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5/6页)

“因为不是我自己化的妆,所以我觉得没被你看见也挺好的。”

“你的性格就是这样啊。所以,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你在我记忆中的声音,或者在我梦中的声音。我想听到的不是那种隐约记住的,而是更清楚的声音。或者说,我很想跟你说话。”

“曾经有一段时间没办法说话来着啊。”

“直到想到这个方法之前。”

“是啊,这可真是个重大发明啊!你用写的办法来想象我要说的话。虽然听不到声音,但你听得到意思。”

“我现在想就这样一直写下去,写一辈子。”

“能不能做到呢?也许你很快就会遇到一个很优秀的人哦。那样的话,就没必要继续做这样的事了。我老公好像已经找到合适的人了。”

“嗯,是个很可爱的人哦!很贤惠,对他很好。不过,我觉得我好像还需要继续依赖你的声音啊。”

“不必了,去依赖下一个人吧!你是不是害怕再次陷入到三角恋当中啊?”

“啊,是啊,也许是吧。”

“什么?”

“啊,说到这,我想起来了,那次在小酒馆被你踩了之后,晚上我回家一看,我的运动鞋鞋舌那里有血渗出来了。”

“啊?有那么严重吗?”

“嗯。因为运动鞋整体是橙色的,所以当时没有注意到。可是脱了袜子一看,脚背上的皮都破了,伤得挺严重的呢。”

“真的吗?对不起!”

“不是,我想说的不是受伤的事情,而是那个伤好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皮肤表面上长了一个痣。”

“痣?”

“是的,小小的三个,一点一点的像星星一样。”

“为什么那时候你没给我看呢?”

“我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可是你自己不是看了吗?”

“嗯,那完全是无意识看到的啊。不过现在我倒是经常会看。因为那就好像你给我留下的记号。”

“嚯,很会煽情嘛!”

“换句话说就是,我爱你!”

“这种时候,你还真会得寸进尺啊!”

“因为我决定了以后无论什么都要说出来。我不想因为没说出来而后悔。”

“那么,我也一样。”

“也一样怎样啊?”

“请原谅我总是变来变去的,但我也爱你!而且,我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问你。”

“好,请问!”

“那我直接问了,我是鬼魂吗?”

“……嗯,终于来了。这还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呢。我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希望你现在能好好地回答我。现在跟你说话的我,被你写出来的我,是作为心灵感应显现在你面前的吗?”

“不,我想不是那样的。在我的思考当中,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叫作‘死者的世界’的领域,你就在那里。”

“所以人们把那里叫作‘灵界’对吗?”

“我现在也不是要否定灵界的存在,而是如果真的有灵界的话,人类灭绝的瞬间那里应该是最繁华的吧。可是,我说的死者的世界正相反,如果没有生者那里就不会成立。如果活着的人类全都没有了,那么也就没有死者了。”

“嗯?你在说什么呢?你那是什么想法啊?等一下等一下!你是说,如果没有生者,死者就不会成立,也就是说死者都是活着的人想象出来的,或者说是回忆的延续?他们只活在活下来的人心里,单向性地配合着生者的需要,适时地出现吗?”

“我觉得也不是那样。”

“哎?为什么?什么意思?”

“活下来的人的记忆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死者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没有谁死去了的话,我们也不会去想如果那个人现在还活着的话会怎样这样的问题了。也就是说生者和死者是相互依存的,绝不是某种单向性的关系。并不是只有其中哪一方,而是两者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呃,也就是说就像你和我这样?”

“对对,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活着的我会始终想着你度过我的人生,而已经死去的你会因我的呼唤而存在,通过我进行思考。而且我们将一起创造未来。所以并不是生者抱着死者,而是生者与死者相互拥抱。你说,我是不是疯了?是不是眼泪哭干了感到绝望了才想到这个结论的?”

“怎么说呢。按照你的思考,这个地方应该是我出场了吧。所以我也说不出这是正常的还是疯了。但,活着的你通过已经死去的我来为我思考,这让我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骄傲。”

“谢谢。我也因为有你而感到骄傲。至少如果没有你那些纠缠不休的提问的话,我们这个对话也不会成立的。”

“纠缠不休?”

“哈哈,逗你的。”

“说到这个纠缠不休,那个树上人会怎么样呢?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记忆,所以我还好说,可是和那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一起创造未来不会很有难度吗?”

“所以,我只能竖起耳朵耐心地等待啊。”

“我呢,越发地觉得这跟那种摇晃的物质有关系。”

“是悲伤吗?”

“如果用我在梦中的感受来说的话,你还没有为他而彻底悲伤。那摇晃的黄绿色物质还没有笼罩在你的周围。虽然你说你为树上人感到牵挂,或者说是非常在意,但说到底这还是从别人那里听说来的,还是外人。”

“你对我所珍重的死者还真是出言不逊啊!”

“那是因为我曾经一整晚都站在他身边一直看着他啊。而且我很伤心。要么,你通过变成小鸟的我来感受一下试试?”

“是啊,与梦中的你相连接!”

“你通过我来感受悲伤。”

“低头去看那个一动不动的人。”

“如果能听到电台广播就好了。”

“如果我能听到的话,我就会把听到的内容随手记在身边的纸上。而且有一首歌我是一定要点的,我要把它送给那个树上人。那就是鲍勃·马利的《救赎之歌》。”

“我不知道这首歌。”

“你不是不喜欢雷鬼音乐嘛。你说无论听哪首歌都好像是一样的,这让我难以置信。”

“哈哈,你还生气地说我的耳朵是不是坏了,动不动就为了这个吵架。”

“可是这个真的不一样。这是鲍勃·马利非常少见的不是雷鬼音乐的歌。这是一首只用一把吉他伴奏进行演唱的节奏布鲁斯风格的歌曲。歌词内容源自于《圣经》,是送给身处水深火热的受难者的一首救赎的歌。”

“哦?下次你通过电话让我听一听。”

“嗯,如果你再说不好听我可就真生气了啊。”

“我不说、我不说,就算心里那么想也不说了。”

“这可是我最喜欢的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