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深海之上,南十字星之下(第3/8页)

这些小蟹俨然海面警察,一旦有利可图就赶紧出手。如果某一天当厨的人忽略了圆木缝隙中的飞鱼,次日上面就会趴着八到十只小蟹,伸着螯大快朵颐。一旦我们出现,它们经常吓得连奔带跑躲起来,但木筏尾部架桨的木墩旁有个小洞,里面住着一只非常驯良的螃蟹,我们叫它约翰。

它跟鹦鹉一样是大伙的宠儿,螃蟹约翰成为我们这个小集体中的成员。在晴朗明媚的天气,掌舵的人背对竹舱坐着驾船,在这一望无垠的蓝色大海之中,如若没有约翰的陪伴,会备感孤单,其他小蟹像船上所有的蟑螂一样东躲西藏乱偷东西,约翰则不然,它圆睁双眼,伛偻着肥圆的身子蹲在洞口等待换班的人。每个值班的人来时都会带些饼干屑或一小块鱼给它,只要我们在洞口弯腰等着,它便爬到洞中伸手用螯取走小块食物,然后回去坐在洞口像小孩一样把食物塞进口中咀嚼。

小蟹苍蝇似的趴满了被海水浸透的椰子上,椰子发酵后就裂开,招来许多随浪卷上木筏的浮游生物。当我们学会如何一次性捕捉到足以一口吃的浮游生物时,我们这些木筏上的巨人也感到这是一种多么可口的食物。

在“生鱼汤”中航行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成亿上兆随波逐流的微生物营养价值极高。那些个不吃浮游物生物的鱼和海鸟尽管身躯庞大,可它们都有赖那些吃微生物的鱼或水生动物为食。浮游生物是在海面游弋的数千种可见和不可见的微小生物的统称——有一些是植物(植物浮游生物),另外一些是漂散的鱼卵和微生物(动物浮游生物)。动物浮游生物以植物浮游物为食,而植物浮游生物则仰仗氨草胶、硝酸盐和死去的动物浮游生物所形成的亚硝酸盐为生。它们一方面相互依赖维持生命,同时又是海中和海面上活动的一切动物的食物。它们的形体虽小可数量惊人。

在充斥着浮游生物的水域,一杯水里能盛下几千个。人类曾多次饿死在海上,由于他们没有找到能用叉、网或钩来捕获大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境况实际等于是在兑了大量水的生鱼汤里航行。这些守着鱼汤忍饥挨饿的人,如果除了鱼钩和网之外另有一种过滤生鱼汤的工具,他们就会发现这种极富营养的浮游生物食品。或者将来有一天人类会想到从海中大量收获浮游生物,就像如今在陆地上收获庄稼一样。只一粒粮食也同样不起作用,数量多了就成了食物,

海洋生物学家阿•迪•巴伊科夫博士同我们谈论过浮游生物,并送了一张适合捕捉它们的网给我们。“网”是绸子做的,每平方英寸有将近三千目。网呈漏斗状,口部呈圆形套在铁环上,圆环直径十八英寸拖在木筏后面。就像捕捞其他鱼类一样,收获的数量随时间地点而改变。越往西海水越热,捕获量也越小,夜间的收获最好,因为在阳光普照时许多浮游生物几乎都潜入海底去了。

假如我们在木筏上没有其他方法消磨时光的话,我们就俯身趴在地上,把鼻子凑近网上寻找乐趣。这倒不是由于它们味道好,浮游生物并不好闻。也不因为它们密密麻麻的样子可以引起食欲。只是因为,当你用肉眼观察堆在板子上的浮游生物时,会见到各种各样变幻无穷的形态和颜色。

它们大多是微小的虾状甲壳纲生物(copepods)或漂散的鱼卵,当然也有鱼和贝类的幼体、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小蟹、水母和万千种极可能是从沃特•迪斯尼画的《幻想集》里爬出来的小生物。有的像玻璃纸剪成的长着边毛的颤巍巍蠕动的小精灵,另一些则像没长羽毛只长硬壳的小红嘴鸟儿。大自然的确下了番苦功来创造这些浮游生物,超现实主义画家看到它们以后也会自叹弗如的。

洪堡德急流在赤道处折向西南,我们在这里每隔几个钟头就能从口袋里倒出几磅粥状浮游生物。它们像一层层带色的蛋糕一样挤在一块,由于我们经过的区域不同,于是各层便出现了棕色、红色、灰色和绿色。在夜晚,磷光闪烁时,我们收网就像拉回一袋流光四溢的珠宝。可一旦拿到手上,这些海盗的珠宝立刻变成几百万只纤细微小的发光的虾和闪着磷光的鱼幼体,它们犹如一团火在黑暗中散发着光辉。我们把它们倒进桶里,这些又黏又湿的东西向外流时就像是用萤火虫煮的仙粥。我们夜间的收获近看其丑无比,但远看却美妙绝伦。虽然它的气味难闻,不过只要你鼓足勇气尝一口,味道却相当好。如果这一匙的成分是小虾的话,那么它的味道就和虾饼、龙虾和螃蟹毫无区别。假如主要由深海鱼卵组成,味道就像鱼子酱,有时像牡蛎。

那些不能入口的植物浮游生物,或因体积大小从网眼漏掉,或是大到可用手指拣出来。这道菜里有些硌牙的东西,是一些类似玻璃的单个胶状腔肠动物和约半英寸的水母。这些东西味道很苦,必须丢掉,其余东西可以入口,生吃或是放在淡水里熬粥或汤均可。人的口味各异。我们中有两个人觉得浮游生物美味无比,两个人认为还可以,另外两人则一见就反胃。从营养的观点来看,它们与较大的贝类等同,如若加上调料又烹调得当,爱吃海鲜的人定会视其为桌上佳肴。

这些微生物含大量热值,这点已被蓝鲸证实,尽管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却以浮游生物为食。当我们坐着木筏观看过路鲸鱼喷水柱,它用透明的胡须毫不费力地把浮游生物滤进口中时,我们发觉自己用小网捕捉太落后了,我们的网常被饥饿难当的鱼儿吞掉。有一天我们把整个网丢在海里了。

鲸鱼,海豚,甚至蚂蚁

“你们这些吃浮游生物的家伙为什么不学学鲸鱼呢?”托斯坦和本奇特指着一条喷着气的鲸鱼,对我们其余的人蔑视道,“嘴里灌满水,再从胡子中间喷出来!”

我曾在船上远远地见过鲸鱼,在博物馆看过鲸鱼标本,可这个巨大的尸身给我的感觉,总不同于真正的热血动物,比如马和象所给人的感觉。当然,从生物学角度我承认鲸鱼是地道的哺乳动物,可事实上,从各方面来说它都是一种大型冷血鱼。而当巨鲸冲到木筏边上来的那一刻,我们得到的印象就迥然不同了。

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木筏边上吃饭,海在身边伸手可及,只要往后一仰就能洗碗,忽然背后有个东西,如同泅水的马一样呼吸,我们吓了一跳,一只大鲸鱼已来到身边瞪视着我们,由于距离太近,我们看到出气孔下面有个地方像擦得锃亮的皮鞋一样闪着光。海上难得听到真正的呼吸声,这里所有生物都到处扭动却毫无声息,它们没有肺只能扇动腮,所以我们对鲸这个多年以前的堂兄弟油然生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它跟我们一样在海上漂泊得太久远,而无法回头了。来客不是冰冷的像癞蛤蟆一样的鲸鲨,鲸鲨连张开鼻孔呼吸新鲜空气的本领都缺乏,我们的客人使人联想到动物园里肉厚膘肥的有趣的河马,它真的在下沉之前换气,带给我一种喜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