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致电视的一封信

05 致电视的一封信

亲爱的电视:

你好,我叫大鹏,是一名主持人,网络主持人。我知道,就算我主持了那么多电视节目也依然是一名网络主持人,所以每次走近你,我都会自卑,有些不好意思。

我生长在一个小城,一直长到十七岁都没离开过那里,你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我们家的窗口最开始是小小的黑白色屏幕,现在已经变成很大的彩色屏幕挂在了墙上,挂得有点儿高,我一直仰视你。

大学的时候,我去当地的电视台当观众。有一位女主持人,因为说错了话,被导演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骂得很惨。我看她马上就要哭了,但是导演立刻倒数,5,4,3,2,1,开始!奇迹发生了,她竟然瞬间换上了灿烂的笑脸。我觉得很神奇,你就是魔术师,可以控制人的情绪,可惜我看到了魔术的背后,有点可怜那位女主持人。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和那位女主持人一样,参与到你的魔术中。你控制着我的情绪,我也配合你控制着观众的情绪。你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让人着迷。

我第一次主持电视节目,是在2009年4月,山东卫视开了一档新的综艺节目,叫《不亦乐乎》。那时候刚开始流行“台网联动”,我作为搜狐的主持人被推送到这个节目。除了我,主持人还有大冰、阿雅、刘刚、麦小龙。

录节目那天,《大鹏嘚吧嘚》的同事都去了,给我加油。我很重视这次机会,把导演发的台本全部背下来,但是除了开场说了一句“我是大鹏”,就再也没说过话。为什么其他主持人都没有按照台本上写的说呢?为什么大冰面对各种情况都能灵活应对呢?我不知道你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不知道的。我郁闷了好几天。

第二次录影,导演要我准备一个模仿,我在家里对着镜子练了一个礼拜。录完以后,节目里竟然没播,我越来越不懂你了。

我像一个舞台上的观众,在主持人旁边看着他们主持,慢慢地,发现一些规律和微妙的关系。我把每次录影看到的都写在一个小本上,还记录了大冰说的一些机智的话,想着下一次自己面对类似的情况,就可以用得上了。但是这样的机会不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有一次我在节目里做一个游戏,从高处摔了下来,挺狼狈的,观众们乐得不行。其中一个主持人把话筒递过来说:“我们请大鹏介绍一下玩儿这个游戏的经验吧。”我还在眩晕,呆呆地望着话筒,半天说不出话。我很想说点儿什么,但就是说不出来,空白了几秒,他就把话筒拿走了,开了一个玩笑说:“这孩子这是摔傻了。”然后节目继续进行。

那天录完节目,我躺在酒店的床上哭了,觉得自己特别笨,以前总想有机会多说几句话,但是机会来了,却又把握不住。我一边哭一边想,到底应该怎么接那句话呢?终于,在他把话筒递过来的几个小时以后,我想到一句:“你觉得我现在这么狼狈像是很有经验的样子吗?”我把这句话写在小本上,但是再也没用上,错过了真的就是错过了。

亲爱的电视,你告诉我每个主持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为了让自己的角色不被淘汰,我偷偷练了一个绝技。那时候节目有一个固定的游戏版块:在鱼缸里放很多的水和橘子,大家不能用手,完全把头埋到水里用嘴叼橘子,看一分钟内谁叼得多。我在这个环节无人能敌,因为我在自己家的脸盆里经常练。

适者生存,但是适者并不一定是强者。后来我留在那个节目,主持了一年,学到很多东西。

2010年,我成为辽宁卫视《明星转起来》的主持人,从舞台的最边上,站到了中间。我知道这也不是因为自己够资格,而是因为我师父赵本山的推荐。亲爱的电视啊,那段时间我的压力真的很大,很多事情还没想明白就直接面对了。我的语境好像和工作环境也不太一致。有一次录完节目,我师父在后台问我:“录得怎么样?”我告诉他“挺热闹的”。节目组的一位工作人员劝我,以后不要这么说,因为他理解的“热闹”就是“乱”,而不是我理解的“气氛热烈”。我有些委屈,后来慢慢接受了这种设定,和每个人聊天都要顾及潜台词,这还挺累的。

《明星转起来》在辽宁卫视停播之后,本山传媒又在北京卫视开了一档节目,叫《喜剧世界》,我突然又换到另外一种语言环境。在那里,我被重新归零,怎么站,怎么坐,手放在哪里,说什么样的话,都有严格的规定。有一次我换了一个发型,节目负责人在化妆间和我聊了很久。我非常痛苦,感觉在台上连标点符号都是错的,不会主持了。

哦,对了,为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我自己还报了一个普通话培训班,不过还没等到考试,《喜剧世界》就停播了。我和师父说自己很对不起他,主持了他的两个节目,结果都黄了。师父说我太自作多情了。

亲爱的电视啊,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我上了电视总感觉没有在《大鹏嘚吧嘚》里放得开呢?那是因为《大鹏嘚吧嘚》里的内容,都是准备好的啊。而电视节目里,更多的需要现场发挥,所以在你面前,我总是自卑,充满敬畏。

但是我觉得真正支持我的人,应该在欣赏我优点的同时,也包容这些不足,并且愿意和我一起进步,见证这些不足得到弥补的过程。即使最终证明有些不足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都不应该在差距面前低头,然后再回到自我欣赏的那个原点。

我在电视主持上开始有自信,源于《最佳现场》这个节目。2011年3月,光线传媒的制作人刘同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是《最佳现场》这个节目改版,希望我一起参与。我问他,他是因为要和搜狐合作,还是因为我是赵本山的徒弟?他说:“都不是,只因为你是你。”刘同很会“蛊惑”人心,我信了,就冲这句话,没钱也去。

刘同和我解释了为什么找我,因为《最佳现场》是一档采访明星的日播节目,他希望新的主持人能够和明星平等地沟通,不要总捧着他们说话,要敢于尖锐。他看过我以前在搜狐主持的《明星在线》,我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明星,设定的问题都很特别,所以他希望我把这种风格带去《最佳现场》。

后来,《最佳现场》让我发现,原来所谓的“自信”,其实是别人给的,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但是他们都说我行,慢慢地,就真行了。我在《最佳现场》发挥得很好,找到了让自己很舒服的说话方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语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