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敦煌:神与人,哀伤与辉煌(第2/4页)

17窟其实只是16窟的一个侧室。两个洞窟都是9世纪期间从沙石崖壁上开凿,用作一位著名敦煌高僧的私人佛殿,也许这就是两个世纪后人们用来收藏经卷的原因。经卷的发现对佛教文献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其中包括了许多已知最古老的佛教典籍。但是,需要告诫的一点是,最古老的写本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有用的。拿敦煌的这些写本来说,它们并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图书馆。大部分经卷内容都是歌功颂德,并且其中有无数的抄写错误,那些抄写人给朝圣客们抄写经文,以此谋生。其中许多经卷也许从未被人读过,只是抄写下来,作为庙里的供奉品,就像上香一样。然而,此后被称作“敦煌写本”的这些文书构成了古代世界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古文书收藏,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书信形式。书信中主要介绍了醉客和宽容的主人之间进行的交流这一内容。

醉客在信中表达了因饮酒过量而胡言乱语,清醒后惶恐羞愧恨不能钻到地下的心情,紧接着他提出要尽早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写本中还包括了主人一封得体的回信。在佛教经卷中居然藏着这样一篇文字,多么奇怪啊!但是,负责抄写敦煌写本的人乐意满足朝拜客的任何要求。哪个香客不想在行装中加入这样一封信呢?我也早就为自己抄录了一份。

这时,我们的导游结束了关于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宝藏被外国人窃取的讲述,我们继续参观莫高窟其余的宝藏——壁画。敦煌壁画分布在约500座现存洞窟中的墙壁上,时代从4世纪到5世纪不等。尽管有些壁画的颜色已经褪去或氧化,它们仍然构成了中国最大的艺术画廊,成为研究丝路文化交流的丰富信息来源。

壁画的主题大多与佛教有关,特别是关于佛的本生,更确切地说,关于佛的多生。佛教教义的核心为因果报应,且因果报应可以延续多生多世。按照佛教的说法,身口意三业(即人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就像一粒种子,迟早会结果,这个果就构成了我们每日的生活以及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佛是经过多生努力多行善事、种下善果的结果。莫高窟的洞壁上就画满了释迦牟牛前生所行的善事,比如舍身饲虎。

然而,佛教的目标并非一味追求善果,而是要从因果中解脱出来,结束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释迦牟尼通过觉悟和涅槃就达到了这一目标。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的后部都有一个佛龛,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彻底解脱因果的涅槃卧像。

除了佛陀的本生故事,大多数洞窟中描绘的另一个主题是佛教宣扬的极乐世界中的景象,尤其是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据说那里的人们比起居住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人们更容易摆脱生死轮回。要取得往生西方净土的资格,只需净心念诵三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西方净土了吗?

哎呀!当我们净心步入另一座洞窟时,突然注意到一尊塑像的头没有了,而在一尊佛陀塑像的身旁,本应有一座跪像的地方空空如也。墙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导游预料到我们的疑问,解释说,消失的壁画和文物被兰登·华尔纳带走,现在保存在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华尔纳于1924年来到敦煌,像斯坦因和伯希和一样,他也为莫高窟的艺术宝藏所震惊,同时,他还预感到它们正面临的厄运。自从斯坦因和伯希和来过后,洞窟又遭到了劫掠,许多佛像的眼睛被凿掉。几百个逃亡的白俄罗斯士兵住过的洞窟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破坏让华尔纳大为惊骇,他决定继续“抢救”这些艺术瑰宝。他再次贿赂了我们的老朋友王道士,王道士只关心他那些新造的佛像和绘画,只要华尔纳不碰它们就行。其实王道士根本不必担心,华尔纳对他的那些俗气神像和西方乐土一点都不感兴趣。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最终关闭了莫高石窟的大门,阻止了对他们丝路国宝的大规模转移。经过穆斯林洗劫、外国人的窃取以及自然的侵蚀,剩下的宝物已经不多了,但即使在今天,敦煌的艺术宝藏依然远远多于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在历史学家所估算的原有1000多个洞窟中,约有500座已经从沙漠的侵蚀中抢救出来,其中30座保存完好的已经对公众开放。我们花了一整个上午和半个下午时间游览莫高窟,仍意犹未尽,总觉得除了敦煌艺术之外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

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端的一面沙石崖上。鸣沙山一直绵延到敦煌市以及更远的地方,长达40公里,宽约20公里,如果你想以传统的方式体验一下穿越沙漠的经历,这的确是个好地方。但是,大多数游客只是去敦煌南边3公里处的沙丘短暂一游,其中一个沙丘高出周围的沙地250米。回到敦煌后,我和芬恩的下一站就去往那个最高的沙丘。

鸣沙山就在城南,坐车一会儿就到。游客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骑骆驼登上沙丘顶端。我们选择了步行。可是真走起来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由于双脚不时陷入沙中,我们最终放弃了爬沙丘,走回来去看月牙泉。

鸣沙的意思是“唱歌的沙子”。我想这个名字应该是来自风吹过沙丘时发出的声音。但是根据当地的传说,声音是很久以前被沙暴掩埋的人们所发出的呼喊形成的回声。吸引游人来城南沙丘的并非只是这些会唱歌的沙子,人们来此还因这里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湖,名叫月牙泉。自然,提起这个月牙泉我这里也有个故事。

鸣沙山

很久很久以前,敦煌地区遭遇了一场大旱。水井干涸见底,树木枯萎,庄稼绝产,人们忧伤哭泣。一天,美丽而仁慈的彩云仙子偶然从天上飘过此地,听见人们哀怜的哭喊声。她被人们的哭声所感动,也开始伤心流泪,泪水落到地上,汇聚成池塘,人们欣喜若狂。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沙魔王听说他的沙山中间出现了一池清水,震怒不已,便作法召唤来风暴,用沙子将水池填埋。人们再次因为面临死亡的厄运而悲痛万分。可是,彩云仙子不会那么容易屈服。她飞上天庭,请月亮女神把魔盘借给她。此时才刚初五,于是月神让彩云仙子再等十天,等月圆时才能把魔盘借给她。但是彩云仙子说,等到那个时候,敦煌人就都渴死了。

月神被彩云仙子救助人民的爱心所感动,便当即答应了。彩云仙子把魔盘藏在袖子中,回到了沙漠。她把魔盘放在沙地上,魔盘变成了一个月牙形的湖泊。看到自己的领地受到了威胁,沙魔王再次作法召集魔力,这次他的魔法失效了。黄沙每一次从沙丘上卷起,要掩埋湖泊时,就会刮起一阵神秘的风,把沙子吹回到沙丘。如今,风儿仍然在吹,月牙泉仍然静静地躺在沙漠中,而为了纪念这位很久以前从沙魔王手中救出善良百姓的仙女所建造的神殿也仍然屹立在此。看着茫茫沙海,我和芬恩口渴难耐,于是我俩急忙返回飞天宾馆,喝点冰啤,洗个热水澡。我俩都累坏了,天还没黑便上床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