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济南 南阳 松山(第4/5页)

双方既然有分析,在打下南阳府城之后重新分兵,张献忠率领的部队被左良玉率领的军队打败,只得是暂时转到裕州方向。

张献忠部的战斗力在陕西、河南各处的流民大队中,尽管名声仅次于闯王李自成,是响当当的八大王,但实际上战斗力却是比较弱的一支,大部分的胜仗都是和罗汝才合兵一处的时候打出来的。

一旦独立作战,立刻就是表现的颇为不堪,但河南流民处处,虽然失败,但退守一地收拢流民,迅速的又可以恢复过来,实力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七月的时候,在陕州和灵宝山中休整完毕的闯军倾巢而出,渡过黄河、洛水,进入南阳府。

保定总督杨文岳的两万兵马前往堵截,闯王李自成手下四十余万,但在内乡和镇平与保定的兵马第一仗居然是失利。

足见流贼闯军虽然势大,却还是乌合之众为主,但“曹操”罗汝才部却已经是近在咫尺了,很快李自成和罗汝才会合。

七月中旬的时候,保定总督杨文岳率领的两万多兵马,尽管是打了个胜仗,可还是龟缩在邓州不敢出城。

闯军擅长攻城,而罗汝才部则是流民中少见的擅长野战,野战对士兵要求最高,野战等于是面对面的搏命厮杀,士兵的战斗力和团队意识要求都是极高,罗汝才率领的就是这么一支流民的军队,这也是和他的部下成分有关,大部分都是在陕西流散的边兵,自然剽悍。

两军合一之后,愈发势大不能制。

左良玉、杨文岳、李仙风、陈永福等督抚大将不敢出战,只敢坚守城池,但有些奇怪的是,闯军的行动却颇有节制,明明机会大好,可是闯军依旧在河南府、汝州、南阳府三地游动,逐渐的朝着汝宁府西渗透,却幅度不大,这就给了河南官军重新整合的机会,按说以闯营的动向,不应该这么错失良机。

广宁中屯所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多人,它只不过是个千户所而已,不过辽镇的军民还是习惯称它为松山堡。

现在松山城内城外,差不多足有十一万人,其中大明兵马共七万,清军差不多四万余,但几十年大小的战斗打下来,七万明军面对四万清军,没有人会认为明军占有优势,反倒是觉得战战兢兢。

在松山堡的城头,几十名武将簇拥着几名文官内臣打扮的人在那里观察不远处的清军大营,看这些武将的袍服,官职最低的也是游击,总兵打扮的人也有将近十名,为首的人穿着一品文臣的服色,身材高大,神色威猛。

这人盯着对面森然的清军大营看了半响,轻轻的拍了下城头的垛墙,转头说道:

“诸位,鞑虏大军不过五万,我军七万,若是全师出击,胜算极大……”

他这话音还未落,那几名总兵除了两三人神色如常之外,剩下的几位包括站在外围的那些军将各个相顾失色,一名靠前的总兵,看他的年纪也就是三十岁左右,左右看看,干咳了一声,上前禀报道:

“总督大人,鞑虏勇悍,不可力敌啊,末将久在辽东,深知这鞑子兵马的厉害,一人足当我大明劲卒数人,而今我兵马尚不及敌人倍数,大军轻出,若是有个闪失万一,岂不是不美,依末将看,尚有六万大兵仍在后续,等到前后合兵,对那鞑子占据优势,再出战不迟。”

洪承畴眯着眼睛看说话的那名武将,淡然的说道:

“吴总兵,当日你率几十亲兵在万名鞑虏军中救出你父亲,今日你拥众数万,怎么却怕成这个样子?”

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当年他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的时候,在和女真人的战斗中陷于敌阵,吴三桂率领几十名亲兵杀进上万名女真的士卒之中,把他父亲吴襄救了出来,那时候吴三桂才十几岁,因为这个事迹,号称是“勇冠三军”,也因为这功劳,不到三十岁就坐上了一方总兵的高位。

听到洪承畴这么说,吴三桂讪笑了几声,听到身后那些同僚部将,七嘴八舌的赞同自己,不由得又是多了些底气,笑着回答说道:

“回总督大人的话,当日末将年纪幼小,不知道什么是谨慎小心,那时末将无职无权,没什么牵挂,现在部下儿郎近万,依附的军户农户十余万,不敢再做那孟浪之事了。”

这话回答的颇为无礼,但他身边的那些总兵和外圈的部将们齐声的附和,而且和蓟镇兵马不同,辽东军户将门自成体系,洪承畴还真是指挥不太动,吴三桂这么顶回来,还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

对面的满清鞑子的军营隐隐有号角声和发令声响起,像是有兵马正在进行调动,蓟辽总督洪承畴却借着这个由头转过身来,观察着对面的动静,总算是避免了争执的尴尬局面,可洪承畴心中却是有气,冷声的说道:

“本督出关前也曾打算步步为营,集中最大的兵力和鞑虏决战,可有人觉得本督拖延,奏明圣上,让本督火速的来锦州支援,这才有今日的局面,张监军,你说是不是啊?”

说完之后,转眼瞥了站在自己边上的一名文官,这文官也就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看着可没有洪承畴这般高大威猛,完全是个文弱书生的模样,听见洪承畴这么问,满脸涨的通红,嚅嗫着没有出声。

洪承畴表情上虽然依旧是那副镇定气派,可心中却是暗骂:说什么给督抚自专之权,可不让太监监军,却派了个文官,这还不如内监,完全是胡作非为。

这名监军是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别看是个五品的文官,可权力大的很,可以直接上奏皇帝,并且兵部尚书陈新甲极为的支持他。洪承畴率领大军出关,本来的打算是十几万兵马抱成一团,据城而战,反正已经是有一年的军粮补给作为支撑,慢慢的和满清消耗,寻找机会出战,总归是有胜算,最起码也可以消耗清军的实力。

但张若麒却以为洪承畴拖延怯战,不敢向前,几封密折一上,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催促立刻就到了,接到旨意,无奈之下的洪承畴只得是率领七万兵马先行,不过到达松山堡的时候,就被皇太极亲率的五万清军拦住,对峙不前。

崇祯皇帝对待臣下,要不然就是无条件的信任,要不然就是疑心重重,洪承畴率领大军出关,他这边还要给加上种种的限制,生怕对方有异心,并且对洪承畴的行动总是不予信任,在京师不明战局的情况下乱发命令。

眼下这个局面,洪承畴也只能是暗自的叫苦,辽东之地,等于是女真鞑虏的内线作战,自己这边调集兵马,对面的皇太极同样是在进行动员,按照双方军队的战力,不早早出战,吃亏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