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细作名单(第2/6页)

在许都,进奏曹并不怎么显眼,那扇只有六尺宽的大门总是不经意间被路人错过。进奏曹的院子也不大,东西各两排共十间厢房,每间厢房里都有三名书佐日夜轮值,将天下九州的情报进行梳理,挑选出其中较为重要的,呈送北边的两间大房。朝东的那间,坐着东曹掾司马懿;朝西的那间,坐着西曹掾蒋济。原先的进奏曹主官陈群因为定军山之败被免,现在进奏曹也就这两位大人各司其职,直接隶属世子曹丕。

此刻,西边的一栋厢房内,贾逸正读着长案上摊开的塘报,眉头紧锁。

时值初春,深夜仍有入骨凉意,而贾逸却浑然不觉。在昏暗的油灯下,他的脸色随着塘报上的字迹一道阴晴不定。吃力地读完最后一个字,才发觉油灯已经快要熄灭。站起身,换掉快要烧尽的灯芯,坐下,重读。

定军山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内,进奏曹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形成了手上的这份塘报。

简单的一卷木简,却重如千钧。

塘报上详细地记载了整个定军山之战的过程。张郃驻守东围,夏侯渊驻守南围。刘备趁夜强攻东围,张郃部事态危急,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分兵援助张郃,自己想要来个釜底抽薪,强攻蜀营,却在半山腰遇到了蜀军的顽强抵抗,当场被黄忠所杀。

根据逃回来的兵士所讲,夏侯渊中伏之后,与黄忠对阵。本来以两人的实力,谁胜谁负并不好说,但夏侯渊却被亲卫暗算所伤,在一合之内即被黄忠斩于刀下。而那名亲卫,则在暗算夏侯渊后,声称是寒蝉所命。

寒蝉。

“寒蝉”这个名字,进奏曹的人都非常熟悉。当初设立进奏曹,是为了刺探情报,稽查细作。自建安三年以来,进奏曹已立下不少功劳。远的不说,在去年正月,就发现了金祎与太医令吉邈、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密谋的叛乱。而那场叛乱,应该就是寒蝉谋划,进奏曹在吉邈身上发现了寒蝉令牌。本以为寒蝉已死,可现在看来,吉邈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那个暗算夏侯渊的亲卫,是东郡人。父母早亡,于九年前应征入伍,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军营里当兵,并没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如果说他是寒蝉的人,那至少无声无息地潜伏了九年。寒蝉不会蠢到一个一个地去试探收买夏侯渊身边的亲卫。九年的时间啊,寒蝉的人,竟然可以如此隐忍?

军队中,还潜伏着多少个这样的人?

贾逸叹了口气,疲倦地揉了揉太阳穴。

究竟谁是寒蝉?西蜀对于魏军的军力配备、战略意图、据点虚实都清清楚楚,而这些情报,不是权力核心的人根本接触不到。已死的夏侯渊、赵颙自不用说,剩下的还有徐晃跟张郃。莫非这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就是寒蝉?徐晃、张郃,均为降将,背叛这种事,就像偷情一样,有了一次,难免不会让人怀疑还有第二次。只不过,这二人在夏侯渊大败之后,重整残部,据汉水布阵,挡住了刘备的攻势,给魏王的援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若二人其中一人为寒蝉,为何不放刘备长驱直入呢?

贾逸摇了摇头,又拿起了塘报。

除寒蝉外,进奏曹难缠的对手,还有两个,西蜀的军议司和东吴的解烦营。军议司的主官起初是襄阳名士庞统,庞统死于落凤坡后,刘备将军议司交给了法正。仅仅六年时间,军议司在法正的主管下不但肃清了益州的魏吴细作,更是将眼线遍布天下。据说这次定军山黄忠大破夏侯渊,也是得益于法正的奇谋。法正现已名震天下,就连魏王也发出了“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的感叹。而东吴的解烦营,则是由孙尚香担任第一任都督,设立八年以来,在与魏、蜀交锋中互有胜败,实力亦不容小觑。

室内的光亮又渐渐暗淡,贾逸索性吹灭了油灯,起身推开房门。几位书吏在两侧厢房的灯火辉映下,来往忙碌着。贾逸有意无意地往东边瞥了一眼,司马懿的房间门窗紧锁,没有一丝光亮。对于这位上官,因为杀父之仇的缘故,贾逸并无好感,心中还藏着深深的恨意。

司马懿行事太过于小心谨慎,这样的人通常城府极深,毫无破绽。况且,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许邵曾经说过,拥有此相之人,皆怀帝王之志。魏王对他也是且用且防,并不放心。

会是司马懿吗?贾逸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单从这次的定军山之战来看,他的嫌疑并不大。但结合前几次寒蝉出现的状况,最为可疑之人,就是司马懿。虽说定军山之战时他不在汉中,但凭他跟世子曹丕的关系,搞到那些情报,也是轻而易举的。

一股冰凉的夜风迎来,让贾逸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怎么可能?司马懿是世子曹丕跟前的红人,怎么会相助刘备?他摇了摇头,嘴角泛起苦涩的味道,大概是自己复仇念头太重的缘故。

“看完了?”耳边响起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抬头,是蒋济大人。

“看完了。”贾逸道,“大人,现在我们要从何处入手呢?”

“你觉得呢?”蒋济反问道。

“从表面上看,我们的对手是西蜀军议司,但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的心腹大患却是寒蝉。如果没有寒蝉的存在,西蜀军议司的威胁也不会这么大。”

“你的意思是,先查寒蝉?”

“对。”

“怎么查?”蒋济的表情并不轻松。

“列出去年正月的谋反案以及这次定军山之战中有嫌疑的人,然后找联系。如果有人在这两群人中,或者在这段时间内跟这两群人都有来往,就能初步圈定一部分人,下手调查。”贾逸沉声道。

“嗯,想法倒是中规中矩,只可惜……”蒋济摇了摇头。

“怎么,查不出来?”

“查出来了,但牵涉的人太多。这样说吧,现在进奏曹列出来的名单一共有二十九人,这二十九人全部都有能力有时间做这件事。”蒋济苦笑。

“二十九个人,这算多么,都抓进来一个个审问不就好了?”贾逸疑惑道。

“抓起来?说得轻巧,你自己看看。”蒋济指着长案上的木简。

贾逸掂起沉甸甸的木简,工整的隶书小字映入眼中,第一个名字是曹丕。他挠挠头,接着看下去,第二个,曹植;第三个,司马懿;第四个,夏侯惇……

贾逸尴尬地笑笑,放下了木简。这些人不要说抓起来,就连派人跟踪监视,都不是进奏曹能做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