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 夜(第4/6页)

“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跟我讲这些?是职业习惯使然?呵呵,有意思。”成遵良强笑两声,摊摊手,故作镇定,他提醒自己不能着了沈泰誉的道。

“箱子里,是美金?”沈泰誉微笑了,兀自道,“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在持续走低,拿到手的,比预想的金额少了很多吧?”

成遵良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这一瞬间,他有些恍惚,一种窒息的感觉牢牢扼住了他。他感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被禁锢的虫子,在封闭缺氧的瓶子里,一开初,拼命地朝着各个方向努力攀爬,以为总会找到出口,渐渐地,疲乏了,失望了,渐至于混沌了,就连明晰的目标也模糊起来,无限趋近于空白。虽然依旧亡命地爬啊爬啊,却是出于本能,并非自觉的愿望——不详的预感愈发强烈,就像那密闭的、不透气的瓶子,把他整个地装了进去。

“选中的国家,一般是欧美,当然,也有澳大利亚,还有亚洲的一些小国家,当然,设计的路线也是千回百转,务必不引起别人注意。”沈泰誉不看他,接着说,“老成,你不会告诉我,你原本就是打算躲在山里的吧?哈哈!”他笑了起来,拍着成遵良的肩头说,“若是住在山里,要钱何用?到最后,可真应了莲莲说的,钞票的用处,跟厕纸差不多了!”

他愉快地仰面大笑,好像说了一个自己特别满意的笑话。

“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我们的后半生,就要在这山里度过了。”成遵良敷衍地干笑了几声,顾左右而言他。

“怎么会呢?”沈泰誉收起笑容,变得严肃起来,他竖起两根指头,“两种可能——第一,无论多么艰苦卓绝,党和国家一定会千方百计来营救我们,这只是迟早的问题;第二,如果外界的灾难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毁灭性的,那么,我们也要自力更生,总会想到离开这里的方式,鲁宾孙单枪匹马的,都有重返人间的那一天,何况我们有二十几个人,有这么多的力量与智慧!”

“真希望是这样的……”成遵良忍不住说道。

“不管将来会是怎么样,有一点不会改变,”沈泰誉眼光炯炯地盯着他,掷地有声,“那就是,我沈泰誉绝对不会让你成遵良,逃脱法律的制裁!”

闻听此言,成遵良没有觉得惊恐,也没有觉得愤恨,他只是怔忡,一张脸,像敷了厚厚一层糨糊,什么表情都做不出来。

最终确定的方案是打探洞,压在男孩子上面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探洞打到五米深的时候,救援队员在男孩子的上方发现了一具尸体。随着挖掘的进一步深入,救援队员探查到了好几具尸体,男孩子身旁的那具已经开始腐烂。

银色的裹尸袋准备好了,转移出几具“拦路”的尸体,是营救男孩的第一步。然而工程的进展远比预想的艰难,这一块预制板稍一松动,另一块就发生移位,灰石跟着扑簌簌地直往下掉,救援队伍不得不一再放缓速度,紧急研讨如何将砸到、伤到、呛到掩埋者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坚毅的母亲已经一刻不停地跟儿子说了一整天的话,喉咙说干了,哑着嗓子继续说。士兵送来的水,她不肯喝,送来的饼干,她不肯吃,因为连上厕所的短短几分钟,她也不愿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她都要和儿子在一起。

能想到的事,能唠的嗑,悉数过了一遍。母亲的青春往事、儿子的童年趣事,乃至七大姑八大姨的咸湿逸事,全都一网打尽。就连母亲少女时代的闺蜜,人老花凋,新近遭遇夫婿背叛、儿子的中学地理老师,治疗不孕症多年未果,听说刚做了试管婴儿的手术、隔壁大妈家才过门的新媳妇儿,斯斯文文的,为着墙上挂的一张画,居然与婆婆翻了脸,不惜大打出手——这样的小破事儿都没放过。

家长里短其实早就说尽了,妇人勉力撑持着,悉心悉意地唠叨着,温柔而苍凉。关锦绣不禁想起一桌杯盘狼藉的残席,乱套的桌椅,一地冒烟的烟头,一列一列踉跄的空酒瓶子,满桌话痨已是人散屋空。

几名医务人员候命多时,担架准备好了,简易的输液设备也准备好了。废墟里的年轻男孩微弱地嘟囔着饿,一小纸盒插着吸管的牛奶从两块预制板的缝隙里被塞了进去。

“儿子,你不是老在电子邮件里跟妈妈讲,周末和同事打牙祭,吃得最多的菜,就是酸菜鱼吗?你不知道,妈妈的胃口都被你吊起来了,”母亲眼睛发亮,弹尽粮绝的当口,找到了新的题目,救命稻草似的一把抓住,“等哪天,咱娘俩儿挑一家味道正宗的川菜馆,点上一大钵,鱼吃完了,还让厨师在汤里煮红苕粉,我们好好儿地吃上一顿,成不?”

这时候,关锦绣怀里的小女孩醒了,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尖叫,继续踢打。关锦绣差点抱不住她了,光光的脖颈被小家伙的指甲抓得血迹斑斑。

她忍着痛,把半夜问过的问题重复一次,你家里都有哪些人?你爸爸呢?你有没有其他的亲人在外地打工,比如,姑姑、舅舅?记得什么人的电话号码吗?

答案依旧只有一个,抓挠和乱叫。关锦绣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哄孩子的有限的伎俩,最终黔驴技穷,什么都没问出来。她向救援部队的战士打听了一下,决定把这个身世不明的孩子交到救助地点。

“请问,漩口中学怎么走?”关锦绣一路打探着,寻找战士告诉她部队前线指挥部的所在地点。把孩子托付给解放军,是不会错的。

按照灾民指示的路径,关锦绣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一头应付着小女孩的踢闹,一头还得提防着脚下的砖块。她一脚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险些绊倒。是什么东西?她蹲下身,睁大眼,定睛一看,是一具尸体。她吓得魂飞魄散。连踢闹的小女孩都被惊呆了,一时忘了捣乱。

走出老长老长的一段路,关锦绣发觉迷了路。街上没有灯,伸手不见五指,她什么都看不到,连鬼影都没有一个。情急之下她厚着脸皮,提高嗓门叫了几声:

“有人吗?有人吗?有人吗?”

“谁啊?”竟有了回应,很不耐烦的口气,“叫什么叫?困都困死了,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关锦绣凑过去,好不容易才看清路边七零八落地躺着灾民,裹着棉大衣,席地而睡。她一问,才知道与目的地南辕北辙。回答她的是一位老大爷,说完,翻个身,又睡了,丝毫没有送她一程的意思。

她蒙了。

正在不知所措间,她蓦然看到近旁闪烁着的细微烛光,心头大喜,抱着小女孩,奔了过去。她被巨大无边的黑暗震慑住了,光亮的意义显得非同小可,如空气,如食物,如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