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第2/2页)

做“大哥”有两点要求:一是得有学问,二是得有气节。所以做大哥的人不光是要有学问,光武功高不能当大哥,像吕布武功高,但是吕布当不了大哥,因为他的气节不够。胡适的学问就不用说了,而他更有气节,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态度,没有中途摇摆过。在那个年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那个年代思想极为动荡,一战二战期间,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大师辈出、思想家辈出的时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在那个思想动荡的年代,大家刚刚把儒家思想抛弃,人们非常容易动摇,非常容易混乱,非常容易一会儿激进、一会儿消极。但胡适先生始终没有变过,一直都是一个自由知识分子,从来没有因为党派利益或者因为别的原因动摇过。所以胡适先生才能当“大哥”,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有人思想激进,有人思想保守,但最后都能团结在胡适先生身边。

胡适先生的学问、人品、气节以及坚定的信仰都是非常优秀的品质,再加上还有一条,就是因为他老婆太厉害了,生活上也没敢胡来。胡适先生的夫人叫江冬秀,二十岁就订婚了,那个年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在家乡娶了一个没有文化的人,鲁迅先生也是,胡适先生当然也是。但胡适先生和鲁迅先生不一样,他和江冬秀一生不离不弃,但始终都被江冬秀管得很厉害。江冬秀裹着小脚,一个字也不识,而且还非常厉害。胡适在外面非常西化,自由主义思想澎湃,在家是他对老婆“三从四德”。包括后来在美国颠沛流离,过着每天坐公共汽车的清苦生活,依然跟才貌不双全的江冬秀女士厮守。胡适先生综合了这些品质,所以自始至终是民国知识分子的“大哥”。

有一件事对胡适的影响很大,当时蒋介石很希望搞一下民主选举,当然也不是真民主,其实蒋本人非常喜欢军事独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改造国家。但蒋当然要走走形式,尤其是后来跟美国那么好,总得要有个候选人一块选。所以蒋就想谁既有威望,但又肯定选不上,最后想来想去想到了胡适。因为胡适没权、没兵,只是一文人。胡适还以为民主真的来了,就去参加竞选。最后,蒋撕下了伪善的尊重知识分子的面具,从此胡适对蒋介石、国民党非常失望。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候,胡适临危受命,担任了驻美大使。胡适先生在美国有很高的声望,他在美国发表精彩演讲,对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胡适先生还做过北大校长,虽然有了这么多功劳,但是最后面对这样的政府,他毕竟还只是个知识分子。

胡适先生最后从美国回到台湾,去接受“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受到当时在台湾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后来胡适先生在台湾去世。胡适先生的一生是一个知识分子完美的、了无遗憾的一生。胡适先生年轻的时候风流倜傥,成年以后铁骨铮铮,有信仰、有追求,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旗手,这个地位、成就到今天也无人能及。

最后讲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当时国文考试有一个对联,就三个字,下联叫作“孙行者”,让大家对上联,当时这个题的标准答案就是“胡适之”。这是个非常漂亮的对联,这个本来是个绝对,只能对“胡适之”,但是没想到很多聪明的学生还对出了“祖冲之”,很有意思。当时老师也傻了,最后经过讨论,这两个都算对。这个对联进入了考卷里面,说明胡适先生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我的作品也在大学里面出现了,当然跟胡适前辈是完全不能比的,这都是知识分子的小小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