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第2/12页)

八月十二日,第五集团军开始越过德里纳河。波蒂奥雷克诉苦马奇瓦地区“地形崎岖难行”,且因缺乏架桥设备,使他们更加大叹难行,但他告诉康拉德,他不能只是“静观其变”。第二集团军为他助阵只有不到一星期时间,而在这样的地形里,一星期不够他完成这次任务:林木覆盖,丘陵起伏,还有可让人完全隐身其中的高大玉米田,但这对于塞尔维亚步兵,还有对于塞尔维亚游击队来说,都是绝佳的作战地形。这些游击队在巴尔干战争中就扮演吃重角色,这时则跃跃欲试,想在这场战争中也大显身手。

波蒂奥雷克在整场战争期间都出奇乐观。“办公桌是他偏爱的地形”,有同事如此说六十一岁的波蒂奥雷克,而实情确是如此。坐办公桌出身的他,与副官梅里齐(Merizzi)留在萨拉热窝,未实地去了解德里纳战线。接掌此任务之前,波蒂奥雷克从未被视为带兵之人。担任贝克副手时,他就以不善与人交际往来而著称。军官同僚注意到他不善骑马,不善与女人打交道。他们称他是女人之敌,而这若非因为他不喜欢女人,就是因为他太爱上班。有人窃窃私语,说他和老友之子、比他年轻二十岁的梅里齐是一对。波蒂奥雷克于一九〇三年挑梅里齐当他的侍从副官,自此两人一直在一起。在阿佩尔看来,他们两人都是与部队格格不入之人,害怕自己麾下的部队,往往窝在办公室里,而不愿去认识他们的部队。诚如阿佩尔在战前所说的,他们在萨拉热窝的行政长官府邸里,打造出完全不关心外面世界的“象牙塔”。所有人都认为波蒂奥雷克自命不凡,以做作和冷淡不语的作风为人所知(非冷淡不语时,只有苦笑和恶意讥讽)。通俗报纸动不动就以夸张搞笑手法将他描写为毛奇作风的完美典型。波蒂奥雷克严肃、不苟言笑,“只要流的是墨水,而非鲜血,波蒂奥雷克就会一直是个战神”。一八九八年,四十五岁时,波蒂奥雷克统领布达佩斯的某个旅,有位下级军官说:“他额头上带有来日将成人中龙凤的印记;他口中所说的,无一不清楚、不真切,任何批评都无法刺穿他话语简省、封闭、孤高的自我。”他生活在“自我构筑的世界里”。这样的人肯定无法胜任在巴尔干半岛统兵打高难度战争的重任,但不知为何,哈布斯堡军方选了他。[11]

波蒂奥雷克认为,以暴制暴,可轻易消灭塞尔维亚游击队。自一八七八年起,奥匈帝国在维持巴尔干半岛治安时就从不吝于采取恐怖手段,在这场战争里,也不会例外。波蒂奥雷克坐镇他舒服的前奥斯曼官邸,鼓励他麾下的军长、师长下手要狠:“对付塞尔维亚游击队的最佳办法,乃是把他们杀光,绝不宽贷;把整支游击队杀光,然后夷平窝藏他们的村子,把此事广为宣传。”[12]

在击溃塞尔维亚正规军上,波蒂奥雷克同样信心满满。尽管没有第二集团军助一臂之力(这时已成定局),但他仍深信能把塞尔维亚大军引来瓦列沃周边攻打第五集团军,然后用姗姗来迟的第六集团军包抄其右侧予以消灭。他没想过第五集团军要如何来到瓦列沃。它光是要渡过德里纳河就得费很大工夫,行动缓慢的第六集团军无法为其提供侧翼保护,且在穿越德里纳河与塞尔维亚内地之间的丘陵地时,大概会遭遇掘壕固守的塞尔维亚火炮和步兵。

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

波蒂奥雷克以实际工作表现证明了他是出色的参谋官,且除了他的对手康拉德,每个人都这么认定,但他自负且无军事经验。诚如未卜先知的卡尔·克劳斯所说的,“只要流的是墨水,而非鲜血,波蒂奥雷克就会一直是个战神”。

照片来源:National Archives

在这同时,塞尔维亚人并非被动等待奥匈帝国来犯。自一九〇八年并吞危机起,他们就积极筹划如何防御此一入侵。塞尔维亚统帅是年轻的摄政王,亚历山大·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Alexander Karageorgevic)王储,但在克拉古耶瓦茨(Kragujevac)的总司令部,真正运筹帷幄者是陆军参谋长拉多米尔·普特尼克(Radomir Putnik)将军。他自一九〇三年就主掌塞尔维亚参谋部和陆军部,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而不良于行(这场战争里他有许多时候是躺在担架上发号施令),但这位六十七岁的将军却是高明的战略家和受人民爱戴的英雄。

战争爆发时,普特尼克正在奥地利施蒂里亚(Styria)的温泉疗养地巴特格莱兴贝格(Bad Gleichenberg)泡温泉,所幸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回到了塞尔维亚。因为七月二十五日在布达佩斯换车时,他病得气喘吁吁,遭到拘留,靠弗朗茨·约瑟夫皇帝自认侠义的干预,他才获释。奥芬贝格气得讲不出话:“外交关系已经断绝;我们抓到敌军指挥官,一个能干且受崇拜的人物,却把他放了!我们政治、军事的愚蠢,在此又添一明证。”[13]普特尼克获释之事在布达佩斯谈妥时,他的副官用炸药炸开他在贝尔格莱德办公室的保险箱,取得了唯一一份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计划。在这同时,塞尔维亚军方急忙部署军队,为三年内塞国打的第三场战争备战。

奥地利人喜欢嘲笑塞尔维亚“落后”,但塞尔维亚动员却很有效率。塞尔维亚有五个“师管区”,新兵向最近的师管区报到,每个师管区能募集到多达四个师的兵力:一个一级征兵师(二十一至三十一岁男子)、一个二级征兵师(三十二至三十八岁男子)、一个三级征兵师(三十九至四十五岁男子)、一个“最后防御”师(由十八至二十岁和年逾四十五岁男子组成)。塞尔维亚太穷,只有一级征兵师可全面配发制服和现代步枪;第二、三、四级征兵师的兵员穿自己的衣服,大多配发一八七〇年代的单发黑色火药步枪。短时间内连打两场战争,已使每种人力、装备都大量损耗或供给不足:军官、士官、技术兵、火炮、机枪、炮弹、子弹、枪、马、四轮马拉货车、制服、帐篷、炊具。此外,什么时候不挑,就挑在这时从德制七毫米毛瑟步枪转换为俄制七点六二毫米莫辛—纳甘(Mosin-Nagant)步枪,这意味着就连一级征兵师都不会有标准的步枪或子弹。事实上,一九一四年时,塞尔维亚陆军所用步枪的款式、口径有多种,除了毛瑟枪、莫辛-纳甘步枪,还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时从土耳其军手中缴获的更老的毛瑟枪,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从保加利亚人手中缴获的八毫米曼利夏步枪(Männlicher)。奥地利人绕远路取道罗马尼亚,将普特尼克送回国,八月五日普特尼克终于来到位于克拉古耶瓦茨的塞尔维亚总司令部,途中在罗马尼亚时,身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他又染上肺炎。[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