢死队往回夺呢。”

说话间,枪炮声又密集起来,王仁山告诉于培楠,需要什么你尽管说,他又招呼伙计们把手里的活儿都放下,先紧着备齐了学生要的东西。

于培楠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单子递给李山东:“都在这上面了。”

李山东接过单子看了一眼:“请稍等,一会儿就好。”

这时,张幼林和张小璐进了铺子,王仁山迎上去,给于培楠介绍:“这是我们东家和少东家。”

“您好!给你们添麻烦了。”于培楠依旧是彬彬有礼。

张幼林坐下:“别客气,用什么东西尽管拿,前方战事如何?”

“29军将士打得很顽强,拼着命也要夺回被日本人抢古的阵地……”

宋怀仁从荣宝斋后院的侧门进来,听见前厅里有说话的声音,他没进去,而是站在门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伙计们把宣纸和笔墨备好了,于培楠问王仁山:“您算算多少钱。”

张幼林摆摆手:“什么钱不钱的,慰问打日本的国军,还能算钱吗?”

于培楠听罢,心情激动,他深深地给张幼林鞠了一躬:“张先生,我代表北平学联感谢您!”

“你们还有什么慰问活动?”

“下一步要发动北平市民组织抗敌后援会。”

张幼林一挥拳头:“好,荣宝斋也算一份儿!”

张小璐把同学们送到大门口,宋怀仁这才阴着脸走进来,他小声嘀咕着:“这打起仗来,往后捐钱、捐东西的事儿还多着呢,都算谁的呀?”

宋怀仁嘀咕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听见了,王仁山微微一愣:“算铺子的呀,还能算你身上?”

“铺子的?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铺子里的伙计们不是还有人力股吗?说来说去,还不是得摊在大家身上?”宋怀仁显然是一百个不乐意,他也没跟张幼林打招呼,而是径直走到账柜前,找出账簿,“噼噼啪啪”打起了算盘。

张幼林沉思了片刻,站起身:“这样吧,王经理,支援打日本的钱都记在我的账上。”

“东家,这哪儿成啊,打日本人人有份儿,我记在铺子支出的账上。”王仁山不屑地瞟了宋怀仁一眼。

张幼林断然拒绝:“不,听我的,都记在我的账上。”说完,张幼林转身奔后院去了。

往卢沟桥送慰问品的北平市民都聚在了一起,有挑着担子、推着板车的普通市民,肩上背着鼓鼓囊囊的大包、手里打着横幅的学生,也夹杂着几位开着私家汽车的富家子弟。李山东和赵三龙每人推了一辆板车,上面堆满了荣宝斋捐赠的食品。

于培楠手里拿着大喇叭开始喊话:“各位市民请注意,各位市民请注意,请大家排成两路纵队,两路纵队,马上出发……”

赵三龙问李山东:“什么是两路纵队呀?”

李山东指着前边:“你看,那不是嘛,两个人一排。”

赵三龙和李山东站成了一排,不巧,前面多出一个市民来,赵三龙指着李山东:“大叔,我们是一块儿的。”

“三龙哥,你站我后边儿去,都一样。”

那市民附和着:“可不是吗,慰问打日本的国军,都一个样。”他仔细看了看李山东:“兄弟,我怎么瞧着你眼熟啊?”

李山东笑道:“我是荣宝斋的伙计。”

市民指着车上的东西:“你们铺子真没少捐啊。”

“各位市民,现在出发,请大家跟上队伍,请大家跟上队伍……”于培楠拿着大喇叭走在最前面,率领着送慰问品的趴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队伍抄近道从八大胡同那边穿过,妓女们都挤在自家门口观看,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提着一包馒头从人群里挤出来,把馒头放在李山东的车上,冲他妩媚地一笑:“大哥,您帮忙给带去吧。”

李山东咧开大嘴:“成,我告诉前方的国军弟兄,就说,这是八大胡同的娘们儿慰问他们的……”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妓女的脸一红:“去你的!”转身钻进入群中。

枪炮声还在不停地响着,队伍行进到卢沟桥附近,于培楠举起大喇叭:“队伍就停在这里,再往前走就危险了,请大家把慰问品原地卸下……”

众人开始卸车,李山东卸着卸着停了下来,一群浑身是血、相互搀扶的伤兵从他们面前经过,李山东跑过去,拉住一个伤兵的手:“大哥,受累了,打得怎么样?”

伤兵骂骂咧咧:“狗娘养的日本鬼子,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我们已经收回了回龙庙,铁路桥也快了。”

赵三龙拿着一个大白馒头走过去递给伤兵:“大哥,饿了吧?先吃两口。”

伤兵接过馒头,愣住了:“三龙?”

“铁子哥?怎么是你呀?”赵三龙也认出了伤兵。

李山东看看伤兵,又看看赵三龙:“你们……认识?”

赵三龙意外见到家乡的亲人,显得很兴奋,脸上微微泛红:“这是俺那没过门儿的媳妇绣花她哥,铁子哥,你也当兵了?”

铁子咬了一口馒头:“我当兵两年了,这是第一次打仗。”

李山东递过水壶,铁子咕咚、咕咚地喝下去,赵三龙蹲下看了看铁子受伤的腿,对李山东说:“我送俺铁子哥上医院,这儿你照应吧。”

“去吧。”

李山东帮助赵三龙把板车上的食品卸下来,扶铁子在板车上坐稳,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远处的人群中……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方以“和谈”为掩护,迅速从东北、朝鲜等地调集重兵增援,并于7月28日对北平发起总攻。日军集中地面猛烈炮火和空军轰炸机轮番轰炸驻守在南苑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当天晚上11时,宋哲元下令全军向永定河南岸撤退,次日,日军进入北平,北平市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沦陷生活。这是近代以来,继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北平第三次被外国军队占领。

井上村光身材笔挺,他迈着军人特有的步伐走进日本华北万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的办公室。寺内寿一正站在墙边研究地图,听到门响,他转过身:“井上君,我已经恭候多时了。”

井上村光行了个军礼:“司令官先生,抱歉,路上遇到骚扰,所以来迟了。”

寺内寿一把井上村光让到沙发上:“令尊大人还好吗?”井上村光的父亲是寺内寿一在陆军大学就读时的老师,寺内寿一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