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真词》的律度和词法

周邦彦(1057—1121)是北宋末的大词人,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宋神宗元丰七年曾献《汴都赋》万余言,得到赏识,擢为太学正。后任溧水(今江苏溧水县)令。宋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大晟乐府。晚年退休后提举南京(今河南)鸿庆宫。著有《清真词》,陈元龙为之注释更名为《片玉词》,存一百八十多首。

周邦彦词的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还有许多羁旅行役、写景咏物之作,与柳永词大致类似,但是格调有雅俗之别。作为北宋词的最后一位大家,他博采前代众多词家之长,形成了形式精致、律度严整、字句工丽、风格典雅的特色,在宋代词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周邦彦妙解音律,既能创新调,又能自度曲。他所创的新调和自度曲共有五十多调,虽然数量不及柳永,但音韵清雅,为文人雅士所乐用。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选择词调,“必以清真及诸家目前好腔为先”。周邦彦还增演了慢曲、引、近等较长的词调,并改换宫调变成三犯、四犯的曲子(犯调即一个曲子里有两次以上转调,也就是一个曲子里会出现不同宫调的某些旋律段落)。由于懂得作曲,他对词的音律要求也比前人更高。据夏承焘先生研究,唐宋词的字声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温庭筠已经分出平仄,晏殊分辨出去声,而且用在节拍处。柳永分出上声和去声,入声用得更严。周邦彦继承了温、晏、柳的做法,但用四声更多变化,严分平上去入,从而开出后来词律家一派。但周邦彦因为懂音乐,并不死守四声,有时也随音乐的需要有所放宽。后来南宋一些词家过于拘泥四声,才造成流弊。〔1〕

周邦彦善于融化唐人诗句特别是李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的诗以隐括入词。《乐府指迷》说:“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宋末张炎《词源》卷下说:“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又说:“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隐括前人诗句是周邦彦吸取了苏、秦等人的特点又加以发展的结果,也是词的诗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是《清真词》借字用意,既有来历,又无痕迹,浑然天成,所以成为他的一个显著特色。如《西河》: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还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九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词题为“金陵怀古”,隐括了刘禹锡的两首名作《石头城》和《乌衣巷》。但是和描写大江的雄放气势结合得十分自然,其中写长江两岸相对的青山如“髻鬟对起”,颇有创意。结尾说燕子在斜阳里,相对如说兴亡,也是发挥了原来的诗意之后产生的妙想。《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鸦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截取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后一句,作为沿路所见乡村景色的远景,将山水田园的清疏境界融入孤独的行旅途中,加上一声晨钟催发的孤篷和惊散又成双的陂塘野鸭形成有趣的对照,较有新意,便“融化如自己”之作了。

周邦彦作词还非常讲究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重视语言的锤炼,可以说笔笔勾勒,字字刻画,句句锻炼。尤其是长调,结构严密、层层深入、首尾照应。后人奉为模仿的典范,便从中看出许多作词的法门,认为“词法之密,无过清真”(《白雨斋词话》卷二)、“下字运意,均有法度”(《乐府指迷》),能示人以门径。俞平伯先生说他的工力在于深厚沉郁,但又能达到漂亮清新的极诣。如《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此词写冬闺和暖温柔的气氛,上片全从静物入手。“并刀如水”从杜甫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化来。如水的并刀和如雪的吴盐这两样至明至清的物象与新橙的甘凉反衬出闺中的暖意,与“锦幄初温”“兽烟不断”构成温香暖玉、旖旎风流的环境。下半片全是虚写:城上三更,霜浓马滑,室内何其甘秾,室外何其凄苦,更使人觉得这暖闺的留恋难舍,室外虚景又全以含情吐媚之语出之,章法奇幻,风情如活。较之一般写妓女留宿少年的词,艺术格调确乎高出一着。又如《玉楼春》写他与情人别后重游旧地,怅触前情的感慨: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全词着色秾酣,上片全以美景示柔情。“桃溪”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于桃溪边逢仙之事,表达与情人轻易分手的追悔之情。“秋藕”就眼前秋景寄兴,又暗含“拗莲作寸丝难绝”(温庭筠《达摩支曲》)之意。“赤栏”与“黄叶”的着色则以春季与秋季的典型色彩,写出人心上的温凉,因此写景媚秀而情意却沉郁缠绵。下片虽用谢朓“窗中列远岫”(《郡内高斋闲望》)和温庭筠“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但列岫冷碧无情,雁背夕阳而去,又有借以暗示关山迢递、音信渺茫之意,与上片相互辉映,显示了词人因情敷彩的本领。结尾由空阔苍茫的境界蓦然生出人在天地间宛如轻尘坠露之感。风后入江之云,一去无踪,如情人昔日的消逝,亦如自己的垂年下世。惟耿耿此情却如雨后粘在泥中的柳絮无法解脱。末句好在这一比喻不仅从形象而且从感觉上写出了厚腻之情,既不呆板,又不纤巧。全词八句四韵,用四个对仗,全体七言,格局整齐,造成了和内容相应的凝重风格。但柔厚沉挚之中又仍具流丽的风姿。类似《玉楼春》词末二句这种写情贴切深厚,而且含有某种普遍人生感触的词句,在《清真词》中不乏其例。如《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