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宋中后期其他词人

北宋中后期的词人以苏、秦、黄、贺、周为主要代表。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者也有若干名篇传世。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钜野县)人。词集有《琴趣外篇》,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他的《摸鱼儿》颇受称道: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6〕,莫忆金闺故步〔7〕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8〕。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尽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9〕,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词题为“东皋寓居”,东皋或许是作者家乡的一个普通地名,但是初唐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作者原来曾任著作佐郎和地方官,被贬后回家隐居,自号“归来子”。所居之地取名东皋,应与他追慕陶渊明、王绩这样的隐士有关。上片写自己在东皋买塘栽树、与鸥鹭为伴的生活,形容一川月光、天似翠幕、地如柔茵,幽静之中又颇见气势。下片感叹当年追求功名,反而耽误了年华,荒废了田园。虽然这样说,但是功名不成的遗憾和当年觅封侯的豪情,还是可以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自悔没有早作归计,不过是政治失意的自慰和牢骚而已。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是很有见地的。虽然两首词的内容不同,但句型用词颇有相似处。此外,这首词在归田生活中抒发功名失意的牢骚,兼有豪放清新两种风格,前人词里未见,而辛弃疾这类作品却很多,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无咎词对辛词也是有直接影响的。

在神宗、徽宗朝新党两次执政时期被贬的张舜民虽然存词仅四首,但他的《卖花声》境界也较宽: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首词是作者在岳阳楼所题,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被贬郴州、路经岳阳时。作者意不在咏洞庭湖,而全在贬谪,所以开头用《楚辞·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点出洞庭湖中君山叶落及其四周天水渺漫的景色,便将逐臣心中的落寞之感烘托出来,但又不肯直说被贬,只强调不是西出阳关,不愿听离别之曲。但最后还是忍不住感叹恐怕此去难以生还。结尾回望夕阳红尽处,以长安借喻京师,对政治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无限感慨便不难体味。像这样颓放中又有不尽之意的境界,也能令人想到后来辛词中“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莫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名句。

这一时期,还有词人写出了一些颇有乐府民歌风味的佳作,也很值得注意。如苏轼的挚友李之仪所作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南朝乐府民歌中江上青年男女的情歌很多。盛唐诗人崔颢曾经模仿《长干曲》,写了四首五言绝句,以对答的口吻表现江上男女相逢时微妙的感情,深得民歌的天籁(见本书第二讲第五节)。这一首词的创作原理与崔颢相同,都是最大程度地提纯了乐府民歌中男女相恋的健康质朴的感情。但是此词的概括度更高,它不仅涵盖了崔诗和许多同类乐府民歌的内容,而且从两人同住江上而“生小不相识”这一点透过一层,生发出共饮一江水的新鲜想象,并对唐诗和民歌中以水喻情的常见比喻再加提炼,就此水的不休再推到此恨的不已,将女子对爱情的执著说得更新鲜更透彻,而语调又像唱歌一样富有天然的乐律。可以说是宋代文人词中最富有六朝唐代乐府天籁的作品。

翰林学士王观的《卜算子》也是一首很有民歌韵味的词: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以水比喻美人的眼,以山比喻美人的眉,是诗词中常见的,这里倒过来,以美人的眼比水,以眉峰比山,而且把行人要去的山水明秀之处直接比为眉眼盈盈处,就觉得新鲜,因为不但写出行人逢山见水都能联想到美人的心理,而且直接在山水里化入了美人的影子。下片也很新颖:春天前脚刚走,君又走了,既然相隔不远,就可能追赶得上,和春一起留住。上下片之间的联系在于词的标题:“送鲍浩然之浙东”,浙东山水美,又多美人,所以在那里遇春,就是和友人调笑的意思了。但写得十分纯情,好像出于民歌中少女的口吻。

李重元(生平不详)的《忆王孙》(春词)也颇负盛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首句出自汉代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是唐诗中常用的典故。此词结尾意境极美,含义也深:杜鹃声声叫的是“不如归去”,然而黄昏时风雨打着梨花,闺门深深闭上,令人想到闺门中的女子也像梨花一样,任风雨摧败青春,孤独地面对黄昏。这类伤春怀人的词内容千篇一律,新意全在构思和意象。末句写景凄美动人,又自然现成,富有暗示性,所以成为名句。

北宋末年词名颇盛的曹组,有一首咏兰词《卜算子》,品格很高: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牵萝补茅屋”句意和《绝句》“迟日江山丽”,烘托出如幽谷佳人般的兰花孤芳自赏的高洁品质和无人诉说的迟暮之恨。梅花虽然同为高品,但还有寻芳的伴侣,这又从侧面陪衬出兰花的寂寞。最后两句为点睛之笔:领略兰花香气须在无心之时,有意闻之反而不香。可见兰花之高更在于它不肯媚俗的天然清香。这首小词不但工致贴切地写出了兰花幽香的特点,而且颇有哲理启示,是咏物词中的上品。

北宋还有一些无名氏的作品,不能确知年代,也有构思很新颖的。如《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