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好奇的代价(第2/3页)

他们不是对手。

曾经,司马懿以为,诸葛亮是他唯一的对手,但现在他才知道,有些人一生是没有对手的。

对手只是自己。

如果自己不把自己打败,他们将无敌于人间。

就像诸葛亮。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是天败。他的身体出现这样的状况是老天要收他,与司马懿无关。

司马懿只是捡漏儿。在诸葛亮天弈收官之时,他在一旁捡了个大便宜。

仅此而已。

诸葛亮却认为司马懿是自己的对手。

因为他坦然接受了那套女人的衣服,不怒不嗔,最重要的是不有所作为——这样的时刻,无所作为肯定好过有所作为。

也因为他打探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是高手才能做到的事情。

高手总是在逆境时无所作为,顺时而动,同时不抛弃,不放弃,寻找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拐点。

而司马懿打探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毫无疑问抓住了他的软肋。因为诸葛亮自己都觉得,命不久矣。

所以诸葛亮仰天长叹:“彼深知我也!”还是司马懿最了解我啊……

主簿杨修为此忧心忡忡。他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如此玩命。

在这世上,天生万物,也生万人。万人做万事,不能一人做万事。这是天理,也是人道。

诸葛亮这样一个聪明人,怎么会悖天理、反人道呢?他想不通。

最主要的,主簿杨修也看出诸葛亮命不久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孔明同志不能撒手西去啊。

诸葛亮流泪。为主簿杨修的忧心忡忡,也为自己的壮志未酬。

他当然是不怕死,怕的是没有时间。事实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时间做完该做的事。

时间承载价值,承载情感,承载一个人对这世界所有的希望和努力。

诸葛亮一直在努力,只是功败垂成。这样的一种境况,他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而无奈与忧伤也正在这里——看得很清楚,却无能为力。就像人世间大多数悲剧的由来,只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却无能为力。心,痛得无法呼吸。

危险的游戏

诸葛亮在无奈,司马懿也在无奈。

一度,司马懿以为,自己不蠢蠢欲动,世界也就不蠢蠢欲动了,可现在他才发现,他是他,世界是世界。

世界蠢蠢欲动了。

准确地说,他的部将们蠢蠢欲动了。

受不了司马懿接受女人服装的奇耻大辱。在他的部将们看来,这不仅是司马懿的奇耻大辱,也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便坚决要求出击,与蜀兵决一死战。

司马懿拦他们不住。

当然,若要硬拦,司马懿可以拦住他们的身,却拦不住他们的心。一颗心蠢蠢欲动之后,身体如何作为就是次要的了。

便写信给曹睿,将部将们坚决请战的决心描述了一遍,然后请曹睿决定战还是不战。

曹睿糊涂了。因为他看不懂这信——你司马懿打仗什么时候请示过我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这战与不战是战术问题不是战略问题。

但卫尉辛毗却看明白了这信。

内容在信外。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话语,表面上的意义不重要,重要的是弦外之音。这是司马懿不想战的曲折表达啊。

卫尉辛毗对曹睿说,司马懿并无战心,只是因为受到诸葛亮的耻辱,众将愤怒,所以才上表求得明旨,以杜绝诸将求战之心。

曹睿恍然大悟。他这才明白,自己只是个借手,借司马懿一用而已。

但他并不生气,相反,还很欣慰——这是司马懿的成熟,也是魏国之福。

知道什么时候该有所作为,什么时候该无所作为,是一个统帅走向成熟的标志。曹睿乐观其成。他下旨不许出击。

这样的一番曲折被诸葛亮知道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忍字功赞叹不已。他们两个,一个攻,一个防。攻的一方绞尽脑汁诱敌上钩,防的一方曲折婉转见招拆招,简直是鸳鸯对对碰。

都很激情。

都很到位。

在智慧之巅闪展腾挪,玩的就是心跳和灵感。所以这一回合,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不过,时间在司马懿这一边。因为诸葛亮摇摇欲坠了。

这是秋天的五丈原。人很多,欲望很强烈。只是诸葛亮在秋风中瑟然。他的欲望快消失了。

在这个世间,诸葛亮曾经是个隐者。却是个有欲望的隐者。

他为天下表达而活,希望在人世间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其独一无二的观点。

所以,他出来了,和他的团队一起追梦。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包括他自己都是追梦人。

只是追梦人未必都能追到梦。梦还在,人已逝。一生的价值只是难与人言的理想和身后那一长串难以辨认的足迹。

而最后的结局却都是壮志未酬。

聪明如诸葛亮者,也难逃此命运。

诸葛亮在秋夜里扶病出帐,看漫天星斗万般闪烁,唯有一颗星幽隐不明。

在心里,诸葛亮把那颗星的明灭和自己的性命联系在一起。

星的光亮还在,命就在。所以他要设帐作法,保这光亮不失,保住他在人间最后的希望。

此间有一个少年,曾经雄心万丈,曾经追梦天涯,现如今,人到中年,命悬一线。

他看万山红遍,他看层林尽染,他看沿路风光万千,一转眼,却是归去时节。

天意如此。任何人都不能得意一生,归去来兮,诸葛亮的剧情即将落幕。但他却要设帐作法,逆天而动了。

毫无疑问,这是个危险的游戏。名曰祈禳之法。游戏规则是,在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面布置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本命灯七日内不灭,诸葛亮可以将生命延续下去;如果灯灭,则必死无疑。

愿赌服输。

诸葛亮开始祈禳了。生命系于一豆之光,没有人可以保证本命灯在七日内不会熄灭。它太微弱了。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吹灭它,更何况这是在战争状态,帐外有司马懿那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完人走了

司马懿的确虎视眈眈。他不仅虎视眈眈,还大胆出击了。

这不是蠢蠢欲动,而是事出有因。诸葛亮在帐内六天毫无动静,这样的反常之举让司马懿遐想万千——这个人,是不是去了?

便派夏侯霸引兵出击,去五丈原一探究竟。

事后诸葛亮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天意。他在帐内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寨外却呐喊声四起,预示着某种凶险的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