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莫尔传 关于旅行(第2/5页)

几天后,那些使节恍然明白,在乌托邦人的眼里,金银是不值钱的东西,可能是数量太多了吧。他们明白乌托邦人对金银的贱视程度竟然与他们对金银的狂热等价,一个奴隶身上的镣铐所用的金银可与三个使节一拼,甚至更多。在和乌托邦人的友善交往后,彻底了解了乌托邦人的价值观和认知,使节们万般无奈,羞愤不已,只得将金银装束收起来。有几点在乌托邦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第一,一个人可以瞻仰日月星辰的光辉的时候,几个石头一般的东西发出的萤火虫般的光亮,竟能让其喜出望外;第二,大家都穿着羊毛制作的衣服,有人却以羊毛的纤细程度来分个高低卑贱,要知道它们可都是羊毛织成的;第三,人竟然不如黄金尊贵。黄金是因为人们的利用才获得其价值的,否则毫无价值,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其被人们看得极为尊贵,使用者反而不如它尊贵。一个形如流氓的家伙,无论其有多笨,多下贱,多不要脸,只要他有黄金万两,就能让无数脑袋聪明的人卑躬屈膝,任其使唤。在某些情况下,如命运的安排或者通过卑鄙的手段利用法律,这些钱会从上面谈到的那位先生的手里转移到一个心狠手辣的奴仆手里,那么这个先生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不久以后他的身份便是曾经的奴仆,现在的主人的奴隶了。乌托邦人对此深深地迷惑,为何这些与其没有金钱或者感情牵连的人却对那些有钱人敬若天神。可能因为这些富人充满着贪婪,丝毫不愿意将财产恩赐给他们。

由于这些乌托邦的人生活在一个与上面的愚蠢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再加上后天的学习与名著阅读,致使他们有以上的见解。他们对于学习的能力是令人惊奇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很少有人专门把时间花在做学问上面。前面已经说到,除了小孩每天都得学习以外,其他的任何人都得工作,只能利用私有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了解知识都是采用国语,因为自己的语言文化内涵深刻,易于学习,相比别的语言更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乌托邦人始终保持着语言的纯洁性,他们的语言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使用,却不能像他们这样。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们所熟知的哲学界的名家在乌托邦却是闻所未闻。然而,与那些名家相比,他们在音乐、逻辑、数学、几何上的造诣却丝毫不逊色。但是,在发明方面他们却赶不上我们的新生代逻辑学家。比如,小逻辑里涉及的关于限制、扩大、换置的思考,在他们这里却没有一条被发现,要知道这些在我们那里可都是小孩子都会学习的东西。就连“再概念”,他们也知之甚少。对于任何抽象化的人,我们都能轻易地指出,而他们无论是如何的巨大,都无从领会和了解。然而,乌托邦人对于斗转星移、天体的运行却很有研究,他们发明了许多仪器,能准确测出地球、月球以及那些位于地平线上星星的运动和位置。至于那些用于算命的相生相克、旦夕祸福,他们想都没有想过。他们根据经验,能通过一些征候来判断刮风下雨、阴晴圆缺。他们对潮汐、海水的味道、宇宙的起源在本质上和我们那些古代哲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古代哲学家存在分歧的地方,今天的乌托邦人从事新的研究时,也存在很大争议,他们对所有问题的认识也没有达成一致。

我们在哲学研究的关于道德的那一部分与他们是一致的。他们谈及的人的本质问题,以及肉体、灵魂和表面上的善时,涉及了两个问题:善良究竟是在灵魂、肉体、表面上是固有存在的呢,还是单独存在于灵魂中?当然也少不了道德与快乐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但他们对于幸福谈论犹胜,这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争辩了,幸福究竟是单一元素决定的还是多元素共同决定的?在这个问题的争辩上,他们似乎故意地拔高了快乐的地位,甚至认为人类的幸福是由快乐决定的。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为了保全这种不容易解决的意见,他们居然将其寄托在要求苛刻、毫无人情味的宗教身上。一旦说到幸福,他们就喜欢把宗教的所谓的原则与哲学的理论结合到一起。他们认为谈到幸福,如果不是从宗教中汲取这些东西,幸福的诠释就不完美,缺少些什么。

所谓的原则:

一、灵魂是永生的,上帝生而慈悲,故灵魂注定会是快乐的。

二、生前喜乐为善,死后便得极乐,生前为非作歹,死后遭受惩罚。虽然这些东西隶属宗教的范畴,他们却通过理性的方法,加以秉承。那些原则一旦不在了,乌托邦的人马上就说开了,任何一个人不论其聪明与否,他都会竭尽全力去追求属于他的快乐。但是应当避免只看眼前的小快乐而舍弃大快乐,避免乐极生悲。他们认为,追求艰苦的德行,不但体会不到人生的美好,甚至愿意去承受那些不会产生快乐的痛苦,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一个人一生都在痛苦里走过,也就是一生都没有得到快乐,死了还无以回报,那么这样做好处在哪里呢?根据他们的解释,并不是所有的快乐都称得上幸福,只有高尚的德行才能纳入幸福的范畴。德行将我们引导到真正的快乐上,就好像迈进善的最高境界。对于那些持相反观点的人来说,则简单地把德行等价于幸福。由于上帝告诫我们要遵守自认规律,所以那些人简单地把德行看做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遵从自然规律,要理性地分析追求什么和避免什么问题。我们身上的理性的光辉便是对上帝的爱与尊敬,他赐予我们所有的幸福,让我们感知幸福的存在,并获得幸福。

三、理性要求我们过安静快乐的生活,同时,尽力地帮助他人也过上同样的生活。尽管如此,德行上严肃认真,痛恨享乐,要求你工作、警醒、节约、尽力减轻他人的痛苦。把减轻他人痛苦认为是快乐的事,在德行上是值得赞美的。造福社会,让他人过得安稳,减轻他人的痛苦,解除忧愁,使他们恢复惬意的生活,即恢复快乐。便是人类的固有德行,或者说是人类的独具的德行。对待别人尚且如此,对待自己为何却做不到,这是自然不曾交给我们的。

事实如此,我们必须从两者中获得其一。也就是说,得意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这是不正确的;一旦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人们从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快乐中解脱出来。那么我们自己在奉行这样的快乐生活的同时,似乎才能奉劝别人也过这样的生活,认为快乐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