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奥吉(第2/4页)

“我是向你保证过,而且我也帮过他……但是我也像杰克·威尔那样犯过错,而且……”杰克·威尔是班里唯一善待奥吉的男生,是他的同桌兼好友,也是他每天上学的动力以及让他可以躲开各种异样眼神和议论的保护伞。与杰克·威尔相反的是朱利安——同学们孤立奥吉,大多都是出于冷漠和无意,避而远之或者另眼相看——唯有他总是想方设法用恶毒的话语和行为刺激奥吉,伤害奥吉,还试图联合别的同学集体孤立奥吉。万圣节那天,奥吉阴差阳错地没有穿原计划的化装服,无意中偷听到了朱利安与杰克·威尔的一番对话。原来,杰克·威尔善待奥吉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友谊,而是校长图什曼的安排,杰克·威尔甚至说,“如果我长成他那个样子……我觉得我会自杀。”奥吉受到严重打击,从此拒绝上学。

土豆犯的什么错呢?他告诉我,Q患了一种叫鳞屑病的皮肤病,经常抓痒,以至于全身皮肤粗糙,好像永远在掉皮屑——这也是他无法听课、无法完成作业的原因。全班同学都不敢接触他,害怕被他传染,尽管老师向大家保证这并非传染性的疾病,但每一个人都生怕与他有肌肤接触。正如奥吉的遭遇一样,Q自然也成了全班的“千年奶酪”,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搭档打球、做游戏,没人愿意接触他沾过的任何东西。轮到Q值日发作业本,所有同学都不接,有人拿到后马上移到窗台上晒太阳“消毒”,有人还干脆直接拂到地上去,土豆也一样,好几次把作业扔到地上去了。Q为了向同学示好,每天午饭后主动帮同学收拾餐盘,他个子小,动作慢,经常来不及收,于是就有同学直接拿盘子摔他、打他……土豆虽然没有这么做,但是也心安理得地等着Q帮他收拾盘子,这样的情形持续到小学毕业。整整六年。

六年!说实话,我太吃惊了。一直以来,我自认为很了解儿子,他在我眼里像水晶球一般单纯、透彻,没有丝毫杂质,没有任何秘密。然而他竟然在六年时间里心里憋了一件这么黑暗的事,这得有多大的心理阴影。

见我瞪着他,他委屈地说:“如果我告诉你,你就会逼着我跟Q做朋友,如果我跟他做朋友,我所有的朋友都会不理我,不仅不理我,还会欺负我,如果有人欺负我,你就会跑到学校里保护我……这太丢脸了……”

“呃……”我的心理阴影更大了。

Q的事情,我没有责怪土豆。一方面,他们已经快毕业三年了,分散在各中学,Q去向不明,要道歉的话,连人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他,这个歉又该从何道起?另一方面,土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已经自责不已,知错就改,永远都不嫌迟。

故事继续向前发展。不得不说,《奇迹男孩》不仅是一本及时之书,还是一本现实之书、全面之书。作者帕拉西奥可谓儿童心理学高手,她不仅了解孩子丰富敏感纤细的内心世界,还对中学校园的人际和生态了如指掌。她以复调的方式来写奥吉的故事:第一章叙述者是奥吉自己,第二章换成了奥吉读高中的姐姐维娅,第三章是唯一跟他要好的女生萨默尔,第四章是杰克,第五章是维娅的同学和男朋友贾斯汀,第七章是奥吉与维娅共同的好朋友米兰达,第六章和第八章又回到奥吉的视角。六个孩子,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描述、理解奥吉,对奥吉的命运和遭遇进行多侧面、多方位地剖析和解构,人物与情节环环相扣、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中学生交往图景。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中找到自我的投射。

土豆投射的对象自然是杰克。这个小男孩成为奥吉的同桌、好朋友和保护者,但他一开始并不是自愿的,而是校长图什曼的刻意安排。他对奥吉的情感有一个从出于责任到成为真正友情的过程。在无意中伤害奥吉,两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断交”后,杰克幡然醒悟,他出手打伤了朱利安,选择重新回到奥吉好朋友的位置。

看到这里,土豆说:“妈妈,奥吉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他出生在一个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外婆都无条件爱他,他坚强、勇敢、聪明、见多识广,动手能力强,知识丰富,字写得好,不仅善良还很幽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霸,他的优点可以让人忽略他的长相。杰克最后变得很勇敢,不惜打掉朱利安的一颗牙齿来维护奥吉,换作我,也会这么做的,因为朱利安是个混蛋,他虚伪、狡诈、势利,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真正跟他做朋友!”

“那你的意思是?”

“其实我也想成为杰克那样的人,但是我不能,有两个原因,第一,Q有皮肤病,而且他性格脆弱,爱哭,成绩差,我没办法跟他做朋友;第二,我有几个好朋友,他们有的是奥数天才,有的是长跑冠军,有的是作文高手,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都很诚实、善良、开朗,我不可能不跟他们做朋友。”

“没错,你发现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奥吉确实是作者塑造出来的理想形象,他有疾,但并不残。他外表看起来不正常,其实内在心智、行为能力和品格不仅正常,更要优于普通孩子。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不用上残障学校,而是跟普通孩子一样上常规学校,甚至是毕彻预科这样的名校。这也正是我们觉得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一个外表不正常的孩子,要进入一所正常的学校,必将造成巨大的反差,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奥吉不仅是医学奇迹,还是一个传奇的文学形象,人们喜欢阅读传奇。”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一个传奇?”

“我想,作者也许是想让人产生思考,如果像奥吉这样的‘奇迹’小孩要融入正常学校都那么难,那比他境况更差,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孩子怎么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奥吉代表着一种分界线,在他之上,是普通人,在他之下,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残疾人。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残疾人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黑暗生活,他们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眼盲耳聋口哑,要么有智力或者语言障碍,甚至有可能集几种残疾于一身,而且他们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遭受歧视和欺侮,一生都被正常社会抛弃和排斥。运气好的,有家人的支持和关爱,衣食无忧;再好一点,可以上特殊学校,学一点谋生的本领;运气最差的,不仅挣扎在贫困生活中,被外人排斥,还会遭到家人的歧视,比如我跟你讲过的傻子。就像你说的,在我们跟他们不能做朋友或者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应该觉得他们低人一等,就可以欺负他、嘲笑他、打骂他,或者当他人对他们进行歧视和欺辱时,无动于衷地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