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与受教(第2/2页)

但问题在于,不只是拉比不善为师,柯尔斯滕也并非明星学员。在他们的婚姻中,他俩在“教”与“学”这两项任务上都一败涂地。其中一方口吻里一旦有任何说教,另一方便自认为受到攻击,最终便是令他们对各自的意见充耳不闻,对建议回击以讽刺和攻击,在脆弱的“指导”一方的头脑中,便会激发进一步的恼怒与厌倦。

“拉比,在我的人生中,还从没人说过我很物质,”柯尔斯滕(躺在床上,越发疲惫了)回应说,她深深愤怒于被指责过于关注和眼红朋友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两天前,妈妈还在电话里说,她从没见过像我这样节俭、谨慎用钱的人。”“但这情况略不一样,泰克尔。我们都知道,她是因为爱你,才这么说,你在她眼里是完美无缺的。”

“你是说这爱有问题喽!如果你爱我,你干吗就不能变得同样盲目?”

“我爱你的方式是不同的。”

“什么方式?”

“是促使我想帮助你正视一些问题的方式。”

“是只会令你惹人讨厌的方式吧!”

他知道自己的意图已经灾难性地失控。

“我真的爱你。非常爱你。”他说。

“爱到你总是想改变我?拉比,我但愿自己能理解……”

过于严厉的授课,会令学生转而自我安抚,认为只是授课者疯狂或令人厌恶,而他们自己,依照逻辑,不该承受任何指摘。

从情感的角度,我们会将来自配偶的否定与朋友或家人给予的鼓励相比较,实际这二者从来都不具备可比性。

对于爱情的解读,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在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里,他们针对爱情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传统但却有用的观点。在他们看来,爱情首先是一种对对方优点的钦佩感。爱情是一种迎面邂逅美德时的激动。

其次,爱的深化总会涉及施教的愿望,以及受教者因而变得更富美德的向往:少些愤怒或苛责,多些好奇心或勇气,真诚的爱人从来不满足于接受止步不前的彼此,否则这将是对恋爱的整个目的的懒惰而懦弱的背叛。我们自身永远都有可提升的空间,也有可教导他人的方面。

根据古希腊人的上述观点,如果爱人之间会明言彼此个性中不合时宜或令人不适的方面,他们不应该被视为放弃了爱的精神。他们理应为努力坚守爱的本质——帮助伴侣变成更好的自己——而被祝贺。

如今的时代更先进,对于希腊人理想的爱情观也更敏感,所以在想要指正对方缺点时,我们也许该明白,要少一些笨拙、害怕和侵略性;而在接受反馈时,则要少一些好斗和敏感,爱情中的教育理念便能因此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怪异和消极的内涵。我们便能接受,双方的责任感会令这两项工程——施教与受教,也即提点对方过错与让自己接受批判——归根结底,忠实于爱情的真正目的。

拉比从来没打算自我控制,以便让自己的观点得以被接受。他们需要漫漫光阴和多年的洞察力,才能正确掌握施教与受教的艺术。

但与此同时,拉比对于妻子物质化的指责,又因为一件令他羞愧的大事得以被削减。结婚五年之后,在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的时间节点,柯尔斯滕设法卖掉他们的公寓,然后获得新的抵押贷款,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在几条街道之外的纽巴图-泰伦斯小区,买了一栋明亮舒适的房子。这次策略,充分展示了她作为一个金融谈判专家的能耐。拉比看着她深夜尚在查对各种不同的费率,大清早又与地产经纪人强势地通电话,觉得自己能娶到如此擅长理财的妻子,着实太幸运。

在此过程中,他也获得其他一些感悟。也许柯尔斯滕对他人的财务安排确实有着极度敏感的一面,它催生一定程度的安逸享乐。它可以是弱点,但在一定程度上(拉比也不是很确定),它又与优点紧密相联。因为要仰仗妻子的财务能力,拉比必须付出的代价便是忍受相关的不利。那些使她擅长谈判和理财的优点,有时,尤其是当他为自己的工作焦虑时,也因为她攀比外人的成就,而令人恼怒不安。在这两种语境中,都存在着对于安全感的依赖,既不愿降低成功的物质标准,也对个中代价充满灵性关怀。同一种优点既促成了令人惊喜的房屋购买交易,又带来了相应的不安全感。现在,拉比明白了,在柯尔斯滕偶尔为朋友们的财富所困扰时,她展示了不过是优点中的一点缺点而已。

未来,一旦他们搬入新家,拉比会努力继续捕捉这些优点,即便有时相应的缺点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