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第3/9页)

可虽然直线下降,但还没到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地步,理由很简单,因为统治者还用得着啊。比方说,南宋那位理学大宗师朱熹对于正统的观念跟欧阳修很相似,只不过他不说“绝统”而说“无统”罢了,只不过欧阳修在三国问题上尊曹魏为正统,朱熹尊蜀汉为正统罢了,教学大纲差不太多,只是在划重点上有点儿分歧。但是朱熹并不反五德,他的学生沈僩曾经直截了当地问他:“五德相生相胜的两种说法,历朝历代建国的时候都不废除,真的有道理吗?”朱熹回答说:“应该是有道理的,只是从前那些推算五德的家伙都没有算对。”可到底怎么样才能算对呢?朱熹却没明说。

他还有一个弟子,名叫金去伪,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朱熹回答道:“万物都离不开五行,所以五德的说法也就肯定有道理。为什么算不对呢?主要是因为远古的那些事情,经书上都记载得太过简略。”金去伪又问了:“那么五德循环,不知道是相生对呢,还是相克对呢?”朱熹明确地指点他:“相生对。”

朱熹本人是很唯心的,所以不可能破五行,也不可能破五德。他唯心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关于天上星辰是左旋还是右旋的问题,历代搞天文的专家都在反复观测、计算和争论,但到了朱熹这儿,简单一句“某看天上”,没别的理由,就把右旋说一棍子打倒。所以对于五德也是如此,朱熹光说有道理,可偏偏就不告诉你道理在哪儿。

总而言之,五行是五德的基础,所以一个人只要相信阴阳五行,那就不可能不信五德,不先破了阴阳五行,五德学说仍然是有根之草(虽然这根儿本身就有问题),不可能忽然之间就灰飞烟灭。

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箓受图,改正易号,定制度以大一统,推历数以叙五运,所以应天休命,与民更始。

西晋之乱,九区分隔,琅琊播迁于江左,实绍金行。拓跋奋起于云方,奄居神县。盖五郊祀,南北不可并享,三统相承,正闰宜归一致,今夫以晋为闰耶?未闻革命所传,以魏为正耶?实匪中华之旧,大兴之兆,决谁处之。夫晋之渡江也,遗中服之雅俗,据吴人之旧土,齐梁之后,风教荡然,危弱相承,礼刑不立,五代四姓,浸微以减,上无所授,下无所归,虽欲正之,人谁适从。且夫商盘庚之迁亳,周平王之都洛,不出王畿之内,如归别馆之中,兆庶实从,不失旧物,比夫身居藩翰,观望本朝,进不扶危,退而正号,非同论也。至如太伯之奔勾吴,不得谓之姬矣,昭烈之兴巴蜀,岂可以为汉哉?魏氏先实漠北,控弓朔、代,南平燕、赵,遂通秦、凉,出令作法,变风迁俗,天地有奉,生人有庇,且居先王之位,宅先王之国,子先王之人矣。则是夏禹之出东夷,文王之祚西羌,爰集大命,以抚方夏。诗书所载,谓之何哉。前世大儒断南北之疑者,所以正魏也。或曰二帝三王,应天承运,必讴谣之先归,故人神而协赞,秦迁周鼎,汉受秦降,虽仁暴不同,亦传授有所。元氏起于参合,践食上国,谓之受命。晋祀实存,谓之中国,则刘聪僭据,乃陶唐之冀方;苻秦所都,实宗周之咸、镐。若其审定王居之次,推考生胜之法,偏闰相承,夫何足尚。曰,刘、石、苻、姚世祚短浅,欲正其名,无名可正。魏之霸业,肇自皇始。典法明著,成于太和。内无强臣,孰与苏、桓之逼。间有中主,未若宋齐之季。虽末世尔朱之变,而建康易三姓矣。

唐以土承隋,隋以火继周,周以木变魏,魏以水而绍金。昔汉祖之正号也,去姬氏之灭几六十年,闰霸秦而继周著为火德,识者以为得天统。魏氏之推历也,去愍怀之亡亦六十年,舍四僭而踵晋,定为水行,议者以为当正位。推晋而上,至于伏羲氏出震而王天下也,帝王之大统明矣。谨论。

——《南北正闰论》

金人偏偏是土德

老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五德学说虽然逐渐在汉人王朝受到一定冷遇,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它却被蛮夷们相中了——蛮夷们要假装有文化,假装是中华正统,那么拿这套华而不实、神神叨叨的理论来涂脂抹粉,那真是再方便不过啦。

契丹辽咱们前面说过了,下面再来说说西夏。西夏是党项族在宋初建立的国家,国王的老祖宗原本姓拓跋(是真是假不好说,不过基本上跟北魏拓跋氏没太大关系),后来受唐朝赐姓李,又受宋朝赐姓赵,到了元昊的时候干脆自立,而且还新定了一个国姓,叫作“嵬名”。跟契丹辽一样,所谓“西夏”是后人对他们的称呼;所谓“大夏”是他们跟中原王朝打交道的时候假装华夏正根儿而起的汉名;他们称呼自己的时候,用的可是“大白高国”或者“大白上国”。

那么西夏有德性吗?也有。当时在中国大地上其实共有四个国家,北边是契丹辽,中央是北宋,西北是大白高国,西南有大理,再往西青藏高原上还有吐蕃诸部,但不算一个完整的国家。除了大理外,其余三国都有德。其实从“大白高国”这个名字就可以猜出来了,白是金之色,所以西夏是金德,尚白。有趣的是,几百年前赫连勃勃的大夏,其统治中心跟西夏很接近,名号也雷同,竟然连德性也一模一样,西夏是不是跟他们学的呢?这可还真不好说。

说完西夏,咱们再来说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女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他们跟契丹人不同,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曾经一度臣服于契丹辽,后来一看契丹政权日益腐朽,于是首领完颜阿骨打干脆扯旗造反了。契丹辽的中后期,女真又叫女直,为什么叫女直呢?原来契丹辽有一位皇帝大名叫耶律宗真,他一听怎么着,有个部族竟然也敢叫“真”,犯了老爷我的讳了,这还了得?于是就删掉女真的“真”字下面那个“八”,给改名女直了。

话说女真族刚起兵的时候,那真是哆哆嗦嗦、胆战心惊,生怕打不赢契丹辽的百万大军,还着急派人去跟宋朝接上了头,商量着南北夹攻。谁想那时候契丹政权真是烂到根儿上了,护步答冈一战,女真两万人马竟然完胜契丹七十万大军。随即女真军大踏步前进,很快就灭掉了契丹辽,并且顺带手把北宋也给灭了。宋康王赵构一路南逃,最后终于暂且在今商丘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南宋。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几乎是一转眼就基本拿下了黄河流域大片汉土,而且他们没搞契丹辽的两部制,所以汉化速度超快。灭辽的时候,完颜阿骨打年岁已经很大了,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大多是他的儿子、侄子,这票小伙儿都前后脚起了汉名,什么完颜宗望啊,完颜宗翰啊,完颜宗弼啊——听过评书《岳飞传》的朋友们都知道,女真大太子是粘罕,四太子是兀术,这是本名,其实粘罕就是完颜宗翰,兀术就是完颜宗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