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国风文丛总序(第2/2页)

台子底下,

有双钉鞋。

拿俚转去,

落雨著著,

也是好格。

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胡同文化》

张志和《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经品题,身价十倍。

——《鱼我所欲也》

我以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家乡人贻我醉蟹一小坛。有天津客人来,特地为他剁了几只。他吃了一小块,问:“是生的?”就不敢再吃了。

——《口味》

“苦瓜”之名,我最初是从石涛的画上知道的。我家里有不少有正书局珂罗版印的画集,其中石涛的画不少。我从小喜欢石涛的画。

——《吃食和文学》

她老是叫我坐在她床前吃东西,吃饭,吃点心。吃两口,她就叫我张开嘴让她看看,接着就自言自语:“王二娘个猫,王二娘个猫,王二娘个猫。”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她是王二娘,我是她的猫?

——《我的家》

中秋洗“连枝藕”——藕得有五节,极肥白,是供月亮用的。

——《我的祖父祖母》

北京人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春可咬,很有诗意。

——《岁交春》

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

——《泡茶馆》

他们的交往真是君子之交,既无朋党色彩,也无酒食征逐。清茶一杯,闲谈片刻。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落雨”的“落”、“著著”的“著”都是入声,老道士念得有板有眼,味道十足。如果改成北京话,“把它拿回去,下雨天穿穿,倒也不赖”,就失去了原来滑稽的神韵了。我觉得散文作家最好多会几种语言,至少三种:一普通话;二母语;三母语以外的有入声的一种方言,如吴语、粤语,这实在相当困难。但是我们是干什么的?不是写地域文学的作家么?一个搞地域文学的散文作家不掌握几个地区的语言,就有点说不过去。

写散文,写地域性的散文可使读者受到诗的感染、美的浸润,有益于人,对自己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觉得写这样的散文是最大的快乐。不知道文丛作家以为如何。

是为序。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