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法西斯集会(第2/2页)

和嘉年华、狄俄尼索斯的祭典相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西斯集会也是一种集体欢愉吗?人们聚会、举行仪式和庆典,一同追求超越、放下自我的体验,是否会失控出现暴力行为,让整个活动走调呢?

我们先从一个重要的区别谈起。大型的法西斯集会并不是庆典或狂喜仪式,它们是由一小群领导者规划的党代表大会,是为了教化众人。这类政治集会有段庄严的历史,它至少可以回溯到罗马帝国,领导者借着圆型运动场(circus)和雄壮威武的游行来提升公民的忠诚度。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利用多彩多姿的庆典和游行活动达到同样效果,由穿着华丽的教会官员带头,众人抬着圣人的塑像游街绕行。在大型的集会中,行进队伍会带着一些引人注目的物品,罗马人则是带着铐上锁链的囚犯和牢笼里奇异的野兽,但那些只是装饰,整个活动要传达的核心讯息,是成千上万的人同时聚在一起。到了电视时代,播报员也会慎重地提醒我们,上亿人都在观看足球比赛或颁奖典礼。

纽伦堡中,德国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记下了游行的过程,片中所呈现的气氛,明显不是庆典。片中大多数的“动作场面”都是穿着制服的男人列队穿越街道和公共场所。一般民众的画面也不少,穿着传统服饰的女人快速经过,上千名国营事业的员工穿着制服编组行进,铲子则放在肩上像扛步枪一样。其他的场景多半在晚上,高官排成长长的一列,轮番演说,伴着大量的音乐,不过大部分都是行进曲。这就是整部影片的内容,虽然我们不确定那是否算得上是一部“电影”。如同许多德国纳粹和意大利法西斯集会一样,纽伦堡大会唯一展示的是军队,它是唯一合法的集会游行。

将近二十万人参加了纽伦堡大会,他们来这里要做什么——在街上列队,当希特勒的车队经过时,微笑、欢呼、行纳粹礼。游行队伍经过时,他们一字排开守在街上。换句话说,他们唯一的角色是欢呼的观众。

进一步想,《意志的胜利》里的群众还有其他功能,毕竟电影是由各个游行场面组成,他们是党代表大会场景的一部分,更别说希特勒和他的党羽非常享受从高处俯瞰集结的群众。即便如此,个人的角色也只限于群众中的小螺丝钉。男人或女人只能做出伸直手臂敬礼的动作;当希特勒的敞篷车经过时,只要稍微在众人当中往前移动,就立刻会被一群警察逮捕。每天党代表们一开始行进时,群众就集结在定点,再度等待与观看,像是上剧院一样,但没有座位。他们非常规矩,不敢乱动,实在不可能把他们与二十世纪的运动迷和摇滚乐迷搞错。历史学家乔治·莫斯(George L.Mosse)如此描述:“在这些精心设计的礼拜仪式中,他们就像演员一样。”[17]

在庆典活动中,观众和群众的角色不同。在群众里,人们意识到其他人出现的意义,正如勒庞的猜测,有时候也会受到其他人鼓舞,做出自己不敢尝试的举动。相反地,理论上来说,观众不需要彼此照应,对方只是一群不相干的人。演讲、表演或大型集会吸引观众前来,在一片漆黑中,他们彼此被隔离开来,还被警告勿和旁人交谈。法西斯大会应该是要助长团结和归属感,但就实际流程来看,其实是把全国的人都找来当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