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日落西山之齐景公争霸(第2/4页)

齐景公在登基之前,就知道晏婴的贤名,然而在崔杼的威逼之下,自然不能重用。何况晏婴虽然名气大,但是他手里没兵没钱,根本无法和崔杼抗衡,但晏婴手里,却有一样崔杼没有的东西——人心。在齐景公的授意下,晏婴表面上被远派到东阿当地方官,看似不掌权,其实却躲过了崔杼的耳目,之后主动出面,联络各路忠诚于齐国国君的宗族,在崔杼的眼皮底下,一个“反崔统一战线”的暗流,就这么形成了。

可仅有一个晏婴,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夺权,齐景公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借力打力。

崔杼之乱,在历史上被称为“崔庆之乱”,这里面的“庆”,就是崔杼的盟友兼帮凶——庆丰。

在崔杼杀害齐庄公的政变里,庆丰只是个帮凶,他和崔杼一样,是齐国的士大夫,因为不满齐庄公对庆氏家族的压制,因而伙同崔杼叛乱。但这个人是一个和崔杼同样有野心的人,叛乱成功之后,崔杼一手遮天,招惹了众怒,庆丰则躲在暗处,静等着崔杼犯错误,他就像一只躲在暗处的黄雀,在这场权力游戏中,静等着时机的到来。

庆丰的野心,齐景公也感觉到了,这人和崔杼并不是铁板一块,所以在晏婴走后,齐景公对庆丰极力拉拢,并且曾经允诺庆丰,只要除掉崔杼,你就是齐国的重臣。偏偏崔杼自己内部也出问题,崔杼能够得势,他的左膀右臂就是两个儿子崔成和崔疆,但在崔杼大权独揽后,两个儿子偏偏反了水,都想当崔杼的接班人,结果自己打了起来。眼见后院起火,崔杼无可奈何下,只好请庆丰帮忙平叛,大好机会庆丰怎么会错过,打着替崔杼平叛的旗号,庆丰派兵袭击了崔杼家,把崔杼一家人杀得干干净净,引狼入室的崔杼,在悔之晚矣后,也不得不含恨自尽,就这样,齐国的大权,从“姓崔”变成“姓庆”了。

但得势的庆丰并不知道,从他和崔杼自相残杀开始,他就已经注定了失败。崔杼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崔庆两家同气连枝,是铁板一块,现在这个联盟破裂了,齐景公是不会甘心做傀儡的,拿他开刀,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而这时候的晏婴,也为齐景公找到了一个生力军,那就是后来“田氏代齐”的主角——田桓子。虽然以后是仇人,但这时候面对崔庆的专权,田家却和国君一样是统一战线。田家不但有自己独立的武装,还有富庶的经济,这一切都足够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公元前545年,在晏婴的串联下,齐国大家族公孙氏与田家合力,趁庆丰外出到自己封地收租的机会,对庆氏家族发动了突然进攻,猝不及防的庆氏家族大败。庆丰不得已流亡他国。而在此之后,因为三大家族力量均衡,谁都无法独大,垂拱而治的齐景公,也就真正掌握了齐国的大权,一个齐国重新争霸的时代,就此开始了。

齐景公虽然早年做傀儡,但齐国的运气却好得很。多年以来齐国虽然内乱不止,可并没有招来“外国干涉”,没有像当年齐桓公去世之后那样被他国趁虚而入,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此时春秋战国格局的转化。

就在齐景公登基后的第3年,即公元前546年,发生了由宋国大夫向戎倡导的“弭兵之会”,在这场“春秋和平会议”上,两大传统霸国晋国和楚国达成了平分霸权的协议,齐国虽然无力争霸,但代表齐国参加会议的梁邱据的巧妙斡旋,使齐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列国的承认,并和秦国一样,免于向晋国和楚国朝贡,齐国也因此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公元前545年庆丰被诛灭后,齐景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了在东阿的晏婴,由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开始了励精图治之路。

之后的故事,像许多史家津津乐道的“晏子治齐”,即晏婴在担任齐国相国后,通过各种除旧布新的改革,让齐国走上了重新振兴的道路,但他究竟有哪些措施呢?各种史家的记录,往往集中在“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上,其实晏子对齐国最大的贡献,就是促成了齐国的“封建化”。晏子担任相国的第一天,齐景公就向晏子询问治国之道,晏子却答非所问地说“请国君跟我一起微服私访一下吧”。结果,晏子领着齐景公上了街,到了一家鞋店里,齐景公吃惊地发现,鞋店里各种精美的鞋子,居然无人问津,相反倒是“假脚”非常地多,他问晏子是什么原因,晏子回答说:“齐国向来以酷刑治国,百姓被砍脚者甚多,不买假脚又如何生活呢?”

晏子的这则故事,后来一直被认为是臣子“讽谏”的典范,也就是晏子用这样一种方法,劝导国君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但这个故事却还隐藏着另一个真相。这时期的齐国,面临着所有奴隶制国家在晚期都存在的问题:奴隶逃亡,按春秋时代的律法,要被处以砍脚的酷刑。也就是说在这时期的齐国,奴隶逃亡已经成为一个常态,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整个奴隶制经济即将面临崩溃。而与此同时,齐国的国君,也面临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除掉庆丰时立下大功的田桓子。在庆丰覆灭后,田桓子把自己的钱财都分给了民众,自己闭门谢客,不过问政事。齐景公闻讯后,称赞说“田桓子真是贤人”,晏婴却冷笑说“田桓子比庆丰更可怕,庆丰敛财,田桓子散财,他要买的,是整个齐国”。在田家尚且是蛰伏期时,晏子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家族的野心。所以,为齐国计,晏子任相国时期,首先在齐国实行了带有封建化色彩的改革。

晏婴的政策,其中核心的一条,就是重新分配土地。在齐景公之前,齐国几经宗室战乱,特别是崔杼、庆丰大肆屠杀大臣,导致大量宗室覆灭。晏子则因势利导,把这些覆灭宗室的土地田亩,大量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其中的许多人,就是当年这些宗室名下的奴隶。这样一来,国家一下子多出了大量的自耕农,可以用来征收赋税,国家的财源大大拓展。与此同时,晏子对于管仲时期订下的“盐铁专卖”,也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当时齐国的盐铁业,因为奴隶主阶层的腐朽不堪,早变成了对老百姓横征暴敛的工具,当时的齐国东部,“盐民”的反抗此起彼伏,晏婴反其道而行之,把原来由国家垄断的食盐生意转包给私人。这样一来,老百姓只要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的“承包费”,就可以进行食盐贸易,自己的收入增加,国家的收入也大大增加,可谓两全其美。当然这个政策也带来了“副作用”,后来涉足此类生意比较多的,正是田氏家族为代表的新兴封建主们,他们从中大肆牟利,实力迅速膨胀,这是晏婴生前没有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