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4/24页)

此时,在西罗马故地,查士丁尼一世意欲进攻的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内部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日耳曼蛮族上层统治者背弃昔日的军事民主传统,成为新兴的封建主阶级,同本族平民的矛盾日多,便以加紧侵占当地罗马人的地产来转移矛盾。蛮族同罗马人的冲突又因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而加剧。

蛮族王国的统治不稳固,给查士丁尼一世收复西罗马故地以可乘之机。各蛮族王国统治者对查士丁尼一世的复辟活动认识不清楚。他们本族的文化十分落后,受罗马旧制影响很深,虽然他们灭亡了西罗马,却在名分上不敢僭越东罗马皇帝,多以为“罗马皇帝就是人间上帝,对之忤逆之人必犯深重罪孽”。东罗马大军压境时,各蛮族国家惊慌失措,没有及时联合起来抵抗,以致被东罗马军各个击破。

公元533年,东罗马军进攻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揭开了长达20年的收复西罗马帝国故地战争序幕。

早在公元439年,汪达尔人在该萨利克率领下由西班牙跨海攻入北非,占领迦太基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时,该萨利克同东罗马订立和约,双方相安无事相处了多年。汪达尔人信奉阿里乌斯教派,不能宽容其国内的罗马人信仰正统基督教,对其压迫非常重,甚至罗马元老被囚入狱,沦为奴隶,没收财产,也是极其常见的。一些北非的基督教会人士和罗马元老逃到君士坦丁堡,恳请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收复帝国失地,驱逐蛮族和异端。

还没等查士丁尼一世出兵,前罗马帝国皇帝瓦伦丁尼亚的外孙、汪达尔新王希尔得利克就派人到君士坦丁堡表示亲善,并下令停止对汪达尔国境内的罗马人进行宗教迫害。查士丁尼一世接受了他的亲善,并和他保持良好的私人交情,劝说他臣服于东罗马。查士丁尼一世认为,如果汪达尔国能臣服东罗马,那么对收复西罗马故地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但是,查士丁尼一世的愿望落空了。公元530年,不满国王亲罗马政策的汪达尔贵族,在盖利麦领导下废黜了希尔得利克,拥立盖利麦为王。东罗马向盖利麦发出最后通牒,要他把希尔得利克安全送到君士坦丁堡,结果被严词拒绝。查士丁尼一世认为,征服北非的时机已到,就匆匆与萨珊波斯媾和,准备对汪达尔人发动战争。

查士丁尼一世认为,这场战争名正言顺,教会、大臣们和民众将会大力支持他收回对北非统治权,支持他洗雪汪达尔人攻占罗马城所带来的耻辱。但是,东罗马众大臣与查士丁尼一世的看法并不一致,并不认为那是收复失地,而是一场新的征服。他们都强烈反对开战。

卡帕多西亚·约翰向查士丁尼一世力陈远征北非的危险和困难:汪达尔军虽较该萨利克时代战斗力有很大下降,训练与战术也稍逊于东罗马军,但仍不失为一支劲旅,有三四万骑兵,而且海军称雄于西地中海,远比东罗马可用于远征北非的兵力强大。

查士丁尼一世一心想收复西罗马故地,对该劝阻置若罔闻,从东部前线召回猛将贝利撒留,让他全权指挥北非战事。在查士丁尼一世心目中,收复西罗马故地远比在东方与萨珊波斯争夺领土有意义。而事实上,东方的萨珊波斯已经非常强大,强大到对东罗马的生存有威胁。

公元533年6月,贝利撒留率军乘船从君士坦丁堡出发前往北非。当时,他麾下只有1.6万人,其中有5000骑兵,这是东罗马能从东部前线抽调的最大兵力。不过,兵力虽然单薄,但贝利撒留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勇有谋,善于趋利避害,率领船队躲过了汪达尔海军的攻击,出其不意地在迦太基城以南约240公里处登陆。汪达尔王盖利麦在此之前一直没有认真备战,而且已经把舰队主力和5000人派往撒岛去镇压叛乱。得到东罗马军入侵的消息,他下令处死希尔得利克,率兵迎击东罗马军。

9月13日,双方在突尼斯城附近的阿得齐姆激战。战争刚开始时,汪达尔人占上风,但是盖利麦因兄弟战死悲痛不已,放弃了对军队的指挥,导致汪达尔人一时大乱。贝利撒留趁机收集散兵反攻,获得战争的胜利。盖利麦只得率残部向西退到努米底亚。贝利撒留并不追击,而是率军北上,直取迦太基城。9月15日,东罗马军攻下该城。

贝利撒留预判汪达尔人一定会反攻,便抓紧时间加强工事,准备粮草。12月,汪达尔人大举反攻迦太基城。早已经做好准备的东罗马军在贝利撒留的指挥下,又一举将汪达尔人击败,将其主力歼灭。到公元534年,汪达尔王国被灭亡。东罗马收复了西罗马在非洲的故地。

贝利撒留以少胜多,顺利灭掉汪达尔王国,给了查士丁尼一世巨大信心。在征服汪达尔王国后,查士丁尼一世立即着手全盘复辟罗马旧制。各教堂一律复归正统基督教。所有汪达尔人不得担任公职,汪达尔战俘成为东罗马官兵的奴隶。查士丁尼一世宣布将罗马元老被剥夺的地产一律归还给他们的后代,可是年代久远,地产往往已易手多人,归还原主的法令很难实行。不久,这些措施引发一些动乱。东罗马军不得不去进行镇压。一直到公元548年,东罗马在北非的统治才相对稳定下来。

在征服汪达尔人不久,查士丁尼一世挟着胜利的余威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的战争。

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度与东罗马以及意大利的罗马元老维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到他晚年时,那种友好关系不复存在了——东哥特贵族凭借武力和特权侵占意大利罗马元老的地产,同罗马人的矛盾日益尖锐。

而查士丁尼一世与罗马教皇以及西部教会改善了关系,同时在东罗马大肆迫害阿里乌斯派。信奉阿里乌斯派的东哥特人对此极其不满。意大利罗马人中的亲东罗马势力却因此受到鼓励而有所抬头。狄奥多里克虽然尽量避免与东罗马正面冲突,但镇压意大利亲东罗马的势力毫不手软。

狄奥多里克死后,其外孙阿特拉里克成为国王,实权则掌握在王太后阿拉马松塔手里。阿拉马松塔自幼受罗马教育,服装打扮学罗马妇女,佩耳环头饰。她代表亲罗马一派的东哥特贵族——这些人主要是狄奥多里克周围的宫廷近臣,此时他们势力已有所削弱。受罗马文化影响较小的东哥特军事贵族,日益强烈要求对东罗马和意大利的罗马元老采取更强硬政策。他们轻慢阿拉马松塔,不让她用罗马文化教育年轻的国王,而让国王同东哥特武士一起习武练兵。这些东哥特军事贵族拒绝罗马化,还欺负王太后,为其国内的安定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