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江南大侠精心设局 京城铁嘴播弄玄机(第4/5页)

“何以见得?”

“你这位朋友虽然在皇上面前无言,但对待下官,却是口上一把刀,因此结怨不少。现在还有皇上护着,听说隆庆万岁爷病得重,一旦宾天,你这朋友就凶多吉少了。以刀代士吉不随身,危在旦夕。”

“危险来自哪里?”

“这‘阝’旁之左,加‘氏’为‘邸’,加‘良’为‘郎’,当官不见邸,是罢职之象,问政不从良,必招天怒人怨。若要问你朋友的对头,大概是一个侍郎出身的人。”

李铁嘴从容道来,言之凿凿,没有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邵大侠的心情,却是越听越沉重,不禁双手按着八仙桌,发了好一阵子呆。李铁嘴瞧他这样子,便在一旁捋着山羊胡子,自鸣得意说道:

“客官,这‘邵’字儿,解得如何?”

这一问倒把邵大侠问醒了,他勉强笑了一笑,说道:“解得好,不愧是铁嘴。”

李铁嘴心中暗笑:“又一只猢狲入我的布袋了。”嘴中却说道,“仓颉神造字,暗藏了许多天机……”

不等李铁嘴说完,这边邵大侠从怀里掏出五两一锭的银子往桌上一掼,骂了一句:“你他娘的一派胡言!”

趁李铁嘴被搞得懵里懵懂、不知所措时,邵大侠早已闪身出门,扬长而去了。

骂归骂,李铁嘴的一番话,犹如一块石头塞在邵大侠的心窝里,要怎么难受有怎么难受。他这次进京,又是为高拱的事专门而来。两年半前的那个秋天,通过他成功的游说,高拱重新入阁荣登首辅之职,且还兼任主管天下官员进退升迁的吏部尚书,顿时间由一位管领清风明月的乡村野老摇身一变为朝中第一权臣。高拱精明干练,在任时政风卓著。对于知情人来说,他之重返内阁本不值得惊奇。大家感到惊奇的是,他这次回来,竟然兼首辅冢宰于一身,真正是一步登天。本来平淡无奇的士林宦海,竟被这一件突如其来的大事激得沸沸扬扬。一些好事之徒免不了到处钻营打听这件事情的根由始未。尽管高拱本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刺探别人隐私的能人高手,又全都在皇城内外的官场里头。很快,有人探明了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知道了邵大侠这样一个神秘人物。不要说别人,就是高拱自己,也觉得邵大侠高深莫测,属于异人一类。他原以为事成之后,邵大侠会登门拜见,并从此缠着他,提无穷无尽的要求。谁知等来等去,只等来那一张写着一副联语的字条,联语的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从此不见面了。看着字条,高拱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邵大侠这般办理,也有他的理由:在新郑县高家庄的会面,从言谈举止,他已看出高拱心胸并不开阔,而且猜疑心甚重,虽属治国能臣,却非社稷仁臣。这种人很难交往,何况靠阴谋猎取高位,本为天下士林所不齿。高拱要洗清这一事实,迟早也会构害于他。这一手,邵大侠不得不防。再加上自己的目的也已达到,王金、陶仿、陶世恩、刘文彬、高守中五位羽巾方士也都被隆庆皇帝赦免死罪,放出天牢。这五人在江湖上党徒甚众,势力不可低估,除王金与他交往甚深,其余四人都未曾谋面。但同在江湖,义气为重,救命之恩,焉能不报。于是,几个人凑齐了五十万两银子送给邵大侠,邵大侠坚辞不受。但经不住几个人的一再感谢,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为高拱复职,他巨额贿赂李芳、孟冲、滕祥等一帮隆庆皇帝身边的宠宦,总共也花了十来万两银子。现在加倍回收得到这一笔大大的财喜,也犯不着再去高拱那里讨什么蝇头小利。思来想去,邵大侠遂决定从此不见高拱,便差人送了那一张字条。但经历了这件事,邵大侠在江湖上的名声就变得如雷贯耳。他用王金等人送的那一大笔钱,在南京城里开了七八处铺号,伙同内宦,做一些宫中的贡品生意,两年下来,竟也成了江南屈指可数的巨商。无论是在商业,还是江湖的三教九流之中,他都是呼风唤雨、左右逢源的头面人物。由于在内宦、官场中有许多眼线,他虽然住在南京城中,却对北京城中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这次隆庆皇帝的病情,他知道的内情,比北京快马送来南京的邸报上写的还多。宫廷中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以及南京各部院一些浮言私议,让他意识到皇城中又在酝酿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高拱无疑又是这场斗争的主角之一,而他的竞争对手张居正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谋国之臣。虽然其资历、权势都不及高拱,但其心计策略却又在高拱之上。两人争斗起来,鹿死谁手尚难预料。邵大侠凭自己的感觉,任性负气的高拱一定不会把张居正放在眼里,果真如此,必定凶多吉少……尽管邵大侠对高拱一直回避,但事到临头,他发觉自己对高拱感情犹在。在这扑朔迷离阴晴难料的节骨眼上,他觉得还是有必要赴京一趟,就近给高拱出点主意。

这趟来京,除了十几个家人充当随从,他还带着平日养在府中的四五个家妓,雇了一艘官船,沿运河到通州上岸,然后换乘马车入城,把苏州会馆的一栋楼都给包下了。下午,他命令所有随从都留在会馆里休息不准出来,自己一个人跑到街上闲逛。不想在李铁嘴的测字馆中,花钱买了个天大的不愉快。

出了测字馆,邵大侠又重新走回北大街,正兀自闷闷不乐地走走停停,忽然听得迎面有一个人说道:“哟,这不是邵大官人吗?”

邵大侠抬头一望,只见说话的人三十岁左右,方头大脸面色黧黑,耳大而无垂珠,一双雁眼闪烁不停,穿一件紫色程子衣,脚上蹬一双短脸的千层底靴,头上戴一顶天青色的马尾巾,巾的侧面缀了一个月白色的大玉环。偏西的阳光,把这只大玉环照得熠熠生光,十分抢眼。邵大侠看这人有些面熟,却想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嗨,邵大官人可是把我给忘了,”来人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我是宝和店的钱生亮。”

这一说,邵大侠立马就记起了,这钱生亮是宝和店的二掌柜。去年春上,曾跟着宝和店的管事牌子孙隆去南京采办绸缎,与邵大侠开的商号有生意来往。邵大侠陪着孙隆在南京、苏州、扬州玩了十几天,这个钱生亮一直跟着。

“啊,是钱掌柜。”邵大侠赶紧抱拳一揖,“瞧你这一身光鲜,我都不敢认了。我还说明天去看望孙公公,顺便也看你。”

钱生亮答道:“多谢邵大官人还惦记着我,不过,小人已离开了宝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