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的广告效果(第2/2页)

起初,人们还舍不得突然丢掉这个使用了几百万年的超级广告牌,那等于无条件放弃权威与强壮的宣言书。但是,刮胡子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新式男性根本无法抵抗。面对这种两难局面,折中与妥协必不可少。他们在刮胡子和不刮胡子之间寻找着某种平衡,平衡的手段是只刮一半。这样,人类在刮胡刀的帮助下,刮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胡子——希特勒的小胡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确实出名。日本人的小胡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强大,同时又显得年轻充满活力。

到了现代,刮胡子彻底成了自由的选择,男人多在两种选择之间徘徊,他们有刮的权利,也有不刮的自由。在刮与不刮之间,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但确实体现了某种微妙的心态变化。当早晨起来准备去参加一个重要的约会时,他们多半会刮光胡子;而如果当天的任务只是收拾碗筷、清洗尿布,不刮胡子似乎也无所谓。

刮掉胡子意外地给男人带来了一个新的手势。以往男人在仪式性竞争中会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胡子,提醒的方式就是手捻胡须。自从刮了胡子以后,男人没有胡须可捻,于是习惯性地摸起了下巴。这个新习惯表达的却是旧意思,当某个男人对你摸着自己的下巴时,事实上是在向你示威,并试图展现自己的尊严。

下巴确实是重要的展示地带,雄性激素会刺激下巴变宽,剃去胡子后露出的宽下巴会给人阳刚的感觉。而女人本来没有胡子,她们的尖下巴却更好看,那意味着她们体内雄性激素较少,性格更加温柔。所以,女人在自拍时都要努力打造尖下巴效果,诀窍是略低着头,使下巴看起来更小更尖,或者用一根手指压住下巴,使它强行变小,这样的动作也更显俏皮可爱。

明白了胡子之于男人的意义,女人没有胡须的问题似乎已经不证自明了。

女人没有胡须并不是没有长胡子的基因,而是刺激胡子生长的雄性激素水平不够,给女人注射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她们照样可以长出胡子。那为什么女人没有足够的雄性激素呢?因为她们不需要直接参加战争,不需要体格强壮,也就没有必要在嘴唇处挂上一张巨幅广告。同时,没有胡子的女人也是幼态持续的重要表现,那会让她们显得更年轻,更容易迷住有胡子的男人去为她们战斗。

总体而言,人类体毛的整体脱落和局部保留都是对环境的适应,或者是男女博弈的结果。脱去体毛的人类发生了巨大的连锁变化,裸露的皮肤散热效果极佳,直立行走的潜能得以充分展现,长途奔跑使得捕猎效率空前提高,人类因此可以吃到更多的肉食,营养水平大为改善,为人体的深入进化打下了基础。所以,人类脱去毛发远不只是流出更多汗水那么简单,那是继直立行走之后最重要的多米诺骨牌。最直接的效应是,使人类展示了另一个重要体征——没有毛发覆盖的皮肤将因此而一览无遗。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肤色,又成了人类进化的另一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