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苦命的好人秦末帝子婴(第2/4页)

这时期秦帝国的危机日益加剧,内讧也升级了,本来李斯和赵高在拥立胡亥一事上,算是一个战壕的盟友,但是胡亥即位后,赵高大权独揽,李斯日益不满,就开始屡次在背后发牢骚。赵高早就想除掉这个大敌,他故意给胡亥造谣,说李斯有谋反之心。胡亥这时候对赵高已经言听计从,二话不说就解决了李斯。算计了一辈子的李斯,临了被更阴的人算计了。

胡亥这个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皇帝,当然,他有些事情也不糊涂。他曾经对赵高说,人生就像白驹过隙一样,得懂得享受啊,赵高当然趁机迎合他。胡亥继续发动民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激得民怨沸腾。这期间,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大举进兵咸阳,六国贵族也纷纷造反,但陈胜吴广无远谋,其部将打了胜仗后不思进取,纷纷画地为牢自立为王,起义的势头没几天,自己内部就分裂了,秦帝国借此机会调集重兵,逐渐扭转了颓势。公元前209年12月,节节败退的陈胜在渑池被秦将章邯击败,部队全军覆没。陈胜吴广的起义被镇压了,但摁下葫芦起来瓢,当年的六国旧贵族们纷纷起事,北方的原韩王室、齐王室、赵王室,一个个接连拥兵自立。这时候的秦国,还好有名将章邯等人南征北战,凭借着从北方边境调回来的精锐骑兵,外加临时武装的几十万在骊山修陵墓的奴隶,总算能够稳住战局。

但气数该完还要完蛋,到了公元前207年,秦帝国的局面一度大好,北方的赵国王室被秦军包围,秦军企图围点打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彻底聚歼前来救援的各路起义部队,但计划却赶不上变化,起义军中偏出来了一个项羽,在巨鹿演了一场破釜沉舟的妙笔,一举击破秦军。而另一路原本意在牵制秦国的偏师刘邦,竟然也逼近了函谷关。秦帝国的死穴一下子被捅破了。这期间的秦王朝,秦二世一直都沉迷于享乐,大权全由赵高把持,赵高每天都对他谎报军情,吹嘘外面形势大好,可到了这时候,眼看就捂不住了。秦二世得知真相后大怒,顺口骂了赵高几句,赵高也不干了。你天天花天酒地的,老子替你把持大权容易吗?现在倒赖我了。眼看秦二世和自己交恶,赵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弑君。赵高派自己的女婿阎乐持刀闯宫,企图杀掉胡亥,生死关头,无能了一辈子的胡亥,总算拿出了点祖先的风采,他抢在阎乐动手前,二话不说横刀抹了脖子,无意中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杀的皇帝,也是第一个被臣下逼着自杀的皇帝。

胡亥抹脖子痛快了,可事情没完,皇帝死了怎么办?赵高觉得好办,再立一个不就行了?可立谁呢?当年胡亥的兄弟姐妹,都给杀光了!想起来了,总算还有一个:子婴。

子婴究竟是扶苏的儿子,还是秦始皇的儿子,现代的各类史书上说法五花八门,但这个仅存的秦国王室,却是一个少有的好人。当年胡亥意图整死蒙恬,大家都不敢说话,唯独子婴出头,说蒙恬毕竟是先皇的大将,杀了对不起先皇。虽然秦二世没听他的,但大家都不敢喘气的情况下,他竟然逆流而上,敢冒着危险救蒙恬,确实有胆。

对这个有胆的人,赵高是不喜欢的,但这时候局势比人强,好赖也就是他了。更重要的是,老奸巨猾的赵高知道,现在的局面已经无法挽救,章邯先被打得全军覆没,干脆投降了项羽,函谷关以东的地盘已经不属于秦朝了。而函谷关内,局面也是人心惶惶,起义军杀进函谷关,似乎也是迟早的事情。到时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对这个局面,赵高是清楚的,但是关键是怎么办?整顿兵马镇压?别开玩笑了,秦国连给秦始皇修坟的奴隶都派出去了,也被人家打得一个不剩。那个项羽是好惹的吗?破釜沉舟的霸王气概,逮谁杀谁,这时候不是咱镇压人家,而是人家镇压咱。如此局面下,赵高也算识趣,他给子婴说,我要拥立你接班,可咱们现在的地盘,也就和秦国早年差不多大,干脆您也别称皇上了,还是叫秦王吧。

自从胡亥死了以后,虽然秦国对外作战每况愈下,可赵高在皇宫内的权势,却是蒸蒸日上。这时候的咸阳王公,凡是手里有点兵的,掌点权的,不是赵高的亲戚,就是赵高的宗族。眼看着起义军一天天逼近,跑是没地方跑了,立个大王出来,起义军真来了,到时候把人一交拉倒。

这就是赵高的如意算盘,小人是从来不缺的,他一个宦官,起义军来了未必杀他,但子婴可就不一样了,他是根正苗红的秦国宗室,留着就是威胁。肯定一刀宰了,到时候我多配合配合,没准还能在新政权里混个一官半职。

但是赵高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个人:子婴。在赵高眼里,子婴不过是个傀儡,自己说什么他就听着,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赵高忘了,当年胡亥大肆清洗宗族,那么多兄弟姐妹都干掉了,凭什么这个子婴能活下来。包括蒙恬的事情,胡亥当时铁了心要杀掉蒙家哥俩,谁说情谁倒霉,凭什么还是这个子婴,说了情虽然胡亥不听,却也没拿他怎么着。一个能在宫廷血雨腥风里成功活下来的人,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子婴这个人,《史记》上的记录只有寥寥几笔,但是《通志•秦记》上却写明:“子婴父子颇有贤德,百姓甚爱之。”也就是说,子婴这一家的名声,在当时还是非常好的。从秦始皇到秦二世,他一直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但低调不代表不说话,《通志》上说,关中闹灾的时候,他曾经拿出自家的钱粮出来赈济。后来赵高当权,有大臣得罪了赵高,他还经常出面说情。在赵高的眼里,子婴只是个胆小怕事的好好先生,因此对他也不怎么待见。按照赵高的如意算盘,立子婴当王,如果函谷关守得住,就继续操纵秦国大政,如果守不住,到时候就投降。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认定,当时赵高已经派人联络项羽,打算把整个秦国王室送上做厚礼。以项羽没脑筋的表现,对赵高很可能会接纳的。

在被赵高拥立的早期,子婴的表现很好,见了赵高很客气,就像胡亥死之前那样,还是该咋地咋地,赵高试探了几次,也就放心了。他作出判断,这个子婴会是一个更容易操纵的木偶。表面上看,子婴似乎也没有办法,宫里宫外都是赵高的人,你能咋地。

不对,还是有一个机会的,也许是个不是机会的机会。

这个机会的名字,叫祭祀宗庙。

按照秦国家族的祖制,新君即位,必须要在宗庙举行祭祀仪式的,虽然现在家境惨淡了点,还到底不能对不起祖宗,该走过场还是要走过场。只有祭祀仪式举行过了,才算是正式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