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第2/3页)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一个姑娘与一个青年在野地里一见钟情,于是以身相许。比喻赵武与郑国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

“托你的福啊。”赵武觉得很有意思,眼前这帮君子们,其实也都很喜欢情诗。

第六个出场的是印段。

《诗经·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这首诗劝人勤奋,不要耽于享乐。

“好,好。你一定能够保全自己的家族,我看好你。”赵武夸奖了印段。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子石。

《诗经·小雅·桑扈》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匪交匪敖,万福来求。

这首诗,勉励君子要知道礼仪,才能得到老天的垂爱。

“嗯,好一句‘匪交匪敖,万福来求’。借你吉言啊。”赵武也很高兴。

宴会尽欢而散,宾主各自回去安歇。

“叔向,我觉得良霄迟早有杀身之祸。诗能反映一个人的想法,他的诗充满了怨恨和不满,当然不是对我的,那就应该是对国君的。有了这些怨恨和不满,他即便能够免于一死,恐怕也会流亡国外。”回到住处,赵武对叔向说,在叔向的指点下,他对诗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帅说得对啊,他很傲慢,我估计等不到五年了。”叔向想想,附和赵武。

“其他几家都应该能延续下去,子展家族应该最长久吧,他地位高但是很谦虚。印段家族也应该不错,他很欢乐但是有节制,对自己的百姓应该很好。”赵武得到了叔向的附和,非常高兴,继续发挥。

两人正在说话,子展派人来了。赵武一问,原来是子展希望明天单独宴请赵武,子西单独宴请智盈,子产单独宴请叔向。

【贤人会】

叔向很高兴能够单独拜会子产,郑国卿的学养普遍比晋国的卿要高一个档次,子展子西游吉印段都很有素质,叔向最喜欢的还是子产。

第二天,子产亲自来接叔向,两人此前只有过一面之缘,但是那次的对视一笑给两人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再次相见,两人已经如同老朋友一样。

叔向跟着子产去了子产的家,两人一路上相谈甚欢。到了家里,两人入座,随后端酒上菜,要边喝边聊。

菜,上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只见一个人跟着上菜的人走了进来。

看见这个人,叔向皱了皱眉头。这个人看服饰,应该是一个士。可是这人长得十分寒酸,叔向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

这个丑人对着叔向笑了笑,然后开口说话了:“既见君子,孔燕恺悌。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叔向一愣,这是《诗经·小雅·蓼萧》,在这里说来,比喻晋国和郑国的兄弟关系。

什么人,这么有学问?

叔向猛然间明白了,他站了起来,快步走过去,一把拉住这人的手,问道:“你是然明吧?”

然明点点头。

“从前,晋国贾地的大夫长得很丑,却娶了一个漂亮老婆。老婆三年不说不笑。后来,贾大夫驾着车带老婆去打猎,一箭射死了一只野鸡,老婆这才笑了。贾大夫对老婆说:你从前不说不笑,就是以为我没什么本事吧?如今你其貌不扬,要不是你刚才说话,我真不敢相信你就是然明啊。”叔向非常高兴,说完,拉着然明的手入席。

叔向原话中的最后几句是: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其貌不扬,这个成语最初出于这里。

“叔。”然明对子产笑笑,打个招呼。

“坐吧,好好跟羊舌太傅学学。”子产也笑了。

然明是谁?为什么叔向和子产对他都很客气?

然明是子然的孙子,所以也就是子产的侄子辈。当初子孔被杀,子然的儿子子革逃亡到了楚国,子革的全家却没有逃走,然明就是子革的儿子。子展子西们放过了这个侄子,不过剥夺了他们家族的地位,然明成了士。

然明人长得丑,但是非常聪明,因此子产很喜欢他,大家也都愿意跟他往来。晋国栾盈被杀之后,晋平公任命自己的宠臣程郑为下军佐,程郑知道自己家族的底子太薄,因此非常担心自己会被铲除。一次郑国公孙挥去晋国,程郑偷偷问他有没有什么自己给自己降级的办法。从晋国回来之后,公孙挥把这事情告诉了大家,然明就断言程郑活不了多久,因为程郑既贪恋的卿的位置,又害怕被清洗,他会一直处于恐惧中,怎么能活得长呢?

果然,不到一年,程郑就死了。(事见第四部第151章)。

通过这件事,子产认识到了然明的才能,于是向他请教治国的方略,然明说:“视民如子。见到不仁德的人就坚决铲除,就像老鹰捕捉麻雀一样。”

这一次,然明听说叔向来了,很想见他,可是身份相差太远,于是,然明就想了这么个办法,果然叔向一下子认出了他。

叔向、子产,再加上然明,三人酒逢知己,当天尽醉而归。

【子产的思考】

世界和平到来,战争暂时远离了各国。

到郑简公二十二年(前544年),子展去世了,子展的儿子子皮(罕虎)继承了上卿的职位。不过子皮担任上卿就遇上了难题,这一年郑国歉收,发生了粮荒。子皮按照父亲的遗嘱,给郑国人民发放粮食,每户一钟,因此,郑国人民都很感激子皮。

跟子展前后脚去世的是子西,子西的儿子驷带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随着子展的去世,郑国有两个问题凸显出来了。

目前的郑国政坛其实上是“七穆”在执掌,也就是六卿加上子石,原本在子展和子西相继去世之后,子石是满怀希望递补为卿的,谁知卿的位置被世袭了,子石难免心怀不满。但是,比子石还心怀不满的是子西的弟弟子皙(公孙黑),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成为卿。

这又是萝卜和坑的矛盾了,坑少萝卜多。

另一个问题是良霄,良霄一直认为自己的爷爷子良是所有人的救命恩人,因此自己应该排名第一,为此他一直心怀不满并且表现得很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