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线密布(第3/16页)

酒在,人已去。说是对酒当歌,可是和者能有几何?

酒洒在地上。

“英雄,再见。”

“……听闻荆州关羽近有异动,侯爷可借此机会向魏王请战,领骁勇之将,帅精锐之士,亲赴樊城……”杨修在木简上写道。这是到了汉中后,第三次向曹植写信。先锋徐晃大败而回,算是堪堪捡回了一条命,三万人只逃回来了几百人。西蜀的奸细刘宇死了,被他诬陷而下狱的自己,反而奇妙地得到了程昱的信任。虽然还没有进入魏王核心谋士圈的资格,但至少可以参加军策例会了,哪怕没人在乎他的意见。

西蜀不乏人才,现在这是魏军中所公认的一点。如果当初定军山黄忠斩夏侯渊,只是侥幸的话,那反间计刘宇刺杀程昱,连环计岐山伏击徐晃,就不能接着再用运气来解释了。奇迹不会反复眷顾战争的某一方,胜负最终还是依靠实力决定。军营中的气氛,已经空前紧张起来,现在几乎人人都把刘备视为自袁绍以来最强的敌人。这场汉中之战,恐怕没有先前预料的那么轻松。

许都据说也不怎么太平,临淄侯曹植遇刺、进奏曹被伏击的消息相继传来,让营中人心惶惶,各种猜测都在私下流传。倒是魏王恍若未闻,连写信安抚一下曹植的意思都没有,看样子是完全交给了世子曹丕处理。

写完信,吹干墨迹,杨修把木简卷起来,用麻布包了起来。没有必要用竹筒火漆,这封信着实没什么隐晦的内容。而且现在营中书信来往,大多都要经过兵曹从事的拆阅审查,杨修还没有寄送密信的特权。

杨修伸了个懒腰,喊来帐外的兵士,把麻布包丢给他,又随手拿起长案上的一卷木简。是东郡陈家的悔婚书,那个老头子啰啰嗦嗦又遮遮掩掩地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后才假惺惺地祝福杨修能找到更合适的妻子。文辞太差,杨修嘟哝了一句,随手把木简丢到了一旁。成家,杨修本来就没这个打算。现在女方眼看自己越来越失势,主动提出悔婚,倒还省了好多麻烦。最起码不用再听老父亲训斥了。

喝下一大口酒,杨修从身后那堆木简中又抽出一卷。嗯,这个有趣,这个好像是谁写的光武帝的秘事。

“杨主簿,你这封信,要不要用火漆封起来?”帐帘晃动,进来了一名驿卒。

“不用。”杨修头也不抬地应道。

“还是封起来吧,兵曹从事看过后,你要是想再写点什么,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帮你加上去。”

杨修皱眉,抬头看着眼前的这个驿卒,他的话太多了,跟他的身份并不相称。

“所以?”

“所以兵曹从事根本不会知道你在信上写了什么,更不会知道你的信要送往哪里去。”又黑又胖又矮的驿卒笑嘻嘻道。

“你是……”杨修问道。

“在下是个驿卒,名叫关俊。”黑胖子讨好般地问道,“杨主簿需不需要往南边写点什么?”

“南边?”杨修揉了揉鼻子,问道,“我跟那个卖草鞋的家伙有什么好聊的。”

“聊聊刘宇怎么死的。”关俊不客气地坐了下来,拿过长案上的酒壶喝了一口,赞道,“好酒,好酒。”

杨修不再搭理他,而是旁若无人地仰躺了下去。

停了一会儿,看杨修没有反应,关俊压低了声音道:“穷途非末路。”

杨修摇了摇头,骂道:“他妈的,法正到底安插了多少个奸细?”

送走曹宇,曹丕揉了揉鬓角,疲倦的感觉遍布全身。

进奏曹被人伏击,三百虎贲卫只剩下百十人,贾逸轻伤,蒋济无碍。对于事情的发展,曹丕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如果说先前繁琐的政事,只不过让他觉得有些忙碌烦躁,那现在的曹植遇刺、进奏曹被伏击,却让他生出一股恐惧感。这种近在身边的危机,是在挑战他的权威。如果任由这种事一再发生,父王会不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胜任世子之位?

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曹丕抬头,看到司马懿快步走了进来。

“仲达,什么事?”不经内侍通传,直接进到内厅,和平时确实不大一样。

司马懿走进厅中,返身关起房门,轻声道:“殿下,查到了一些东西。”

父王当初设立进奏曹东西曹署,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进奏曹主官一人独大,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算是其中一个曹署受到了打击而暂时瘫痪,另一个还能高效运转。

“是宫里那个?”曹丕叹了口气。

“至少跟他有关。”司马懿低头道,“鹰扬校尉贾逸去过陈柘家中,得到了假情报,回到进奏曹之后,接着贾逸就被宫里那位召见,这事有点巧。”

“或许真的那么巧呢?”

“据贾逸说,召见他的那两个时辰里,宫里那位问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还有,陈柘夫人已经自缢了。鲁阳侯曹宇留下的虎豹骑在清点战场时,没有发现伏击一方的尸体,只有一些被大火烧坏了的兵器。”

“也就是说,伏击方在曹宇出城救援的时候,就接到了消息。然后立刻离开了伏击地点。”曹丕慢慢咀嚼着司马懿的话,里面的信息不少。

“一击不中,全身而退。不恋战,不贪功。这个人不简单。”司马懿低声道。迎难而上,很多人都能做到,见好就收,却未必人人都有这份克制。

“宫里那位,有几成把握?”

“八成,很多事没有他的首肯和支持,那些汉室旧臣们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仲达,他的皇位坐了多久了?”曹丕冷笑。

“二十九年四个月了。”

“那么……”

“殿下,魏王不会同意的。汉帝是魏王扶持起来的,虽然现在只不过是尊泥胎木雕,但魏王是绝不会让他烂在自己手里的。”司马懿沉声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初接汉帝进许昌,魏王总以为这是自己的得意之笔。可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手里的是个鸡肋。二十多年了,不论是吕布、袁术、袁绍、孙权这些割据军阀,还是刘表、刘璋、刘备这些汉室宗亲,没有一个诸侯肯听从那位天子的号令。到头来,魏王空有挟天子之名,而无号令天下之实。早先汉帝诏书封魏王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结果袁绍因为官位排在了魏王后面,当着传旨宦官的面,破口大骂,甚至威胁要起兵清君侧。当时魏王要打张绣,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不得不把大将军的官位让给了袁绍,自己再退一等,做了司空。