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10页)

「先生的聘书,我方才已经托辛楣带去了。先生教授什麽课程,现在很成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哲学系,国文系教授已经够了,只有一班文法学院一年级学生共修的论理学,三个钟点,似乎太少一点,将来我再想办法罢。」

鸿渐出校长室,灵魂像给蒸气碌碡(steam-roller)滚过,一些气概也无。只觉得自己是高松年大发慈悲收留的一个弃物。满肚子又羞又恨,却没有个发泄的对象。回到房里,辛楣赶来,说李梅亭的事终算帮高松年解决了,要谈鸿渐的事。他知道鸿渐已经跟高松年谈过话,忙道:「你没有跟他翻脸罢?这都是我不好。我有个印象以为你是博士,当初介绍你到这来,只希望这事快成功--」「好让你去专有苏小姐。」--「不用提了,我把我的薪水,--,好,好,我不,我不,」辛楣打拱赔笑地道歉,还称赞鸿渐有涵养,说自己在校长室讲话,李梅亭直闯进来,咆哮得不成体统。鸿渐问梅亭的事怎样了的。辛楣冷笑道:「高松年请我劝他,纠缠了半天,他说除非学校照他开的价钱买他带来的西药--唉,我还要给高松年回音呢。我心上牵挂着你的事,所以先赶回来看你。」鸿渐本来气倒平了,知道高松年真依李梅亭讨的价钱替学校买他带来的私货,又气闷起来,想到李梅亭就有补偿,只自己一个人吃亏。高松年下帖子当晚上替新来的教授接风,鸿渐闹别扭要辞,经不起辛楣苦劝,并且傍晚高松年亲来回拜,终于算有了面子,还是去了。

辛楣虽然不像李梅亭有提炼成丹,旅行便携的中国文学精华片,也随身带着十几本参考书。方鸿渐不知道自己会来教论理学的,携带的《西洋社会史》,《原始文化》,《史学丛书》等等一本也用不着。他仔细一想,慌张得没有工夫生气了,希望高松年允许自己改教比较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可是前一门功课现在不需要,后一门功课有人担任。叫化子只能讨到什麽吃什麽,点菜是轮他不着的。辛楣安慰他说:「现在的学生程度不比从前--」学生程度跟世道人心好像是在这装了橡皮轮的大时代里仅有的两件退步的东西--「你不要慌,无论如何对付得过。」鸿渐上图书馆找书,馆里通共不上一千本书,老的,糟的,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居其大半,都是因战事而停办的学校的遗产。一千年后,这些书准像敦煌石室的卷子那样名贵,现在呢,它们古而不稀,短见浅识的藏书家还不知道收买。一切图书馆本来像死用功的人大考时的头脑,是学问的坟墓;这图书馆倒像个敬惜字纸的老式慈善机关,若是天道有知,办事人今世决不遭雷打,来生一定个个聪明,人人博士。鸿渐翻找半天,居然发现一本中译本的《论理学纲要》,借了回房,大有唐三藏取到佛经回长安的快乐。他看了几页论理学纲要,想学生在这地方是买不到教科书的,要不要把这本书公开或油印了发给大家。又一转念,这事不必。从前先生另有参考书作枕中秘宝,所以肯用教科书;现在没有参考书,只靠这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宣扬文化,万不可公诸大众,还是让学生们莫测高深,听讲写笔记罢。自己大不了是个副教授,犯不着太卖力气的。上第一堂先对学生们表示同情,慨叹后方书籍的难得,然后说在这种环境下,教授才不是个赘疣,因为教授讲学是印刷术没发明以前的应急办法,而今不比中世纪,大家有书可看,照道理不必在课堂上浪费彼此的时间--鸿渐自以为这话说出去准动听,又高兴得坐不定,预想着学生的反应。

鸿渐等是星期三到校的,高松年许他们休息到下星期一才上课。这几天里,辛楣是校长的红人,同事拜访他的最多。鸿渐就少人光顾。这学校草草创办,规模不大;除掉女学生跟少数带家眷的教职员外,全住在一个大园子里。世态炎凉的对照,愈加分明。星期日下午,鸿渐正在预备讲义,孙小姐来了,脸色比路上红活得多。鸿渐要去叫辛楣,孙小姐说她刚从辛楣那儿来,政治系的教授们在开座谈会呢,满屋子的烟,她瞧人多有事,就没有坐下。

方鸿渐笑道:「政治家聚在一起,当然是乌烟瘴气。」

孙小姐笑了一笑,说:「我今天来谢谢方先生跟赵先生。昨天下午学校会计处把我旅费补送来了。」

「这是赵先生替你争取来的。跟我无关。」

「不,我知道,」孙小姐温柔而固执着,「这是你提醒赵先生的。你在船上--」孙小姐省悟多说了半句话,涨红脸,那句话也遭到了腰斩。

鸿渐猛记得船上的谈话,果然这女孩全听在耳朵里了,看她那样子,自己也窘起来。害羞脸红跟打呵欠或口吃一样,有传染性,情况黏滞,彷佛像穿橡皮鞋走泥淖,踏不下而又拔不出。忙支吾开玩笑说:「好了,好了。你回家的旅费有了。还是趁早回家罢,这儿没有意思。」

孙小姐小孩子般噘嘴道:「我真想回家!我天天想家,我给爸爸写信也说我想家。到明年暑假那时候太远了,我想着就心焦。」

「第一次出门总是这样的,过几时就好了。你跟你们那位系主任谈过没有。」

「怕死我了!刘先生要我教一组英文,我真不会教呀!刘先生说四组英文应当各有一个教师,系里连他只有三个先生,非我担任一组不可。我真不知道怎样教法,学生个个比我高大,看上去全凶得很。」

「教教就会了。我也从来没教过书。我想学生程度不会好,你用心准备一下,教起来绰绰有余。」

「我教的一组是入学考试英文成绩最糟的一组,可是,方先生,你不知道我自己多少糟,我想到这儿来好好用一两年功。有外国人不让她教,倒要我去丢脸!」

「这儿有什麽外国人呀?」

「方先生不知道麽?历史系主任韩先生的太太,我也没有见过,听范小姐说,瘦得全身是骨头,难看得很。有人说她是白俄,有人说她是这次奥国归并德国以后流亡出来的犹太人,她丈夫说她是美国人。韩先生要她在外国语文系当教授,刘先生不答应,说她没有资格,英文都不会讲,教德文俄文现在用不着。韩先生生了气,骂刘先生自己没有资格,不会讲英文,编了几本中学教科书,在外国暑期学校里混了张证书,算什麽东西--话真不好听,总算高先生劝开了,韩先生在闹辞职呢。」

「怪不得前天校长请客他没有来。咦!你本领真大,你这许多消息,什麽地方听来的?」

孙小姐笑道:「范小姐告诉我的。这学校像个大家庭,除非你住在校外,什麽秘密都保不住,并且口舌多得很。昨天刘先生的妹妹从桂林来了,听说是历史系毕业的。大家都说,刘先生跟韩先生可以讲和了,把一个历史系的助教换一个外文系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