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章 子产面临的抉择(第3/3页)

这也是萝卜和坑的矛盾,坑小萝卜大。

不管是子石、子皙还是良霄,尽管他们心存不满,但是在子展在世的时候,也都不敢太过分,毕竟子展的能力和魄力摆在那里。等到子展去世,这几位就没有了忌讳,纷纷开始展开活动。

最糟糕的是,子皙和良霄之间互相瞧不起,这使得驷家和良家的关系非常紧张。

子产支持谁?谁也不支持。他的原则还是不结党,不站队。

子产认真地分析过郑国当前的形势。

郑国七穆的力量远远超过了郑简公,并且七穆世袭六卿,这对于国君才是最要命的,这意味着权力属于七穆,就像晋国的权力属于六卿以及鲁国的权力属于三桓。毫无疑问,郑国与邻国一样也正处于裂变之中。对于子产来说,他不希望看到这样的裂变产生,因为这对国家是有害的。但是,他改变不了现实,所以,他也只能参加这个裂变的过程,成为裂变的力量之一。

但是,子产知道,自己的家族将不会是聚变的力量,在聚变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成为被吞并被消灭的对象。

为什么这样?首先子产内心很抗拒瓜分郑国这个事实,其次,子产家族算不上七穆中的主流。

在郑穆公的所有儿子们当中,当初子孔、子然和士子孔走得很近,但是,关系最紧密的是子罕、子驷和子丰。为什么这样?因为这三位是同母兄弟,三人之间有天然的亲近感。

在子孔被杀之后,子罕、子驷和子丰的后代们团结得更紧密了,因为在与子孔的斗争中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团结就是力量。现在,子罕的孙子子皮、子驷的孙子驷带都是卿,子丰的儿子子石仅次于卿。这一股力量,是郑国当前最大的力量。

而其余的四个卿之间,他们的凝聚力就要小得多。

所以,尽管子产在郑国的卿里排名第三,仅次于子皮和良霄,他还是非常小心。

要保住自己很简单,退休回家就行;要保住家族也不是太困难,退回一部分封邑,然后退休回家就行,毕竟大家都是亲戚,只要你不挡人家的财路,面子都是会给的。这一点上,子产比叔向的处境要好得多。

但是,子产面对着与叔向所不同的处境,那就是晋国的兴衰与叔向的家族命运没有关系,或者说叔向根本也没有资格去改变自己的国家。可是子产不一样,只要努力,他有机会去改变国家。另一方面,郑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子产的家族命运。子产明白,如果任由七穆之间的矛盾发展下去,如果这个国家不作些改变,那么世界和平是靠不住的,晋国和楚国随时会灭掉郑国,那时候,子产的家族也就完蛋了。

家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时候,子产明白,自己是不可能独善己身的。要保住家族,就要保住国家。

后世有人认为子产比叔向更贤,其实不然,大家都是形势使然。叔向如果要做晋国的子产,恐怕连自己都保不住了。

尽管想得明白,子产还是有些犹疑,在家与国之间拿不定主意。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的到来终于让子产下定了决心。这个人是谁?季札,吴国王子。

季札为什么到郑国来了?他又怎么能够让子产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