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一生追求民主(第2/5页)

趁大家兴奋难抑、激情洋溢之时,冯玉祥喝了几口白开水,清清嗓子继续说:“节约献金,是当前一项最重要的救国工作,希望诸位本着唤起民众之旨,深入学校和民间大声疾呼——为救我们国家多多努力!”经久不息的掌声,震响会场内外。被热情与激情感动了的冯玉祥兴致愈高,精神愈振,把本来可以结束的演讲推向高潮。他声情并茂地说:“在座有许多大、中学校的校长,我向你们讲一段教师献金抗日的动人事迹。前几天,我在县城北岸国立九中作抗战募捐演讲。讲话结束时,女教师于翔九当即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交给我,托我献给国家。我对她说,你有三个孩子,家中很苦,把它换点钱买点肉给孩子们吃吧!于老师回答:‘冯先生,无论如何要替国家收下我的戒指。只要国家好了,孩子们差不了!如果国家亡了,孩子们吃得越好越可耻,穿得越好越丢人!’诸位,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多么爱国的民众呀!这就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这就是抗战必胜的力量所在啊!”冯玉祥难抑胸中的忧伤与感动,他掏出手绢,在双眼上揉擦揩拭……

第二天午后三时,冯玉祥应邀对大学先修班和十七中师生演讲。登上讲台,冯玉祥问:“国父训示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同学们,什么是大事?”讲台下齐声回答:“抗日救国!”冯玉祥用直奔主题、抓住人心的演讲方式开始了讲演。

“对,抗日救国就是大事。”冯玉祥肯定而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今天,没有哪一件事,比赶走日本鬼子更重要的了。大家翻开地图看一看,用手量一量,从抗战首都重庆到宜昌有多远?真如同一个强盗拿着手枪对准我们的胸口,我们哪有工夫去乱想,去看电影哩!你们说是不是呀?”停了停,冯玉祥又说:“学问越多,对救国的责任就越大。美国、英国的大学生从军的很多,许多大学教授也在军中服务。苏联的女学生丹娘,就是读了俄国历史和许多文学作品,受到历史的启迪和正义的熏陶,才决心去当游击队员的。我们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和人家讲平等呢?白纸黑字的平等是没有用的。非得人家想爱我们的国家,我们才配和人家讲平等!”学生们鼓掌,窃窃私语,向冯玉祥投来敬佩、信任的目光,有节奏的掌声不息。

演讲结束时,冯玉祥殷切地期望在战时艰苦中求学问的同学们,要比平时更加努力,要有发奋求学求知的精神,手不释卷、笔不停挥、汗不停流;要把握时代,做到科学救国。冯玉祥激情满怀地号召同学们:为节约献金做贡献!

来到白沙镇的第三天上午,冯玉祥给坐落在驴溪半岛的修平中学等五所学校师生讲话。

下午,冯玉祥步行到位于镇南三公里处的黑石山上,为聚奎男中、新本女校师生演讲。两所学校学生在穿着笔挺、仪表威严的军事教官指挥下,分列石板路两旁热烈欢迎冯玉祥等莅临。当头戴平顶帽、身着棉长衫、脚蹬棉布鞋、扎着棉布裤腿,看上去完全与质朴的北方老农民无异的冯玉祥向学生队列走来,笑容可掬地挥手示意时,师生们未曾想到曾任总司令、统率几十万大军而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将军,竟是如此简朴,如此可亲可敬,半点都看不出来他是一级上将、副委员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

冯玉祥从礼堂巷道经过时,几百双手使劲地鼓掌,几百双眼睛集于他一身。他健步登上主席台,微笑着抬手示意——安静。身高1.86米的冯玉祥,站在讲桌前似一座铁塔,稳稳实实。没有主持人,也用不着多余的介绍,他开门见山地讲话了,声音洪亮,抑扬顿挫,风趣幽默,浅显易懂而富有教育意义。他一边比划手势一边说:“同学们,你们捐了钱、献了物,帮助国家买飞机、买大炮打日本鬼子。我冯玉祥万分地感谢你们,全中国人民感谢你们!到时候买回了飞机,一定在机翼上写下几个大字。一架写‘聚奎号’,一架写‘新本号’,让两架飞机飞临黑石山上空,叫它盘旋几圈,让你们看看你们捐钱买来的飞机!”学生们欢呼雀跃,热情奔放,感到无比自豪与荣耀。

隔日,冯玉祥又来到位于驴溪半岛马项垭西长江边上的新运纺织厂,慰问为抗战前线生产纺织品的职工。这个厂是宋庆龄于1939年创办的,安装有印度造铁制纺纱机40多台,纱锭1000多个,职工大多数是抗战志士家属。冯玉祥在袁宝珠女士等陪同下参观了厂区厂貌、车间库房,与纺织工人亲切交谈,向袁宝珠厂长和管理人员了解工艺流程、操作规范、产品质量数量等。冯玉祥对袁厂长井井有条的管理、职工的十足干劲大为赞赏,夸奖她们纱纺得好,布织得好,鼓励她们为抗战继续努力,多做贡献。在会见未当班的女工时,冯玉祥说:“现在,妇女从不平等和被压迫的地位解放出来了,同男子一样负担国家的责任。”“今天,我们国家的形势很严峻,女同胞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努力工作,节约献金。两个方面一个目的,竭尽所能支援抗战前线。”袁厂长和女职工们都深受感动。

冯玉祥离开纱厂回到白沙镇,一位小司号员和一名小工友迎上来,把平时积攒的钱亲自交到冯玉祥手上,托他献给国家买飞机大炮打击日本鬼子。冯玉祥见这两个小青年穿着十分简陋,深受感动。他代表国家收下这两笔小小的捐款,欣然泼墨作画,挥毫题诗相赠。

冯玉祥在白沙镇几天来为抗战募捐的宣传鼓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推动了献金热情,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献金感人事迹。

官场轶事

1928年6月北伐结束后,冯玉祥将军来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重要会议,通知上写明会议时间是下午三时。冯玉祥准时到达会场,可是会场上冷冷清清,他等了两个多小时,与会人员才陆陆续续到齐。当宣布开会后,只见桌子上放满了水果点心,与会人员一会儿吃水果,一会儿吃点心,一会儿嗑瓜子,而对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或充耳不闻,或含糊敷衍,不知所云,后来则干脆丢开议题不管,而是大谈起不相干的社会新闻与吃喝玩乐来。这样拖了一个多小时,就宣布散会。冯玉祥回到住处,越想越生气,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文曰:

三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

半桌子点心,一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横额是“官僚旧样”。

冯玉祥的这副对联很快传遍了南京官场,后来又传到民间,使得那些达官贵人又气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