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

【题解】

这是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诗。《毛诗序》:“《思齐》,文王所以圣也。”朱熹《诗集传》说:“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言之。曰此庄敬之大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而称其为周室之妇。至于大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众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百贤妃,所以助之者深。”朱氏概括得较为全面。诗的第一章很特别,不是直接赞美文王,而是先歌颂文王的母亲太任、太王古公亶父之妻,文王祖母周姜(太姜)以及文王的妻子太姒。文王的崇高优秀,正因为他继承了母亲庄敬诚笃的品质,以及祖母和悦婉顺的美好品德,同时也得力于他妻子太姒的帮助。这一章非常重要,这是“推本言之”,然后才为歌颂文王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歌颂他能忠于祖先遗训,光大祖业。第三章颂扬他处事和睦庄敬,修身自省。第四章歌颂他能排除重重危难及百姓的疾苦,善于倾听善言。最后一章,称颂他能培养人材,任用贤人,使周民族不断强大,盛德不会败坏。这里没有叙述他具体的功绩,但他高大的形象已展现出来。

思齐大任[1], 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2], 京室之妇[3]。 大姒嗣徽音[4], 则百斯男[5]。

【译文】

太任端庄又严谨, 她是文王的母亲。 周姜可亲又温顺, 都是王室的妃嫔。 太姒继承好遗风, 子孙繁盛周室兴。

【注释】

[1]思:发语词。齐:端庄。大任:即“太任”,文王父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祖母。

[3]京室:犹“周室”,即周王室。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徽音:继承美誉。徽音,美好声誉。

[5]则:乃。百:虚数,言其多。斯:其。男:男孩。这里指子孙。


惠于宗公[6], 神罔时怨[7], 神罔时恫[8]。 刑于寡妻[9],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10]。

【译文】

文王为政顺祖宗, 祖宗神灵无怨容, 祖宗安心没伤痛。 文王以礼待嫡妻, 友爱各位好兄弟, 以身作则家邦理。

【注释】

[6]惠:亲顺,顺从。宗公:指先公,祖宗。

[7]神:指祖宗之神。罔:无。时:或,所。怨:怨恨。

[8]恫(tōng):伤痛。

[9]刑:通“型”,典范。寡妻:适(嫡)妻。

[10]御:治理。


雍雍在宫[11], 肃肃在庙[12]; 不显亦临[13], 无射亦保[14]。

【译文】

宫中和睦又相亲, 肃穆庄重敬祖宗。 明处审察能自省, 僻处谨慎能自重。

【注释】

[11]雍雍:和谐貌。宫:宫室。

[12]肃肃:严肃恭敬貌。

[13]不:语助词。显:明。临:省察。

[14]无:语助词。射:通“夜”,暗处,僻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以上二句的“不、“亦”、“无”均为语助词,无实义,而“射”字与“夜”、“夕”叠韵,亦通用,有晦暗之意。故“不显亦临”,犹如“显则临”;“无射亦保”,犹如“射则保”。临者,临视之意;保者,保守之意。言文王无时不惊惕也。


肆戎疾不殄[15], 烈假不瑕[16]。 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17]。

【译文】

大灾大难已消除, 恶疾害人也除尽。 听到善言就采纳, 有人劝谏倾心听。

【注释】

[15]肆:故,所以。戎疾:凶恶,灾难。不:语助词。殄:断绝。

[16]烈假:恶疾。不:语助词。瑕:远去。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言凡如恶病害人者已遐远矣。”

[17]不闻亦式,不谏亦入:以上二句,王引之《经传释词》曰:“两‘不’字,两‘亦’字皆语词。式,用也。入,纳也。言闻善言则用之,进谏则纳之。”不、亦,皆语助词。闻,听。式,用。入,纳。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18]。 古之人无斁[19], 誉髦斯士[20]。

【译文】

成人都有好品行, 青年也可立功勋。 古人教导永继承, 选拔英才和贤能。

【注释】

[18]小子:指青少年,儿童。造:作为,造就。

[19]斁(yì):餍足。一说败坏。

[20]誉:有声誉。髦:俊,出类拔萃。斯士:指这些成人小子。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言古之人教士无厌斁,故能使斯士皆成为誉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