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筵难再,空谷余音:汇文堂(第3/5页)

离开时外面雨已很大,东山烟云飘渺,过丸太町桥,北面群山也云山雾罩,桥下流水湍急。忽想起清人曹溶《流通古书约》有“古人竭一生心力,辛苦成书,大不易事。渺渺千百岁,崎岖兵攘劫夺之余,仅而获免,可称至幸。又幸而遇赏音者,知蓄之珍之,谓当绣梓通行,否亦广诸好事。何计不出此,使单行之本,寄箧笥为命,稍不致慎,形踪乖绝,只以空名挂目录中,自非与古人深仇重怨,不应若尔”之语,又觉感慨。

回学校后特往图书馆找出馆藏汇文堂出版的书籍,多少想记录些什么。很难说有什么意义,纯属是为一点纪念,兹略录如下。

(一)、《增订平安名家墓所一览》(并《续》,一函二册),山本临乘编,明治四十三年(1910)初版印刷发行,大正十一年(1922)再版发行。馆藏者为山本氏所赠。

《增订平安名家墓所一览》(并《续》,一函二册》)

此书按假名顺序排列,录姓名、字号、卒年、寿数、墓所地点。自序云:“余尝看老樗轩所著《江户名家墓所一览》,以谓江户开府后未满三百年,而名家坟墓多如斯。我平安城奠都以还经一千余年,名家辈出者几千人,然而未闻有此种著述。岂不一大缺典欤。余有慨于此,探索名家坟墓十数年矣,遂录以为一册子。吁,余寡闻所得,仅仅如此。若起老樗轩于九原使见之,应哑然大笑矣。请博雅君子补其遗漏,可以使平安古名家瞑于地下。”

山本实字临乘,号东海。此书之外不见其他撰著,生平不详。老樗轩即江户中后期生人中尾樗轩,曾著《江都名家墓所一览》《近世逸人画史》等。

访墓扫苔之类的事,我也做过。初到京都就曾去法然院前墓地探访内藤湖南、谷崎润一郎、河上肇、九鬼周造等人之墓,又往金戒光明寺寻找木下广次、狩野直喜、竹内栖凤之墓。此书所录墓所年代较早,翻阅下来,大半人名不识,非熟习京都历史掌故不能读也。勉强看到几个认识的,如:“伊藤若冲墓,名汝钧,字景和,宽政十二年九月十日。八十五。深草石峰寺。碑在相国寺中慈云庵。”“上田秋成墓,号无肠,一号鹑乃屋。文化六年六月二十七日。七十七。南禅寺西西福寺。”“浦上玉堂墓,姓纪名弼,字君辅。文政三年九月四日。七十六。寺町御池南本能寺。碑在嵯峨法轮寺侧。”

法然院青苔满覆的山门,寺庙后山有内藤湖南、谷崎润一郎、河上肇、九鬼周造等人之墓

(二)、《品梅记》(诸大家支那剧谈),京都汇文堂刊,大正八年(1919)印刷发行。小三十二开本,梅红函套,书封正背面有两幅版画,正红底色,绘梅兰芳天女散花,“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诸世界”。有“迷”字钤印,似为青木正儿所作。馆藏乃铃木虎雄所赠。

内附戏单六页,梅兰芳同好会印,置于内页手制纸袋内,可能是随书附赠,亦有可能为铃木虎雄自留。上有大阪日日新闻社和关西日报社此年5月20日新闻:“中国京剧界明星梅兰芳,秀丽的容华与入神的妙技,冠绝今古,可谓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为现代艺坛独一无二之天品,世人共知。现于东都帝国剧场,满城士女俱为其醉杀恍杀,啧啧艳说,赞叹不已,最可说明其艺术价值。然而我大阪素有可自豪之剧场,又被称为戏迷之渊薮,若错过此凤毛麟角之盛事,令其匆匆西过,必为一大憾事也。我两社见此,止损益于度外,组织读者同好会,聘其于十九、二十两日,在中之岛公会堂演出其最得意之妙曲。本日演曲梗概如左,对照舞台,意自明也。”

梅兰芳一生三度赴日演出,每一回都引起相当的轰动。1919年4月是第一次,在东京、大阪、神户演出共十七场。在大阪演出的两天,第一日戏单为《思凡》《空城计》《御碑亭》。第二日戏单详见于此新闻之后:第一,《琴挑》,梅兰芳饰陈妙常,姜妙香饰潘必正;第二,《乌龙院》;第三,《天女散花》。

卷首有人作《观梅兰芳来浪华演御碑亭曲》。次为汇文堂主大岛友直作小引:“江南无此花,傲霜偏幽燕。偶飞入东瀛,墨堤[6]无颜色。既已西下,难波津[7]畔此花绽,因缘亦匪浅。幽赏未央,东风一去。呜呼,余馨满衣,忆君下西洲。如今品花有何人,当代菅原道真也。屈指几何,十三先生并鄙人。大正己未七月汇文堂主人谨记。”

后录供稿的十三位学者姓名,有内藤湖南、狩野直喜、藤井乙男、小川琢治、铃木虎雄、滨田耕作、丰冈圭资、田中庆太郎、樋口功、青木正儿、冈崎文夫、那波利贞、神田喜一郎。共收文章十四篇,作者多署雅号,如小川琢治为如舟,铃木虎雄为豹轩陈人,神田喜一郎为神田鬯庵,内藤湖南为不痴不慧生。文前有梅兰芳生活照一幅、戏装照十二叶,风神俊秀,不染凡尘。后附《思凡》《御碑亭》《天女散花》戏词。可谓其时京都书林盛事。

当时青木正儿恰在病中,未能去剧院看戏,写了一篇《梅郎与昆曲》。1924年梅兰芳再度访日,青木终于得见,并作画记之。

《 品梅记》(诸大家支那剧谈)

《 品梅记》内附戏单六页,末署梅兰芳同好会

铃木虎雄《观梅杂记》一篇盛赞《葬花》《天女散花》《琴挑》,认为日本的歌舞伎亟待改良,唱腔方面也有必要师法中国戏曲。他说,妙常着道服,抱琴缓步而来,风姿幽雅,与生隔案操琴,疑在广寒宫。赞梅兰芳的陈妙常“幽愁暗含娇态,此等妙技恐无人能及”。结语云:“予平生以为观中国戏曲先以心情听,次以耳听,次以目视。我等外国人于耳听为最难。而幸得目可先阅曲文,与剧中人心情相同,庶几可弥补几分短处。偶观梅剧,少费纸墨云尔。”因此书原为铃木先生藏书,故此篇页眉有朱字校正错讹数处。

此书虽为游戏之作,但于了解梅兰芳对当时日本学者文人的影响有些许意义。抄录若干如上,非止为增添谈助。若能翻译出来,也很有趣。

(三)、《金冬心之艺术》,青木正儿著,汇文堂书店1920年版。馆藏为吉川幸次郎所赠。自序云:

从出町一站下来,大约坐一里的人力车,汇文堂主人就叩开我在河畔的土屋。晨光清凉,乃心情甚佳之时。其时此稿恰将收笔,再有一两项补足就告完成。两人一壁眺望前山,一壁交谈。他来是为我在《品梅记》中那篇稿子校正的事。此书是他五月被梅兰芳的京剧迷倒后,在狂热与好奇中,决心出版的。再就是为我送两三册之前预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