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3/24页)

东罗马使者见了阿提拉后,非常悲情地哭穷。阿提拉发现,与以奴隶自居的狄奥多西二世比起来,东罗马新皇帝要强硬得多,竟然敢摆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姿态。他审时度势,综合考虑了时局,认为东罗马确实已被洗劫到了赤贫的地步,与其继续与它较劲儿,逼它个鱼死网破,还不如暂时饶了它,等它把自己养肥了再宰。

阿提拉大手一挥:没钱交保护费,那就算了吧,我不在乎那几个钱,你们皇帝也没必要那样可怜兮兮的了。

此后,阿提拉抢掠西罗马去了,暂时将东罗马晾在一边。东罗马哭穷出乎意料地赢得了生机。当然,东罗马的危机并没解除,不得不继续哭穷和小心翼翼,唯恐惹怒匈奴人。

直到公元453年,东罗马、西罗马以及欧洲其他蛮族部落迎来了光明:“上帝之鞭”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暴死。随后,阿提拉儿子们彼此不服,发生了内讧。公元455年,阿提拉的亲信、格皮达王阿尔达里克带头造反,联合蛮族部落在诺都河畔围攻匈奴。阿提拉大儿子埃拉克被杀。阿提拉的王廷成为阿尔达里克的战利品,其余各蛮族部落也纷纷瓜分阿提拉的遗产。

强大的匈奴不复存在,东罗马人不用再像奴隶般苟延残喘了。不仅如此,东罗马人的信心得到了空前提高。公元468年,阿提拉另一个儿子邓吉西齐率领匈奴军渡过多瑙河,进攻东罗马。东罗马一改以往望风而降的状态,不仅不愿受匈奴人宰割,并且决定通过一场战争来雪耻。东罗马人同仇敌忾,大败匈奴人。邓吉西齐命丧疆场,他的头被悬挂在竞技场上,让君士坦丁堡的人泄愤。

此后,虽然有几支匈奴军进攻过东罗马,但东罗马都给予积极抵抗,最终将其打败。直到匈奴被来自亚洲的阿瓦尔部落所征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东罗马再也没在匈奴人面前让一点儿步。这些小胜利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却激发了东罗马人的复兴希望。此后,东罗马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复兴计划。

2. 查士丁尼一世的伟大梦想

匈奴灭亡了,东罗马虽然免于亡国,劫后余生,迎来了复兴的机会,但并不是没有外患——不得不应对各蛮族侵扰。因此,东罗马一边治疗匈奴蹂躏带来的伤,一边防御周边蛮族部落的入侵,同时注意缓和与东部强邻萨珊波斯的关系,避免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

匈奴危险消除十几年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有东罗马皇帝的“功劳”,因而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唯一的继承者,以恢复旧罗马帝国为己任,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己任。东罗马数任皇帝都有类似想法,查士丁尼一世是最明显的,甚至是近乎疯狂的。

查士丁尼一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又带有宗教狂热的色彩,极富进攻性。西罗马故地被日耳曼蛮族瓜分,那些蛮族国家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斯派。该教派主张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不能与上帝同日而语,同时反对教会占有过多财富,尤其是地产。东罗马也是旧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是罗马正统教会在东方的中心。阿里乌斯派与罗马正统教会的教义之争,被认为是蛮族国家与罗马权威分庭抗礼。正在复兴之中的东罗马帝国显然不能接受。

自4世纪以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世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查士丁尼一世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也是东方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和最高主教。他立志荡平蛮族国家,收复西罗马故地,重建政治宗教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为了实现这个宏愿,查士丁尼一世的一切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都以收复西罗马故地为中心。查士丁尼一世及其前任皇帝一改此前奢靡的生活,厉行节约,为收复西罗马故地而积累财富,充裕国库。

为了保障收复西罗马失地时有足够的军费,查士丁尼一世不惜委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当时,主管财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卡帕多西亚·约翰,既不惧怕上帝又不顾惜世人,对百姓家中每只瓶罐都不放过。

此外,为了增加收入,查士丁尼一世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获利丰厚的丝绸专卖权,还增收一种附加的土地税,一年得金币达3000磅之巨。

查士丁尼一世在财政税收上采用竭泽而渔的办法,主要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西部战争的后勤需要。这一目的也决定了他同教会的关系。

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政策有很大灵活性。他主张“皇帝教皇合一论”,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权力和最高的神权。他积极维护教会的权益,打击异教徒,于公元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他虽给予教会许多支持和特权,但自认为拥有并实际行使着干预教会事务的权力,视教会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而西部的罗马教皇主张教权与皇权分开,甚至认为教权应该高于皇权。这是与查士丁尼一世的宗教观念相违背的。不过,查士丁尼一世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极力交好(实为控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以便在“收复”西罗马故地时取得那里教会的支持。

公元528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帝国法典,编写出《民法大全》,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它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唯一的立法者、唯一有权解释法律者,皇帝“至高无上,至圣至明”。

查士丁尼一世又进行内政改革,赋以行省长官以军事和行政全权,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盘剥;元老院和城市“吉莫”(带有自治性质的市民组织)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都下降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君权在政治上保证了查士丁尼一世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促使他为实现恢复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了一生,虽然最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要收复西罗马故地,东罗马还需要安抚好东部的萨珊波斯。东罗马和萨珊波斯双方长期处在敌对状态中,而且长期势均力敌,谁也消灭不掉谁。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计划,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决定与萨珊波斯议和。

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一世同波斯新王科斯洛兹订立“永久和约”,东罗马以支付代守帝国边境费用的名义给波斯1.1万磅黄金。这一和约的签订确定了查士丁尼一世东方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对波斯以防御为主,即使花钱买和平,也要避免与萨珊波斯开战,以尽可能保证西部征服战争所需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