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寒云的一生(第2/13页)

克文家在河南彰德洹上村,那是他的父亲世凯所营的菟裘,汤为养寿园,园以养寿堂为主屋,凡三巨楹,周拓广廊,阶前列奇石二,系自太行山移来。楹联集龚定庵诗:“君恩彀向渔樵说,身世无如屠钓宽。”甚为堂皇。谦益堂、五柳草堂辅之。东北为乐静楼,西为红叶馆。更有纳凉厅、澄澹阁、葵心阁、啸竹精舍、杏花村、临洹台、天秀峰、碧峰洞、散珠崖、汇流池、鉴影池、卧波桥等。亭更多,有垂钓、盖影、滴翠、枕泉、待春、瑶波、泻练、洗心等名。匾额大都出于克文书题,仿佛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宝哥儿,且撰《养寿园志》,其小序云:“岁在戊申,先公引疾罢归,以项城旧宅,已悉畀诸亲族,且家人殊众,未敷所居,乃初卜宅汲县,旋迁百泉,逾岁,洹上筑成,居室厥定。洹上村,负安阳北郭,临洹水之上,村之左,辟地百亩,艺花树木,筑石引泉,起覆茅之亭,建望山之阁。漳河带于北,太行障于西,先公优游其中,以清孝钦后曾赠书养寿,爰命曰养寿园。其一椽一卉,咸克文从侍而观厥成焉。兹先公遐逝,园圃云荒,益滋痛慨,溯而志之,用纪林泉之旧尔。”克文的弟妹及夫人梅真都住在园中,并延吴中周梵生教他的儿子读书,他自己不是往京津便到上海,把张居作为传舍,后来洹上附近发生匪劫,便全家迁居天津,住在河北地纬路六号,在北京则居东城遂安伯胡同十四号,门上榜“洹上袁宅”四字。在上海居霞飞路宝康里对过二百七十号,又迁爱多亚路九如里口一千四百三十二号。又住过白克路宝隆医院隔壁侯在里。他白昼高卧,一到晚上,吸足鸦片,兴致勃然,许多友好及弟子们纷纷到他寓所,把晤谈天,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尤其《晶报》主持者余大雄,素有“脚编辑”之号,为了索稿,不怕奔走,克文虽允为《晶报》撰述,可是以疏懒故,不逼不写。大雄也就每晚来催促他,坐床前辄亘一二小时之久,然后持归排印。当唐志君时代,克文家政,内由志君作主,外由小舅子唐采之把持,大雄又不得不与唐辈周旋,颇引以为苦。

克文生于前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〇年)七月十六日。当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克文三十寿庆,天台山农作联贺之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庚寅以降,初度揽揆。”上句引《赤壁赋》,下句摘《楚词》,那是非常巧合的。克文生肖属虎,汤临泽为他精刻虎钮象牙印章,铸版印于报上。他卒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午刻,享年四十二岁。所患者为猩红热转肾脏炎,医药无效而死,潘复助理其丧。消息传到上海,《晶报》连日刊登哀挽诸文,如丹翁的《哀寒云》,天倪的《挽寒云》,张聊止的《敬悼袁寒云》,王公弢的《寒云领英之文缘》,郭宇镜的《云莹艳史》。且登载了许多照片,如“十年前之寒云”“寒云志君合影”“寒云扮黄天霸”“小莺莺所生之女三毛男装影”“贻大雄之袁项城遗墨楷书联语影”(联云:“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寒云最后小影”,旁有克文自书:“庚午岁暮,克文时年四十又一岁。”又“寒云所书英文”,“寒云致莺短札”,“致大雄信”,“寒云信封”等。丹翁《哀寒云》有云:“……初寒云以徐寿辉天启折三钱捺印信笺上,钱至今在大雄处,是又实物之纪念,我则足资纪念故人者,三代玉玺数钮,方系衣带间而日夕摩挲也。”忆语又谈其收藏云:“寒云生平嗜古,所得佳品至伙,但亦偶供消遣,兴尽则视若浮云。或以质钱,或以易物,虽贬价受亏,亦所弗计。如宋椠李长吉、鱼玄机,韦苏州诸集,如元绘佛像巨帧十三幅,六朝人绘《鬼母揭钵图》,如元大朝徐天启诸泉,均以廉值让人,或赠诸友好,后精研各国古金币,荟集各国邮票,价俱达万金,而以数千金挥斥之去。其他小品,如刚卯、严卯、汉斝之属,今殆犹藏诸箧衍以。”上云云,虽很琐碎,然亦足见克文生平的爱好和气度。上海诸友好,如包天笑、严独鹤、周瘦鹃、钱芥尘、步林屋、王钝根、徐郎西、刘山农、张丹翁、孙东吴、刘襄亭、侯疑始、尤半狂、余大雄、蒋伯器、许世英等,且发起为开追悼会,于这年四月二十六日假座牯岭路“普益代办所”举行公祭,并陈列遗墨。当时不收赙金,所得的无非挽诗联而已。其中以孙颂陀、梁众异二联最为贴切。孙联云:“身世难言,词赋江关空寄慨;华年逝水,烟霞风月彀销魂。”梁联云:“穷巷鲁朱家,游侠声名动三府;高门魏无忌,饮醇心事入重泉。”

克文浪游南北,社会活动较多,也就加入了帮会,哥老会成立于清乾隆年间,无非以武犯禁,秘密进行。至清末,哥老会的一种,名青帮的,势力遍江湖间,厥数尤众。排行有大、通、悟、觉等等,以大字辈为最高。

克文和步林屋同拜兴武六帮(青帮中的名目)头子张善亭为师,因此后来同列大字辈。有所谓开香堂、收弟子。外传克文弟子达数百人,实则没有这样多。他深恐过于招摇,生出是非,就在《晶报》上登了一篇《门人题名》,有云:“不佞年甫三十,略无学问。政求师之年,岂敢妄为人师。乃有好事少年,不鄙愚陋,强以人之患者,加诸不佞,既避之不获,复却之不可,忝然居之,自觉愧悚。而外间不谅,更有不辞自卑,托言列门墙者,殊繁其人。在彼则偶尔戏言,在予则益增颜汗。或且讥予冗滥,诟予妄谬,不尤自恧欤!乃就及门诸生,记其名字,以告知我厚我者焉。沈通三(一名国桢)、沈恂斋(一名荆香、字馨庵)、邱青山、金碧艳(名景萍)、孔通茂、朱通元、温廷华、李智、董鸿绶、庄仁钰、周天海、唐敦聘、戚承基、徐鹏、金珏屏、陈通海,凡十六人,或学识超迈,或年齿加长,若言师道,实有忝焉!又有荆君剑民,亦曾请列门墙,不佞再三辞谢,并愿附于友例,乃蒙谅原,心乃释然。此外则无矣。苟有自称者,予亦不敢承焉。”据我所知,以后尚有从之为师,不限于帮会,或向他学书,或向他问字,如汪梦华、周世勋、朱柱石、程宫园、俞逸芬、陈鬯若、谢之光、张庆霖、李金标、曾焕堂、黄显宗、钟汉杰、张玉山、李耀明、赵士廉等,那十六人中的金碧艳、金珏屏弟兄因行为不检,克文把他们摈诸门墙之外,在《晶报》上写了一篇《小子鸣鼓而攻之》。有人开玩笑说:“袁老二居然作孔老二口吻,《晶报》出了圣人了!”此后,王瑶卿来向克文疏通劝解,仍欲进金碧艳而教之,克文又写了一篇:《勖碧艳》,大有留待察看,以观后效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