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第2/2页)

《克莱默夫妇》讲的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在生活重压下挣扎地生活。这部电影有两位好莱坞巨星出演,达斯汀·霍夫曼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电影中飙戏,从头飙到尾。双人的戏不太符合好莱坞电影的规律,好莱坞电影一般要用大场面,要讲各种各样的制作,而《克莱默夫妇》全靠两个人演,而且也不是破镜重圆的故事,因为真实的生活没有这么美好。爱情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也占不到那么大的比例。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么多年的夫妻劳燕分飞,男主人公想要伤感,却没空伤感,因为他失业,他要去找工作,他要去面试,还要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以前是他老婆做饭,现在他笨拙地煎鸡蛋吐司的时候,烫了手,锅掉了,然后他一脚把锅踢飞。那一段表演非常精彩。把锅踢飞的时候,他一下子呆在那里,几秒钟的伤感之后,还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因为时间来不及,要送孩子上学,要去工作。坐在那儿多愁善感、互相写情书,那是童话的爱情,不是现实主义电影。

《克莱默夫妇》是一部极为优秀的片子,好莱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拍这样的电影,但那个时代诞生了一大批这种优秀的电影,和《克莱默夫妇》同时代的优秀电影还有《母女情深》《金色池塘》《猎鹿人》等。《金色池塘》也是一部获奥斯卡奖的优秀电影,也是有两位老戏骨飙戏——凯瑟琳·赫本和亨利·方达。《猎鹿人》讲的是越南战争的伤痕,也是部现实主义的片子,完全不像好莱坞电影,而像欧洲的那种现实电影,这部电影也获得了奥斯卡奖。如果热爱电影,一定要去看看《克莱默夫妇》,这部电影是每一个电影学院的必修课。

| 莎士比亚的宫斗剧 |

1949年,《王子复仇记》获得第2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现在这部电影已经不叫《王子复仇记》了,叫《哈姆雷特》。由于中国老百姓最爱看的就是狸猫换太子、王子复仇等这种后宫争斗的宫廷戏,所以当时翻译成了这么一个很商业的名字。只要拍得好,有关莎士比亚的各种各样的戏剧、电影,包括讲莎士比亚本人的故事都很容易得奖,描写莎士比亚人生的《莎翁情史》也得过奥斯卡奖。《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众多戏剧中最被全世界人民熟悉的一部,里面的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家喻户晓,比较统一的翻译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在当时的戏剧逻辑下,这还是个不错的翻译,但是其实它的意思很宽广,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我个人觉得还不是那么简单的生与死、报不报仇的问题。

大导演冯小刚拍过一部电影叫《夜宴》,其实也是用了《哈姆雷特》的故事。不光冯导演,世界各国的导演们拍着拍着就发现自己绞尽脑汁编故事,原来莎士比亚已经把这些事都写了,那些人物非常典型,那些故事又很精彩,所以很多著名的导演都至少要把莎士比亚的经典拍一次。日本最著名的大导演黑泽明有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乱》,实际上就是用的《李尔王》的故事,把人物变成穿着日本衣服的日本战国时代的故事,在日本拍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翻拍莎士比亚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只有英美可以直接翻拍莎士比亚,说他的原话,而其他国家的导演都只能进行本土化,编成自己的故事,但这都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拍好了,别人说莎士比亚好伟大;拍不好,观众表示不屑,所以这个挑战是比较大的。但是因为莎士比亚过于经典,所以好莱坞还是在大量地用他的原著来拍各种各样的电影。

好莱坞有一句名言:我们的电影都是莎士比亚写的,我们的故事都是《圣经》故事。在美国学电影,老师上来就先问:莎士比亚为什么到今天还那么受欢迎?因为莎士比亚所有的剧本实际写的就是家庭。莎士比亚是负责给皇家写戏的,所以他写的戏要穿上皇家的衣服,有王子,有公爵,有国王,有王后,但是实际上莎士比亚内心深处热衷的是普通家庭的东西。所以大家把莎士比亚剧本里所有人物的皇家衣服往下一脱,他写的就是家庭,父子关系、父女关系等这些家庭关系写得非常好,所以到今天都被奉为经典,故事一直被翻拍,在不同的时代他的故事永远能够打动千百万人。

中国也有能和莎士比亚媲美的大剧作家,就是关汉卿。关汉卿比莎士比亚还多一条,他还会作曲。今天再回头看关汉卿的那些悲剧剧本、喜剧剧本,像《窦娥冤》等,其实也是非常经典的作品。而且他跟莎士比亚一样,喜剧特别逗乐,悲剧特别荡气回肠。但我们很少有人去拍关汉卿的剧本,大家都只盯着莎士比亚,可能是因为电影这个东西本身就是西方传来的。但是我觉得我们有自己的故事,还是要拍一些自己的东西,现在许多人翻拍《聊斋》,其实除了《聊斋》以外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可以翻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